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组实验是初中阶段实验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否有效开展分组实验对实现化学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以实践体会为出发点,列举有效开展分组实验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分组实验 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没有了实验活动支撑的化学不能视为真正的化学,而掌握化学实验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实验能力的养成主要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实现,按照实验主体分类,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其中学生分组实验由于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多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探究思考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统统都是化学实验综合能力的组成要素。由此可见,有效开展分组实验活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师把握有效开展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在分组实验中科学发挥教师作用,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意分组实验能力和习惯养成
  学生分组实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要实施者的活动,分组实验中,学生需要有相对独立的观察、思考、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而需要长期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些能力恰恰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有效性不高。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习惯养成,例如,教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实验操作前,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标、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客观记录实验数据等。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才能为分组实验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二、合理分组分工
  实验活动既然是以小组为单位,那么分组分工必然是分组实验非常重要的一步。首先是分组,先确定实验小组人数,一般一个小组以三到四人为佳,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搭配,这样可以保证各小组实验能力比较均衡,实现取长补短、互助提升的目标;其次,小组建立以后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而合理的分工,一般来说,实验活动过程中主要包含实验操作、数据读取、数据记录几类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具体工作明确分配到各个学生身上,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混乱和“搭便车”的问题;最后,在每个实验小组中配备一个小组负责人。实验小组中,小组负责人不但可以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还能起到类似于“小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当然,要想让小组负责人发挥作用,教师在选择培训负责人方面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分组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从班级中挑选几个学生,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待培训结束后,让这些学生担任各个小组的负责人。这样一来,在几个负责人的协助管理下,整个实验秩序就显得更加井然有序。
  三、恰当进行问题引导
  实验活动的精髓不在于操作,而在于操作过程中诞生的思维能力,如果缺少了思维,学生的实验活动就沦为了操作工活动,这样的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调动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通过实验操作真正掌握知识和原理。例如,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实验开展前,笔者先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实验过程中,试管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气泡在刚刚冒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要收集?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候,在停止制氧以后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移开再把导管从水中拿出来?为什么试管中的导管不能太长?这几个问题针对的是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操作步骤,让学生操作之前先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原理和含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任务。
  四、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很多教师常常偏颇地以为,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唱“主角”,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生唱“主角”,这样的观念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很多教师却没有把握住“度”,好比演示实验中教师管得过多,在分组实验中很多教师又管得过少,在实验过程中呈现完全放任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实验缺乏组织与协调,实验过程错漏百出,很多时候活动都流于形式。事实上,即使是在学生为主导的分组实验中,教师依然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来回巡视,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实验进度和情况,在学生实验遇到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难解忧,当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要以引导为主,例如,进行“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实验时,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思维阻点,笔者就在学生边实验的时候边提问:铁制品生锈以后,表面呈现出什么颜色?水能不能祛除铁锈?加入稀盐酸以后,反应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能不能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反应速度?加热以后,铁块表面的锈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在教师一个个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实验一步步顺利完成了,而借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实验过程表现得相当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评价环节是实现学习目标,巩固学习成果不可或缺的部分,分组实验结束以后,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向来被很多教师忽略,一些教师评价的时候往往只是粗略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而忽视对小组中个人的有效评价,难免影响部分学生积极性。因此,改进当前小组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有效且全面的评价机制非常有必要。教师不光要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还要针对个人进行评价,还可以结合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等形式,让评价范围更开阔,评价形式更多元化,更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反思与改进。
  总之,分组实验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分组实验的开展,更要把握好开展分组实验的原则和技巧,通过分组实验的有效开展带动整个实验教学素质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蕾芳.浅谈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2009.12.
  [2]李孟洲.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
  [3]钱利新.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现状与对策[J].学苑教育,201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在物理学科开展有效的探究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及探究模式基本步骤,围绕探究模式开启讨论。  关键词: 物理学科 探究模式 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物理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高目标不是传授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多少能力,也就说探究式教学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可以说,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整个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
研究背景:  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5米外)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这种光学状态的眼称为近视眼。  近视的初发年龄为7-10岁,该时期发生的近视,如不及时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途径 化学实验 绿色化  实验是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关键活动,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但是,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结合中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诸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  关键词: 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 实验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
  背景:20世纪初,意大利医生DiGuglielmo提出红白血病后,这种以骨髓红系异常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虽然1976年FAB分类
自主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自主课堂”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各种理论和应用空前繁荣。但由于学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对“
期刊
摘 要: 在全球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日益加速,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巨大,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探索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