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骨髓检验报告书写教学方法探讨,让学生通过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全面熟悉、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正确为常见血液病下诊断,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骨髓检验报告;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血液学检验》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常见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诊断、协助诊断和疗效观察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反复抽取患者的骨髓送血液科进行骨髓检查,每次检查后检验医师都要填写骨髓检验报告,供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直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出院为止。因此,骨髓检验报告单的填写质量要求非常高,一份良好的骨髓检验报告单是骨髓细胞特征的全部再现,是检验医师骨髓检验技术和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能力的高度体现,检验医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识别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写一份合格的骨髓检验报告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常感到非常困难,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结合学生实际与临床实际,对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探索出了一套较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里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并让学生通过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全面熟悉、掌握贫血及白血病等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正确为常见血液病下诊断。现将教学方法交流如下。
1.总结出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基本书写模板,要求学生根据所检验的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按照模板认真填写
根据教材及临床实际,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具有一定规律,但对初学者学生来说,要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单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尽快掌握书写技巧,笔者为学生总结出了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单书写基本模板,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要求认真分析骨髓象,填写不缺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分析骨髓象,书写报告单,减少了学生走弯路的时间。
1.1一般情况下骨髓象书写基本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比值。
③粒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④红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⑤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值、形态特征。
⑥全片见到巨核细胞多少个,以哪1-2阶段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⑦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1.2常见贫血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把“4、与3、”对换位置,并要求学生要特别重点描述幼红细胞形态改变,以及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特点,因为不同的贫血,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都会出现不同的形态改变,这样有助于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1.3常见白血病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根据白血病发生在哪个系,就将哪个系的白血病细胞改变情况放在第3条描写,第2条不用填写粒红比值,未发生白血病改变的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书写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③淋巴系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占65%,幼稚淋巴细胞占29%,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型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较粗,核仁1-2个,不太清楚,胞浆量少,退化细胞较多。
④红系及粒系细胞受抑制,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⑤全片见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形态基本正常。
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2.认真批改学生写的骨髓检验报告,找出问题,并及时在课堂上讲评,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一般情况下,就算是照着模板写报告,学生前几次所写的报告都会出现不少问题。如,常有一些学生在报告中没有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和形态,出现粒红比值计算结果错误,忽略第一条“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及最后一条“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等。也会出现不知怎样描述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难下诊断等问题。还会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因此,每次学生交来的骨髓检验报告,笔者都会认真批改,在报告上注明错误的地方,并把正确的答案也批在报告上。然后统计分析学生出现哪些问题,某种问题出现人数有多少等情况。在下一次的课堂上,笔者就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讲评,对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予表扬。而且,每一次讲评都做到讲深讲透。
2.1骨髓检验报告中学生问题分析:
2.1.1不填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这一条有的学生会不写,他们认为没必要,但笔者要求一定要写。因为这一条包含的意义在于检验医师应该首先检查临床医师送检的骨髓片是否是成功抽取的骨髓涂片,如果取材满意,才有对骨髓象进行分析的价值。随后检验医师对骨髓涂片要进行瑞特染色,染色良好的片子,骨髓细胞形态才好识别,才能有效分类骨髓细胞。因此,这一条的书写,可提醒学生要重视以上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是必须的。
2.1.2粒红比值算错
粒红比值是指检验医师所分类的骨髓细胞中全部粒系细胞数除以全部红系细胞数所得的值,这个值可以反映骨髓中粒系细胞和红系细胞所占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表达方式以正常骨髓粒红比值为例,粒:红=2-4:1,有的同学会写成粒红比值1:2-4,这样一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一般是学生粗心大意和理解错误的结果,必须给予纠正,并说明道理。 2.1.3漏填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成熟红细胞形态变化,在常见贫血的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不同的贫血,成熟红细胞形态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
2.1.4漏填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形态的异常,会影响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粘膜容易出血,或出血不止。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常见白血病等患者的骨髓中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或形态异常,检验医师对骨髓中血小板分布情况和形态改变的描述,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出血原因,出血程度分析等参考依据,因此也很重要,要求学生不能省略或遗漏。
2.1.5忽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有些寄生虫病如疟疾、弓形虫病等,在骨髓中可发现相应的虫体或寄生虫滋养体等,如果是血液病合并寄生虫感染患者,发现寄生虫就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有些血液病可在骨髓中发现特殊异常细胞及病理细胞,如骨髓癌转移、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如在骨髓中发现异常的癌细胞、特殊形态的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对相应的疾病有绝对的诊断意义。因此,写这一条,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在观察分析骨髓象时要同时注意观察骨髓中是否存在寄生虫,是否存在特殊异常细胞,不管有没有,都要给临床医师一个明确的回答。
2.1.6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描述不清
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识别细胞能力不足,二是没有掌握相关血液病的骨髓象特征,看不出特点,抓不住重点,不知该怎样描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便结合相应血液病骨髓象进行认真分析,如典型的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幼红细胞改变特点为,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胞浆边缘不整齐、嗜碱性,中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深染。同时加强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投影演示、版图描绘、显微镜下指导,提高学生识别骨髓细胞能力及对血液病骨髓象特征掌握程度。
2.1.7正确下诊断困难
每一份骨髓检验报告都需要下一个诊断意见,为临床医师提出细胞学诊断意见或可供临床参考的意见。骨髓检查诊断疾病的性质一般分为明确诊断、符合诊断、提示性诊断和排出性诊断等,不同的血液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下不同的诊断,这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较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及将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初学者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困难。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各种白血病,通过骨髓检查可作出明确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只能做出符合性诊断等。但通过反复实验、修改报告,反复讲解相应血液病的诊断要点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方法。
2.1.8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
骨髓检验报告要求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用书面、专业语言,而且不能有任何涂改痕迹,因此对学生报告中出现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现象,笔者要求一定要改正,要求学生反复书写、反复修改报告,直到满意为止。并将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学期考试总成绩。
3.特别讲解常用化学染色在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常用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特异性酯酶染色(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铁染色等。如POX、SE和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对常见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等。因此,要求学生在骨髓检验报告单中,做了化学染色的,必须填写化学染色结果。
4.强调血片检查在骨髓检验中的作用
许多血液病不仅骨髓象发生改变,而且血象也有相应改变。如常见急性白血病,不仅骨髓象可见到大量原始、幼稚白血病细胞,血片中也可查到大量一般绝对见不到的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因此,血涂片的检查和描写对血液病的诊断也很重要,学生也需要重视。
骨髓检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骨髓象、血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诊断意见及建议。笔者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复教学,学生可在毕业前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验报告书写方法,并正确下诊断,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振江《血液学检验》第三版.2010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丽萍《骨髓细胞报告单的写法探讨》.2009年11月第7卷第21期.
关键词:骨髓检验报告;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血液学检验》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常见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诊断、协助诊断和疗效观察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反复抽取患者的骨髓送血液科进行骨髓检查,每次检查后检验医师都要填写骨髓检验报告,供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直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出院为止。因此,骨髓检验报告单的填写质量要求非常高,一份良好的骨髓检验报告单是骨髓细胞特征的全部再现,是检验医师骨髓检验技术和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能力的高度体现,检验医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识别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写一份合格的骨髓检验报告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常感到非常困难,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结合学生实际与临床实际,对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探索出了一套较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里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并让学生通过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全面熟悉、掌握贫血及白血病等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正确为常见血液病下诊断。现将教学方法交流如下。
1.总结出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基本书写模板,要求学生根据所检验的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按照模板认真填写
根据教材及临床实际,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具有一定规律,但对初学者学生来说,要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单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尽快掌握书写技巧,笔者为学生总结出了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单书写基本模板,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要求认真分析骨髓象,填写不缺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分析骨髓象,书写报告单,减少了学生走弯路的时间。
1.1一般情况下骨髓象书写基本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比值。
③粒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④红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⑤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值、形态特征。
⑥全片见到巨核细胞多少个,以哪1-2阶段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⑦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1.2常见贫血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把“4、与3、”对换位置,并要求学生要特别重点描述幼红细胞形态改变,以及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特点,因为不同的贫血,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都会出现不同的形态改变,这样有助于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1.3常见白血病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根据白血病发生在哪个系,就将哪个系的白血病细胞改变情况放在第3条描写,第2条不用填写粒红比值,未发生白血病改变的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书写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③淋巴系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占65%,幼稚淋巴细胞占29%,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型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较粗,核仁1-2个,不太清楚,胞浆量少,退化细胞较多。
④红系及粒系细胞受抑制,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⑤全片见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形态基本正常。
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2.认真批改学生写的骨髓检验报告,找出问题,并及时在课堂上讲评,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一般情况下,就算是照着模板写报告,学生前几次所写的报告都会出现不少问题。如,常有一些学生在报告中没有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和形态,出现粒红比值计算结果错误,忽略第一条“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及最后一条“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等。也会出现不知怎样描述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难下诊断等问题。还会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因此,每次学生交来的骨髓检验报告,笔者都会认真批改,在报告上注明错误的地方,并把正确的答案也批在报告上。然后统计分析学生出现哪些问题,某种问题出现人数有多少等情况。在下一次的课堂上,笔者就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讲评,对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予表扬。而且,每一次讲评都做到讲深讲透。
2.1骨髓检验报告中学生问题分析:
2.1.1不填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这一条有的学生会不写,他们认为没必要,但笔者要求一定要写。因为这一条包含的意义在于检验医师应该首先检查临床医师送检的骨髓片是否是成功抽取的骨髓涂片,如果取材满意,才有对骨髓象进行分析的价值。随后检验医师对骨髓涂片要进行瑞特染色,染色良好的片子,骨髓细胞形态才好识别,才能有效分类骨髓细胞。因此,这一条的书写,可提醒学生要重视以上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是必须的。
2.1.2粒红比值算错
粒红比值是指检验医师所分类的骨髓细胞中全部粒系细胞数除以全部红系细胞数所得的值,这个值可以反映骨髓中粒系细胞和红系细胞所占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表达方式以正常骨髓粒红比值为例,粒:红=2-4:1,有的同学会写成粒红比值1:2-4,这样一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一般是学生粗心大意和理解错误的结果,必须给予纠正,并说明道理。 2.1.3漏填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成熟红细胞形态变化,在常见贫血的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不同的贫血,成熟红细胞形态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
2.1.4漏填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形态的异常,会影响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粘膜容易出血,或出血不止。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常见白血病等患者的骨髓中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或形态异常,检验医师对骨髓中血小板分布情况和形态改变的描述,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出血原因,出血程度分析等参考依据,因此也很重要,要求学生不能省略或遗漏。
2.1.5忽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有些寄生虫病如疟疾、弓形虫病等,在骨髓中可发现相应的虫体或寄生虫滋养体等,如果是血液病合并寄生虫感染患者,发现寄生虫就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有些血液病可在骨髓中发现特殊异常细胞及病理细胞,如骨髓癌转移、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如在骨髓中发现异常的癌细胞、特殊形态的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对相应的疾病有绝对的诊断意义。因此,写这一条,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在观察分析骨髓象时要同时注意观察骨髓中是否存在寄生虫,是否存在特殊异常细胞,不管有没有,都要给临床医师一个明确的回答。
2.1.6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描述不清
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识别细胞能力不足,二是没有掌握相关血液病的骨髓象特征,看不出特点,抓不住重点,不知该怎样描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便结合相应血液病骨髓象进行认真分析,如典型的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幼红细胞改变特点为,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胞浆边缘不整齐、嗜碱性,中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深染。同时加强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投影演示、版图描绘、显微镜下指导,提高学生识别骨髓细胞能力及对血液病骨髓象特征掌握程度。
2.1.7正确下诊断困难
每一份骨髓检验报告都需要下一个诊断意见,为临床医师提出细胞学诊断意见或可供临床参考的意见。骨髓检查诊断疾病的性质一般分为明确诊断、符合诊断、提示性诊断和排出性诊断等,不同的血液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下不同的诊断,这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较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及将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初学者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困难。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各种白血病,通过骨髓检查可作出明确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只能做出符合性诊断等。但通过反复实验、修改报告,反复讲解相应血液病的诊断要点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方法。
2.1.8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
骨髓检验报告要求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用书面、专业语言,而且不能有任何涂改痕迹,因此对学生报告中出现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现象,笔者要求一定要改正,要求学生反复书写、反复修改报告,直到满意为止。并将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学期考试总成绩。
3.特别讲解常用化学染色在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常用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特异性酯酶染色(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铁染色等。如POX、SE和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对常见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等。因此,要求学生在骨髓检验报告单中,做了化学染色的,必须填写化学染色结果。
4.强调血片检查在骨髓检验中的作用
许多血液病不仅骨髓象发生改变,而且血象也有相应改变。如常见急性白血病,不仅骨髓象可见到大量原始、幼稚白血病细胞,血片中也可查到大量一般绝对见不到的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因此,血涂片的检查和描写对血液病的诊断也很重要,学生也需要重视。
骨髓检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骨髓象、血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诊断意见及建议。笔者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复教学,学生可在毕业前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验报告书写方法,并正确下诊断,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振江《血液学检验》第三版.2010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丽萍《骨髓细胞报告单的写法探讨》.2009年11月第7卷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