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以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就如何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推广新课程实施中,发掘利用校外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对今后新课程改革中校外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校外资源;开发利用
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我们老师必须认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形式、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校外各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才能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校外资源是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气象站、工厂;还有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等也是一种可忽视的校外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图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存的。因此,这几年我校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初显成效。
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以“一体”为核心,放大教育优势。
学校、社区、家庭联合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强大的教育优势。
学校以自身的美术、文艺、体育的教育特色和资源向社区开放——开设多种多样的俱乐部放大自身的教育优势。我校目前依托是油田文体中心,成立了邵伯
首家青少年文体俱乐部。为社区、家长、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规范的选择。目前开设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音乐、美术等多个项目。
社区提供体育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资源作为学生活动的阵地扩大资源优势。在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中社区积极地为学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免费或优惠参观各种展览、利用先进的文化馆设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走出教室将课堂设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长廊……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
高,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以“二建”为载体,提高开发质量。
1、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依托。
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四大基地:德育基地(许晓轩纪念馆、邵伯烈士陵园、江苏油田福利厂等)、社会实践基地(南京炮兵学院——军训、真武油田实验基地——学工、油建实验基地——职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基地(扬州市博物馆、江都科技馆、常州恐龙园等)、社区服务基地(石油新村小区、邵伯敬老院、邵伯文化广场等),为学生正常的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相对固定的场所。
2、建立协作机制,为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寻求支撑。一方面,学校要组织自己的力量大力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校外教育资源不隶属于学校,学校对它们不能进行具体的管理,使用必须先征得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同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而且,学校的人力、物力、专业人员不一定都能够达到开发的要求,因而,就必须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我们经常与各个部门联系,主动
征得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在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运作良好的协作机制。
三、以“三引”为方式,扩大开发效益。
1、引入校园,构建校园特色。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学校文化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我们以我校悠久的人文底蕴,充分利用周边的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建设美丽的校园绿草茵茵、鲜花簇放、三思搂中飘
扬着优美的乐歌、篮球场上活跃着学生矫健的身影、三境楼中回荡着朗朗书
声……浓烈的文化氛围育人于无声之中。
2、引入课程,编写校本课程。
首先,我校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讲座的方式引入专家人文资源,开设科技讲座,介绍我国科学家的科研事迹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在我国核工业中的巨大成就,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在国民经济中的运用,介绍我国“杂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种植中的巨大贡献等,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好自然科学,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新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其次,邵伯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邵伯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舞、民乐更是一朵朵乡土奇葩。我们就尝试把有益民间文化引入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邵伯民歌”欣赏、“邵伯人生活中的菱”、“邵伯民俗风情”、“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趣说扬州话”、“邵伯历史遗迹”欣赏等富有邵伯地域特色的校外教育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有时邀请民间老艺人,教起自己的本行来来得心应手,学生参与其中,倍感亲切,教学双边,相得益彰。
第三、利用地理优势把社会公共资源引入学校的课程。许多校外青少年活动阵地,普遍存在的周末、节假日不够用,星期一至星期五空闲的“二五”规律。我校在结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调整课时安排,利用周三下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形式、内容到设施都是有益的补充。通过这样联合运作
的方式,校外阵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明显提高。
3、引进头脑,形成校园文化。
油田一中地处江苏油田核心地带、当年油田总部就设在邵伯,现在周围还有油田水电处、油建处、供应处、运输处等油田多个部门,我们引进头脑,抓好特色教育。我们依托油田,组织学生参观石油钻井队、采油队,参观油田勘探开发成果展,请油田劳模作创业报告,开设石油地质校本课程选修课和石油知识专题讲座等。在此基础上,召开“我与油田共成长”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入油田一线,采撷油田3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灿烂花朵,以自己父兄的典型事例,自己家庭的变迁发展,结合油田的发展史,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讲述自己在油田这座德育大熔炉中受到的锻炼,得到的进步。
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大潮中,学校教育就要不断研究,使其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是我校努力的目标。我们充分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辅助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走近油中,走进油中。
[关键词]新课改;校外资源;开发利用
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我们老师必须认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形式、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校外各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才能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校外资源是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气象站、工厂;还有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等也是一种可忽视的校外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图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存的。因此,这几年我校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初显成效。
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以“一体”为核心,放大教育优势。
学校、社区、家庭联合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强大的教育优势。
学校以自身的美术、文艺、体育的教育特色和资源向社区开放——开设多种多样的俱乐部放大自身的教育优势。我校目前依托是油田文体中心,成立了邵伯
首家青少年文体俱乐部。为社区、家长、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规范的选择。目前开设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音乐、美术等多个项目。
社区提供体育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资源作为学生活动的阵地扩大资源优势。在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中社区积极地为学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免费或优惠参观各种展览、利用先进的文化馆设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走出教室将课堂设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长廊……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
高,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以“二建”为载体,提高开发质量。
1、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依托。
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四大基地:德育基地(许晓轩纪念馆、邵伯烈士陵园、江苏油田福利厂等)、社会实践基地(南京炮兵学院——军训、真武油田实验基地——学工、油建实验基地——职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基地(扬州市博物馆、江都科技馆、常州恐龙园等)、社区服务基地(石油新村小区、邵伯敬老院、邵伯文化广场等),为学生正常的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相对固定的场所。
2、建立协作机制,为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寻求支撑。一方面,学校要组织自己的力量大力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校外教育资源不隶属于学校,学校对它们不能进行具体的管理,使用必须先征得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同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而且,学校的人力、物力、专业人员不一定都能够达到开发的要求,因而,就必须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我们经常与各个部门联系,主动
征得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在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运作良好的协作机制。
三、以“三引”为方式,扩大开发效益。
1、引入校园,构建校园特色。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学校文化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我们以我校悠久的人文底蕴,充分利用周边的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建设美丽的校园绿草茵茵、鲜花簇放、三思搂中飘
扬着优美的乐歌、篮球场上活跃着学生矫健的身影、三境楼中回荡着朗朗书
声……浓烈的文化氛围育人于无声之中。
2、引入课程,编写校本课程。
首先,我校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讲座的方式引入专家人文资源,开设科技讲座,介绍我国科学家的科研事迹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在我国核工业中的巨大成就,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在国民经济中的运用,介绍我国“杂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种植中的巨大贡献等,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好自然科学,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新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其次,邵伯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邵伯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舞、民乐更是一朵朵乡土奇葩。我们就尝试把有益民间文化引入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邵伯民歌”欣赏、“邵伯人生活中的菱”、“邵伯民俗风情”、“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趣说扬州话”、“邵伯历史遗迹”欣赏等富有邵伯地域特色的校外教育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有时邀请民间老艺人,教起自己的本行来来得心应手,学生参与其中,倍感亲切,教学双边,相得益彰。
第三、利用地理优势把社会公共资源引入学校的课程。许多校外青少年活动阵地,普遍存在的周末、节假日不够用,星期一至星期五空闲的“二五”规律。我校在结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调整课时安排,利用周三下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形式、内容到设施都是有益的补充。通过这样联合运作
的方式,校外阵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明显提高。
3、引进头脑,形成校园文化。
油田一中地处江苏油田核心地带、当年油田总部就设在邵伯,现在周围还有油田水电处、油建处、供应处、运输处等油田多个部门,我们引进头脑,抓好特色教育。我们依托油田,组织学生参观石油钻井队、采油队,参观油田勘探开发成果展,请油田劳模作创业报告,开设石油地质校本课程选修课和石油知识专题讲座等。在此基础上,召开“我与油田共成长”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入油田一线,采撷油田3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灿烂花朵,以自己父兄的典型事例,自己家庭的变迁发展,结合油田的发展史,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讲述自己在油田这座德育大熔炉中受到的锻炼,得到的进步。
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大潮中,学校教育就要不断研究,使其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是我校努力的目标。我们充分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辅助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走近油中,走进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