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在采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养方式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
【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 学习能力 人际交往
家庭教育指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家庭采取的教养方式各不相同。 心理学家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分类有不同观点:Schaefer(1959)提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严厉——放纵三个维度。Pumory将全美有关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而中国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放任、民主四种类型。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深入探索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在选择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
育方法和策略,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智力和人格的快速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地点:以黄石市部分工作单位、居民区等地为研究范围,以30-50岁左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的市民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95人、女性125人;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有34人,文化程度是高中或中专水平的有12人,文化程度是大学水平的有64人,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水平的有1人。
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法和问卷法为主,采用自编的《儿童青少年发展相关研究问卷》;当场发放、回收问卷。
统计学分析: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并把问卷中的42道题划分成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三个维度。本次发放问卷共280份,有效问卷233分,测谎后删除13份,剩余220份,有效率为78.6%,并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各种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家庭教养方式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的相关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家长主要采用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分别占总人数的26.47%和23.53%;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水平的家长主要采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15.7%,而文化程度是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家长则主要采用民主形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80%。
从表2可以看出,家庭收入较低,在300-8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24.39%;家庭收入中等,在800-15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放任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分别占总人数的12.64%和17.24%;家庭收入高,在1500-25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
2、各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
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最好,所占比例为46.10%;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次之,所占比例为45.77%;在专制型和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最差,分别占44.83%和44.62%。
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最稳定、情感最丰富、意志最坚强,所占比例为40.59%;在放任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次之,分别占39.25%和39.70%;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最不稳定、情感最不丰富、意志最差,所占比例为36.77%。
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最为友善热情、人际交往能力最强,所占比例为61.20%;在专制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次之,分别占60.67%和60.8%;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最为冷漠,喜欢独自一人,人际交往能力最差,所占比例为58.96%。
三、讨论
表1和表2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收入的人群在选择家庭教育方式上各不相同。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群体主要采用得是民主型教育方式,这说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与教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所采用的教育方式越为合理。
通过对图1﹑图2﹑图3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表现为对子女过于宠爱、关心和监护,使儿童在娇生惯养的家庭中,形成了依赖、懒惰的性格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表现为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也会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的习惯,慢慢的就形成了孤僻、不合群、自卑感强、冷淡的性格;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会缺乏社会责任心、失去归属感、自我控制能力和探索行为。这样下去,儿童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的性格,并且情感冷漠、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以为是、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而且孩子可以独立做出决定,这种教养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
在种教养方式下,儿童能感受到爱与被爱,学会怎样爱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孩子情绪稳定、感情丰富、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信、能与人和睦相处。无疑,这种教养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
四、结论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提醒每个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条件,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保证。
1、以身作则,身教重于严教
儿童对一种家庭气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们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瞅着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2、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作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对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的深刻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地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具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暖迷人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也应充分考虑其教育的影响。目前有些家长对家庭陈设、衣着服饰、吃喝娱乐等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学习休息和身心健康却漠然处之,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何军: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堀丿内敏:儿童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张梅: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
【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 学习能力 人际交往
家庭教育指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家庭采取的教养方式各不相同。 心理学家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分类有不同观点:Schaefer(1959)提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接纳——拒绝,心理自主——心理受控,严厉——放纵三个维度。Pumory将全美有关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保护、严格、拒绝、放纵四种教养类型。而中国一般将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放任、民主四种类型。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深入探索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在选择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性,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
育方法和策略,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智力和人格的快速发展。
一、对象和方法
地点:以黄石市部分工作单位、居民区等地为研究范围,以30-50岁左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的市民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95人、女性125人;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水平的有34人,文化程度是高中或中专水平的有12人,文化程度是大学水平的有64人,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水平的有1人。
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法和问卷法为主,采用自编的《儿童青少年发展相关研究问卷》;当场发放、回收问卷。
统计学分析: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并把问卷中的42道题划分成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三个维度。本次发放问卷共280份,有效问卷233分,测谎后删除13份,剩余220份,有效率为78.6%,并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各种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家庭教养方式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人群的相关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家长主要采用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分别占总人数的26.47%和23.53%;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水平的家长主要采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15.7%,而文化程度是大学及以上水平的家长则主要采用民主形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80%。
从表2可以看出,家庭收入较低,在300-8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占总人数的24.39%;家庭收入中等,在800-15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放任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分别占总人数的12.64%和17.24%;家庭收入高,在1500-2500元左右的家庭主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
2、各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
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最好,所占比例为46.10%;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次之,所占比例为45.77%;在专制型和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最差,分别占44.83%和44.62%。
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最稳定、情感最丰富、意志最坚强,所占比例为40.59%;在放任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次之,分别占39.25%和39.70%;在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情绪最不稳定、情感最不丰富、意志最差,所占比例为36.77%。
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最为友善热情、人际交往能力最强,所占比例为61.20%;在专制型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次之,分别占60.67%和60.8%;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最为冷漠,喜欢独自一人,人际交往能力最差,所占比例为58.96%。
三、讨论
表1和表2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收入的人群在选择家庭教育方式上各不相同。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群体主要采用得是民主型教育方式,这说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与教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所采用的教育方式越为合理。
通过对图1﹑图2﹑图3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情绪情感、人际交往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表现为对子女过于宠爱、关心和监护,使儿童在娇生惯养的家庭中,形成了依赖、懒惰的性格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表现为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也会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的习惯,慢慢的就形成了孤僻、不合群、自卑感强、冷淡的性格;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会缺乏社会责任心、失去归属感、自我控制能力和探索行为。这样下去,儿童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的性格,并且情感冷漠、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以为是、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承认孩子独立活动的范围,而且孩子可以独立做出决定,这种教养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归属感。
在种教养方式下,儿童能感受到爱与被爱,学会怎样爱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孩子情绪稳定、感情丰富、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信、能与人和睦相处。无疑,这种教养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
四、结论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提醒每个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条件,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保证。
1、以身作则,身教重于严教
儿童对一种家庭气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们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瞅着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2、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作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对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的深刻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地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具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暖迷人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也应充分考虑其教育的影响。目前有些家长对家庭陈设、衣着服饰、吃喝娱乐等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学习休息和身心健康却漠然处之,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何军: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堀丿内敏:儿童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张梅: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