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yv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尴尬,因为生产方式的迅速转型,我们的知识体系更新比应用知识慢很多,往往学到最后会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很多与现实社会脱节。
  于是很多人直截了当地说,读书或者学习是没用的,甚至还用很多数据告诉我,你们这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过就拿三四千一个月,都比不上隔壁初中毕业去学修车的。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被告知“读书能改变命运”,于是都拼了命地考上名校,最后却发现读了很多书,并不能像小时候所想的那样,舒适地站在高楼上捧一杯咖啡,俯瞰众生。
  不过后来我也发现,说读书无用,其实也是个伪命题。功利一点说,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比较优势,以便在竞争中胜出。
  在旧时代,读书的人普遍不多,所以读了“四书”“五经”的就很吃香,但现在大家都是大学文凭,都读过那些必备书目,自然就丧失了原本“读几本书能改变命运”的知识优势。
  所以,与其说读书无用,不如说你自己无用。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读书太少,没有比别人更强。
  曾经在一次专业讲座上,我给大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底下一位学生跟我说,他现在感到特别迷茫,上了大学后,开始怀疑人生,觉得继续读书没什么用,没必要学高数,也没有必要学习C语言,不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到迷茫,还是因为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读书越多,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看到的世界就有可能越不一样。
  比如我小时候读鲁迅,常想鲁迅写文章也没多少出彩的地方,看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也觉得和钱钟书他们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现在读书杂了,有时与父母相隔万里,在异国他乡,再读到朱自清的《背影》,心里如同牛毛细针在扎,眼眶也有些湿润。
  我开始读国外书籍时,就觉得雨果比钱钟书还厉害,简直直逼孔圣人的地位。但后来读得更多,觉得各有各的好法,作家们写作的方式不一样,毛姆有他自己的情怀毒舌法,斯泰因阿姨有她的大妈吐槽术。
  我们在大学学的物理学,很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从物理知识衍生出的做人的道理、做题的思路、看问题的角度,包括你上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你要是不读书不学习就没有机会感受到。
  所以,在一开始读一本书,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不读书,却能很轻易地改变一个人。
  很多书,最开始就像一道关着的门,你把它们都看一眼,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然后你就朝着那个通道走过去,进入另一个有很多门的大房间。
  往窄里说,很多文学性的書,本身就是很多作者用文字构筑的一个个世界,是作家自己的生活体会,以及有趣的事情。
  就像某个作家说的: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一个人被推到水里又被拉上来了,就是戏剧。
  读到这些,往往会身心愉悦。当然,我们也不要对读书指望太多。比如世界不会因为读书而变得和平。但对于个人而言,看书多了,就不太会和自己为难,你的世界也会因此而有趣一点。
  现在很多长辈会说:你要去读书,你要好好学习。
  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你需要读哪些书,你该怎么读,也没有告诉你要读多久才能改变命运。当然,这些他们也没法告诉你,即使他们已经是有名的学者。因为一旦说了,就有可能限制你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你要读哪些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和书都会慢慢告诉你。
  也有位长辈谆谆教诲我,没必要去读很多书,像我这辈子没读过四大名著还不是过得很好?
  我觉得央视前主持人王利芬老师回答这类问题的一句话颇好,她说: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自己的悲哀。
  我想我一定也会告诉我的孩子,多读点书吧,读书能改变命运,尽管那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选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
  【赏析】
  读书不该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读书仿佛是画一个圆圈,书读得越多,画出来的圆圈越大,即你接触和了解的世界外延越大,这种“可能性”才是读书的方向。曾经有人问我儿童读国学经典的好处,它绝不是一时就能显现出来的,而是当你生活打开到一定范围,当你的阅历积淀到一定程度,它才能和你的储备勾连起来,发生某种强烈的反应。正如作者所言,踌躇满志的少年时期读不出朱自清散文的好,而到了年岁渐长、远离父母的时候,才会读懂亲情濡湿眼睛的况味。“读书能改变命运”确实需要时间,但是这种“可能性”本身就是读书的一种巨大魅力。
  (房雪丽)
其他文献
任何一家企业的十年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她和她的未来四方来说,却是坎坷与大发展并行的一段道路。瞿金叶,甘肃兰州人,投身拍卖行业,弄潮商海数十年。她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DP方案化疗2周期后,采用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近
[方法指津]rn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
期刊
山地沼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这些湿地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近年由于人类各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排水造田、放牧、筑坝
高校产学研合作不仅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也促进了高校、企业、科研三方之间的优势互补、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学术成就自不必言,其为人风骨和人格魅力更为人们推崇。在先生离去的时刻,再次翻阅先生的著作,品味“大家”之“大”,感触良多。  大家之大,大在其超人的勤奋。先生说:“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决不改变。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前后差不了五分钟。古人说‘黎明即起’,对我来说,这话夏天是合适的,冬天则是在黎明之前几个小时,我就起来了。”难怪在一般人颐养天年的耄耋之龄,先生居然还可以完成平生最长最
期刊
【考点综述】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修辞”试题的设置都遵循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辞格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涉及辞格,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中及古诗词阅读中结合鉴赏来考查;甚至,中考作文中如果
期刊
①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90亿到100亿。目前,世界人口有60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
期刊
稻飞虱对日本水稻的危害已有数百年历史,日本人对稻飞虱的研究也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热带稻区为治理稻飞虱也已努力了近40年。本文综述了日本、国际水稻
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李氏山房藏书记》)这是说,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因为,读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规划一个人的人生。  童年是一个人读书、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阶段。这时,在他幼小心灵深处,常会情不自禁地、不断地向外部世界发出一个个“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充满好奇的问号。而“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由谁、用什么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