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仓装新“粮”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是运河文明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总是由一连串的意想不到构成的,南新仓也不例外谁曾想到有一天坐在这座古老的仓廒里歇脚也会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初到南新仓便被它的神秘韵味所感染,新近铺设的甬道串联着座古仓廒,与其他仿古建筑交映生辉,形成了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南新仓特色街。4000余平方米明清风格的房屋列立在近千米的步行街上,它们均由普通仓库改建而成,虽然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却吸取了古仓的精髓,以独特的风格讲述着历尽风霜的仓场文化。
南新仓的每一处景观和雕塑都造型古朴、构思精妙且匠心独具。简洁的地灯优雅地照着茵茵绿地、婆娑垂柳;挺拔的翠柏和娇艳的花朵引发着人们对历史的遐想,也为夏日里的京城增添了一丝清凉。600年晴雨历练之后的古仓仍弥漫着松木的芳香,一砖一瓦都浸润在浓厚的诗韵当中。
“前几年,说到南新仓,老北京人有的不大熟悉。可要是提到‘百批’,恐怕无人不知。‘百批’是人们对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市百货公司的俗称,那时的南新仓就是百货公司存放商品的仓库。改革开放初期,‘百批’仍发挥着商品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形象地比喻今日南新仓的前身。
2004年7月23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百货公司整体改制,成立了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由商品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和物业管理,并逐步由宽泛的物业资产经营提升至休闲娱乐服务。同年,南新仓引进了具有相当实力的投资方香港香江集团,共同建设南新仓商务大厦。
2005年,南新仓本着“既要保留古都风貌,又要富有现代气息”的主旨思想,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宝贵的古仓资源与现代建筑、运河文化及国际化、民族化特点有机结合,打造了北京首家由企业主办的特色商业街——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定位于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生活的中外时尚人群。
杨波指出,在强化古仓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公司还开展了可持续性合理利用,让古仓文化的精髓更加鲜活。经过建设和改造,完成了古仓和仓墙的修缮,把周边旧仓库改造成仿古建筑,形成了与9座古仓廒风格一致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时还完善了街区景观建设及商业配套设施,有力地支撑了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必需的硬件设施。如今,南新仓已成为展示现代北京多元文化和商务共融的窗口,那个曾经步履维艰的老国企在华丽转身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搭台,创意唱戏
环境建设日趋完备,如何管理则成为南新仓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课题。据杨波介绍,南新仓举反三,相继建立了商户引进和退出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对街区内商户进行“洗牌”。与此同时,秉承“经营品牌,借树成荫”的理念,为有实力、信用度高、符合街区功能定位的商户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
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勇说:“公司非常支持商户从事文化产业,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创意活动,精心策划制作各种宣传材料、拍摄宣传片,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邮品、网络让南新仓的名字愈发响亮。而参展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连续三年举办‘南新仓文化休闲节’等活动,则让更多中外消费者更深刻地了解了今日的南新仓。”
文化创意是南新仓的良魂。从2007年5月至今,南新仓上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达300场,慕名前来观看昆曲的政界、商界、文化界人士和高端海外游客络绎不绝。600年南新仓+600年昆曲、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被外界誉为“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创意”这个奇妙的嫁接,让古老的建筑与怀旧的戏曲成为穿越时空的鲜活生命,重现鸳鸯旧梦,续写未了情缘。
据说,于丹的《游园惊梦》系列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当夜幕悄然降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时,在青砖灰墙浸透历史的皇家仓廒里,隐隐传来《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虽然未能有幸欣赏到这惊艳一幕,但身处这座奇妙的舞台,笔者却似乎仍能听到袅袅余音,体会到恍若隔世的深情。
在南新仓,“美食文化”同样散发着独特魅力。“大董烤鸭”、“饭前饭后台湾餐”、“六百年新派日本料理”、“库和美法餐”……琳琅满目、回味无穷。传统的名茶、浓郁的咖啡、香甜的红酒,醇厚中透着活力;甜美中令人极尽陶醉;北京风味、法式大餐、日式料理,缤纷中不乏精致,富丽中香气四溢。
这种新旧融合、古今结合,中外文化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独特韵味,已经成为南新仓的招牌,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
透视“南新仓现象”
方勇不无骄傲地表示,“南新仓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奥组委新闻中心“部长媒体接待日”、“国际导演拍北京”、“国际摄影师拍北京”、“国内知名媒体拍北京”等大型活动都牵手南新仓,不断扩大着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2006m下半年正式运营以来,南新仓经营收入累计实现1亿元人民币,成为南新仓上级单位一商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南新仓也获得了“北京商业文化创意品牌”、“北京商业创新品牌”、“北京商业文化魅力品牌”等诸多奖项,并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对外参观单位。
2008年为南新仓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运会期间,南新仓成功接待中外宾客877人次,包括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南新仓公司被授予“北京市商务系统奥运会、残奥会服务运行保障先进集体”称号。
“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南新仓一直以来都把突出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作为街区的经营宗旨,提出了‘客户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并以‘同在南新仓、同为一家人’为座右铭,强化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方勇说。
在南新仓,服务意识并不仅仅体现在“和气生财”,更多则是渗透在一景一物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与都市随处可见的紧张忙碌形成巨大反差的安谧古朴中。宾客在消费环境中感受到和谐宁静,这也是南新仓的魅力所在。
5月26日恰逢南新仓600岁生日,粮仓仓门开启,身穿清朝服装的演员簇拥“皇帝”巡视粮仓,“皇帝”还亲自向民众发放皇家粮谷600袋,寓意600年南新仓风调雨顺、斗满仓圆。今后,每年的5月26日,南新仓都将举办“开仓放粮”活动,以此来纪念南新仓生日,弘扬和传承仓场文化。“这次开仓放粮活动为南新仓赢得了很高的曝光率,而在此期间,街区部分商家也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方勇看来,这也是南新仓又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
打开历史的宝库,让古文化遗产在开放的市场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以保护和传承古都文化的方式,把有限的存量资源变成市场稀有的增量资源,这正是“南新仓现象”最耐人寻味之处。有哲人说,“历史有许多留给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会永恒”。南新仓就是历史留给未来的永恒,它胸怀600年的荣耀与沧桑,坚定而勇敢地奔向未来。“南新仓将成为北京,乃至全中国的著名品牌。”杨波和每个南新仓人都对这座600岁粮仓的明天充满着期待。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是运河文明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总是由一连串的意想不到构成的,南新仓也不例外谁曾想到有一天坐在这座古老的仓廒里歇脚也会成为一种国际时尚?
初到南新仓便被它的神秘韵味所感染,新近铺设的甬道串联着座古仓廒,与其他仿古建筑交映生辉,形成了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南新仓特色街。4000余平方米明清风格的房屋列立在近千米的步行街上,它们均由普通仓库改建而成,虽然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却吸取了古仓的精髓,以独特的风格讲述着历尽风霜的仓场文化。
南新仓的每一处景观和雕塑都造型古朴、构思精妙且匠心独具。简洁的地灯优雅地照着茵茵绿地、婆娑垂柳;挺拔的翠柏和娇艳的花朵引发着人们对历史的遐想,也为夏日里的京城增添了一丝清凉。600年晴雨历练之后的古仓仍弥漫着松木的芳香,一砖一瓦都浸润在浓厚的诗韵当中。
“前几年,说到南新仓,老北京人有的不大熟悉。可要是提到‘百批’,恐怕无人不知。‘百批’是人们对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市百货公司的俗称,那时的南新仓就是百货公司存放商品的仓库。改革开放初期,‘百批’仍发挥着商品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形象地比喻今日南新仓的前身。
2004年7月23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百货公司整体改制,成立了北京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由商品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和物业管理,并逐步由宽泛的物业资产经营提升至休闲娱乐服务。同年,南新仓引进了具有相当实力的投资方香港香江集团,共同建设南新仓商务大厦。
2005年,南新仓本着“既要保留古都风貌,又要富有现代气息”的主旨思想,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宝贵的古仓资源与现代建筑、运河文化及国际化、民族化特点有机结合,打造了北京首家由企业主办的特色商业街——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定位于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生活的中外时尚人群。
杨波指出,在强化古仓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公司还开展了可持续性合理利用,让古仓文化的精髓更加鲜活。经过建设和改造,完成了古仓和仓墙的修缮,把周边旧仓库改造成仿古建筑,形成了与9座古仓廒风格一致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时还完善了街区景观建设及商业配套设施,有力地支撑了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必需的硬件设施。如今,南新仓已成为展示现代北京多元文化和商务共融的窗口,那个曾经步履维艰的老国企在华丽转身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搭台,创意唱戏
环境建设日趋完备,如何管理则成为南新仓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课题。据杨波介绍,南新仓举反三,相继建立了商户引进和退出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对街区内商户进行“洗牌”。与此同时,秉承“经营品牌,借树成荫”的理念,为有实力、信用度高、符合街区功能定位的商户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
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勇说:“公司非常支持商户从事文化产业,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创意活动,精心策划制作各种宣传材料、拍摄宣传片,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邮品、网络让南新仓的名字愈发响亮。而参展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连续三年举办‘南新仓文化休闲节’等活动,则让更多中外消费者更深刻地了解了今日的南新仓。”
文化创意是南新仓的良魂。从2007年5月至今,南新仓上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达300场,慕名前来观看昆曲的政界、商界、文化界人士和高端海外游客络绎不绝。600年南新仓+600年昆曲、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被外界誉为“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创意”这个奇妙的嫁接,让古老的建筑与怀旧的戏曲成为穿越时空的鲜活生命,重现鸳鸯旧梦,续写未了情缘。
据说,于丹的《游园惊梦》系列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当夜幕悄然降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时,在青砖灰墙浸透历史的皇家仓廒里,隐隐传来《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虽然未能有幸欣赏到这惊艳一幕,但身处这座奇妙的舞台,笔者却似乎仍能听到袅袅余音,体会到恍若隔世的深情。
在南新仓,“美食文化”同样散发着独特魅力。“大董烤鸭”、“饭前饭后台湾餐”、“六百年新派日本料理”、“库和美法餐”……琳琅满目、回味无穷。传统的名茶、浓郁的咖啡、香甜的红酒,醇厚中透着活力;甜美中令人极尽陶醉;北京风味、法式大餐、日式料理,缤纷中不乏精致,富丽中香气四溢。
这种新旧融合、古今结合,中外文化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独特韵味,已经成为南新仓的招牌,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
透视“南新仓现象”
方勇不无骄傲地表示,“南新仓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奥组委新闻中心“部长媒体接待日”、“国际导演拍北京”、“国际摄影师拍北京”、“国内知名媒体拍北京”等大型活动都牵手南新仓,不断扩大着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2006m下半年正式运营以来,南新仓经营收入累计实现1亿元人民币,成为南新仓上级单位一商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南新仓也获得了“北京商业文化创意品牌”、“北京商业创新品牌”、“北京商业文化魅力品牌”等诸多奖项,并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对外参观单位。
2008年为南新仓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奥运会期间,南新仓成功接待中外宾客877人次,包括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南新仓公司被授予“北京市商务系统奥运会、残奥会服务运行保障先进集体”称号。
“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南新仓一直以来都把突出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作为街区的经营宗旨,提出了‘客户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并以‘同在南新仓、同为一家人’为座右铭,强化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方勇说。
在南新仓,服务意识并不仅仅体现在“和气生财”,更多则是渗透在一景一物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与都市随处可见的紧张忙碌形成巨大反差的安谧古朴中。宾客在消费环境中感受到和谐宁静,这也是南新仓的魅力所在。
5月26日恰逢南新仓600岁生日,粮仓仓门开启,身穿清朝服装的演员簇拥“皇帝”巡视粮仓,“皇帝”还亲自向民众发放皇家粮谷600袋,寓意600年南新仓风调雨顺、斗满仓圆。今后,每年的5月26日,南新仓都将举办“开仓放粮”活动,以此来纪念南新仓生日,弘扬和传承仓场文化。“这次开仓放粮活动为南新仓赢得了很高的曝光率,而在此期间,街区部分商家也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方勇看来,这也是南新仓又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
打开历史的宝库,让古文化遗产在开放的市场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以保护和传承古都文化的方式,把有限的存量资源变成市场稀有的增量资源,这正是“南新仓现象”最耐人寻味之处。有哲人说,“历史有许多留给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会永恒”。南新仓就是历史留给未来的永恒,它胸怀600年的荣耀与沧桑,坚定而勇敢地奔向未来。“南新仓将成为北京,乃至全中国的著名品牌。”杨波和每个南新仓人都对这座600岁粮仓的明天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