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一节体育课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体育学科也不另外。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方面狠下工夫,认真钻研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熟练掌握新课标和教科书的内容;把握、处理好师生不同载体的位置关系;找准、设计好备课的环境;加强集体备课,去伪存真,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认为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应该是熟悉并吃透新课标的内容以及掌握有关教科书的三维目标,然后根据学校情况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既要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再赋予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新课标和教科书的内容
  不管是哪一学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接受教学任务时,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以及把握课时数分布情况,熟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项目之间的特性,对项目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订出相应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辅助解决的方法等。总之,教师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分析越深越透,重点就抓越准,难点就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教师应有一定的体育相关知识,还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的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以及当代体育教学的动向和先进理念、教学方法。养成随时搜集资料,多阅读体育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和观看相关网络电视广播的习惯;多参加教学活动并做好教学交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整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随时翻阅、参考。
  二、把握、处理好师生不同载体的位置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要总是固守“一桶水和一瓢水”的教学模式,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一言堂”。忘了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吧,你的任务是让学生动起来,使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使其在课中都受益。同时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全班学生的整体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认真研究每一位学生,合理安排运动量。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竞争性,并用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说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强身健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世界观,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好备课的环境
  环境,是指来人自本身以外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而学校环境则包括如校际间和班际间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氛围、课余生活、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等等社会性的环境气氛。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学校的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相互制约、紧密相关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在课中采取自由分组教学的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而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骨干作用则能使学生有上进心和展现自己的平台。所以在考虑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好教学环境,并与之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你备的课发挥其学习环境的整体功效。反之,则收效甚微,甚至影响教学效果。
  四、加强集体备课,去伪存真,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场地、器材等诸多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和交流,可做试验和改动。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专题讨论会和学术交流会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感受和反思,再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次的学习和交流,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提升理论。同时,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加强校际之间的技能交流,保持和提高竞技能力,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形象。加强开展观摩课的力度,因为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执教老师改进和提高。同时通过集体评课,自己可以采纳别人好的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一举两得、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
  因此,体育教学备课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来源于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的整体融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备好课,因为它是上好课的基础。体育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其他文献
目的:1、按照Utstein模式建立窒息法心脏骤停模型和致颤法心脏骤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的差异并观察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24h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2、观察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
【摘要】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美术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吸取别人优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挖潜力,大胆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作者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情感能力三方面入手,论述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观察力 想象力 情感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积极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FBC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疼痛性糜烂、水疱及脱屑性红斑块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摩擦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及会阴部。近几年在临床上逐渐可见到不典型的病例,包括少见部位及不典型皮损损害如斑丘疹、角化性丘疹、乳头瘤样增殖病变、掌趾部偶有点状小坑及散在分布的角化也偶可见到。本文就近年
【摘要】意志品质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不少,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颇,他们的意志品质多有缺陷,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学生 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练造学生的健康体魄,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并使之迁移到学生时代乃至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政治学习的题材或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生活化包括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学方
【摘要】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把这一门基础课教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应不仅仅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而应有效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潜能培养    一、教师要以
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中学地理,如何使其对地理课产生兴趣,快乐地学习是教学的关键。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大胆地尝试,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通过教学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实现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对各类教学调控实现的总结如下:  一、教法调控是快乐教学的前提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
【摘要】目前的学校运动会和现在新课标下学生进行的模块学习存在较大的距离,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就针对目前校运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学校田径运动会 体育与健康 改革 人人参与 团队合作     1.问题的提出  学校运动会在全国中小学是体育赛事的盛会,学校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