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兴
趣;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43—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所以学生学好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学生只有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动力,大脑感官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对语文学习才会产生高度重视,其感官才会更加清晰、思维才会更加深刻、想象才会更加新奇,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以实现。因而,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应做到: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及时评价,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确立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学习者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学目标能为教与学指明方向。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此,教师可以把“今天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改为“今天你们想学到些什么”,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1)示范点拨。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领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的目的。
(3)交流中获得。教师利用学生交流时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方法。
3.注重以学定教,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三、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增长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教师要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渐养成习惯。
总之,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亲历性,通过主动参与,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以达到个体诸项能力提高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马德佳
趣;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43—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所以学生学好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学生只有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动力,大脑感官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对语文学习才会产生高度重视,其感官才会更加清晰、思维才会更加深刻、想象才会更加新奇,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以实现。因而,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应做到: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及时评价,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确立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学习者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清晰的教学目标能为教与学指明方向。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此,教师可以把“今天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改为“今天你们想学到些什么”,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才能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1)示范点拨。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领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的目的。
(3)交流中获得。教师利用学生交流时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方法。
3.注重以学定教,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三、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增长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教师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教师要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渐养成习惯。
总之,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亲历性,通过主动参与,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以达到个体诸项能力提高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