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堂討论的方式,设置一定的讨论范围、合理的讨论时间及组织课外讨论实践活动等,将多元化的教学元素融入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丰富物理课堂的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彼此互动,积极地探索和解析物理问题中所涵盖的理论观念,加深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实现以学生探讨为首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和深入创新,教育领域着重强调和突出初中物理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任务和目标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教师应广泛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逐渐地改进和完善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战略,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全面响应和深入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当前教学中所缺乏的教学元素,利用课程讨论方法有效地串联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通过连续地探讨和研究,主动发掘问题中潜在的物理理论,避免其习惯性地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产生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性。
1 设置一定的讨论范围,防止学生偏离课程重心
教师不应盲目地创建课程讨论的主题,而应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章节内容和教学板块,规划出详细且具体的讨论范围,确保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主题,防止其在探讨过程中偏离课程重心。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完成教学讨论题目和范围之后,可以适当地增设一定的导学问题,并在其辅助下,逐步地指导学生展开课程探讨,让学生主动地搜集教学资料和综合分析教材内容解决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具有相似主题的教学章节融会贯通,汇总合并设置出共同的探讨主题,既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温习和巩固前期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有助于使学生深入地认知到物理理论之间的互通性,帮助其初步地建立起物理思维导图,培养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归纳的能力[ 1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将课程的讨论范围设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的发声特征,共同交流观察结果,判断物体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声音,分析声音借助何种物质进行传播。在学生探讨完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常见的仪器进行实验,验证各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初步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推动其物理知识层面的提升。
2 设定合理的讨论时间,提高学生的探讨效率
物理基础教材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教师应反复地审查和回溯课本内容,详细地了解每个章节的侧重点和学习目的,再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设定长短不一的讨论时段,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思考和探讨,避免学生因时间的短缺而无法全面地解析物理难题。另外,教师不应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课程探讨中,而应根据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差异性,不断地协调和调节讨论时间的长度,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大胆地发表和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讨论时长的规划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让学生在时间的催促下加快讨论的步伐,使其在紧张刺激的学习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减少其课堂走神的频次。例如,在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将不同等级的学生有规律地分配在统一小组中,让每个小组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并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的一致性。教师在详细地讲述完实验要求之后,要求各个小组根据实验的内容和流程,自主地进行任务分工,并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完整地描绘出电路设计图,也能流畅地阐明实验中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小组可以将需要阐述的内容经过讨论和设计书写在实验报告中,提高学生科学地整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组织课外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
课程讨论方法从其创建初期至今已经延续数年,在教学领域中被广泛的采纳和应用,致使其仍然残留了某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在课程探讨方法中增添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确保初中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讨论实践活动,将学生前期所探究的物理知识巧妙地应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中创新出新型的科学研讨方法[ 3 ]。例如,在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的教学探讨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清楚二力平衡的具体呈现状态,以及其所依据的条件。教师邀请学生前往操场,要求学生依次坐上跷跷板,直至使其达到平衡,并同时测量双方的总体重,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探究二力平衡的受力状况,初步地指导学生将二力平衡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4 增设特定的讨论结果评定环节,从中衍生出全新的物理知识
课程讨论方法的融入,目的不只是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过程,而且更加关注师生对讨论结果所展开的有效总结和评价。教师应正确地疏导学生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评定结果中,自觉地审查自身在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地寻求他人或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感知讨论课堂的教育意义和学习价值。对讨论结果的汇总评价不是课程教学的结点,而是全新的开端。来自多角度的评定方式能使讨论结果更加具象和丰满,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出物理知识的理论根源和确立依据,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物理观念。教师应客观地给予教学评价,在与学生多次交流和自我观察中,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困扰和障碍,详细地分析出学生所采用的讨论方式和互动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及时地与其商讨改进的措施,避免教学任务的延误。
5 结束语
课程探讨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其将课堂的主导对象重新界定为学生,秉承以学生探讨为首的教学原则,彻底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创建融入方案和制定实行对策,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探究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讨论方法的显著优势,实现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明.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3):50-51.
[2]汤国军.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17):173.
[3]马寿礼.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学子:理论版, 2017(16):40.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和深入创新,教育领域着重强调和突出初中物理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任务和目标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教师应广泛融入不同的教学理念,逐渐地改进和完善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战略,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全面响应和深入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当前教学中所缺乏的教学元素,利用课程讨论方法有效地串联起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通过连续地探讨和研究,主动发掘问题中潜在的物理理论,避免其习惯性地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产生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性。
1 设置一定的讨论范围,防止学生偏离课程重心
教师不应盲目地创建课程讨论的主题,而应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的章节内容和教学板块,规划出详细且具体的讨论范围,确保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主题,防止其在探讨过程中偏离课程重心。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完成教学讨论题目和范围之后,可以适当地增设一定的导学问题,并在其辅助下,逐步地指导学生展开课程探讨,让学生主动地搜集教学资料和综合分析教材内容解决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具有相似主题的教学章节融会贯通,汇总合并设置出共同的探讨主题,既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温习和巩固前期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有助于使学生深入地认知到物理理论之间的互通性,帮助其初步地建立起物理思维导图,培养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归纳的能力[ 1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将课程的讨论范围设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的发声特征,共同交流观察结果,判断物体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声音,分析声音借助何种物质进行传播。在学生探讨完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常见的仪器进行实验,验证各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初步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推动其物理知识层面的提升。
2 设定合理的讨论时间,提高学生的探讨效率
物理基础教材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教师应反复地审查和回溯课本内容,详细地了解每个章节的侧重点和学习目的,再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设定长短不一的讨论时段,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思考和探讨,避免学生因时间的短缺而无法全面地解析物理难题。另外,教师不应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课程探讨中,而应根据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差异性,不断地协调和调节讨论时间的长度,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大胆地发表和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讨论时长的规划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让学生在时间的催促下加快讨论的步伐,使其在紧张刺激的学习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减少其课堂走神的频次。例如,在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将不同等级的学生有规律地分配在统一小组中,让每个小组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并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的一致性。教师在详细地讲述完实验要求之后,要求各个小组根据实验的内容和流程,自主地进行任务分工,并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可以完整地描绘出电路设计图,也能流畅地阐明实验中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小组可以将需要阐述的内容经过讨论和设计书写在实验报告中,提高学生科学地整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组织课外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
课程讨论方法从其创建初期至今已经延续数年,在教学领域中被广泛的采纳和应用,致使其仍然残留了某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在课程探讨方法中增添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确保初中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讨论实践活动,将学生前期所探究的物理知识巧妙地应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中创新出新型的科学研讨方法[ 3 ]。例如,在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的教学探讨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清楚二力平衡的具体呈现状态,以及其所依据的条件。教师邀请学生前往操场,要求学生依次坐上跷跷板,直至使其达到平衡,并同时测量双方的总体重,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探究二力平衡的受力状况,初步地指导学生将二力平衡理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4 增设特定的讨论结果评定环节,从中衍生出全新的物理知识
课程讨论方法的融入,目的不只是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过程,而且更加关注师生对讨论结果所展开的有效总结和评价。教师应正确地疏导学生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评定结果中,自觉地审查自身在探讨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地寻求他人或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感知讨论课堂的教育意义和学习价值。对讨论结果的汇总评价不是课程教学的结点,而是全新的开端。来自多角度的评定方式能使讨论结果更加具象和丰满,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出物理知识的理论根源和确立依据,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物理观念。教师应客观地给予教学评价,在与学生多次交流和自我观察中,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困扰和障碍,详细地分析出学生所采用的讨论方式和互动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及时地与其商讨改进的措施,避免教学任务的延误。
5 结束语
课程探讨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其将课堂的主导对象重新界定为学生,秉承以学生探讨为首的教学原则,彻底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创建融入方案和制定实行对策,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探究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讨论方法的显著优势,实现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明.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3):50-51.
[2]汤国军.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17):173.
[3]马寿礼.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学子:理论版, 2017(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