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困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我们的所作所为正侵害着城市的环境,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不仅要加强环境保护,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更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减少污染,强调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从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受污染的方面即在城市规划中解决的办法三个方面着手,试图探讨城市污染与未来的环境规划的问题,希望能找到一个有效地解决办法,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净化我们的家园。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城市环境中人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使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的改变环境,在现阶段,主要是第一种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占绝对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资源的要求与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大。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易造成城市污染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日益增加,它们进入环境后破坏城市市容和旅游景观,影响人的视觉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废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不断累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垃圾中,废塑料的重量比已上升到8%~10%,但我国其回收率却从1980年的20%下降到1994年的不到10%,其再生利用率也不断下降。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造成新的污染形态。由于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城市的地域面积越来越大,使人员在空间往来的在途时间拉长,造成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与此同时,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增加,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上的拥堵,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汽车尾气。汽车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正在增大。中国的城市发展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创建国家绿色城市,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发展环境,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着力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矿型城市改造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四大难题”,努力走好转型、统筹、和谐、创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宜居家园,使市容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在科学规划、高点定位上下功夫。为此,在国家城市绿化创建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体现规划的系统性、生态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坚持以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发掘城市人文资源,优化配置植物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把现代文明、历史文脉、自然景观融于城市建设之中,大力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绿色环境,弘扬绿色文化,让人民群众拥有绿茵遍地、繁花似锦的绿色空间,努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新形象。
三、城市绿化的方案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按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注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提倡一路一树,一路一景。
注重以文立园,突出文化特色。这些积极举措,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公园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路段扩建。以照顾原有“绿线”为基础,推荐采用将一板二带扩成三板四带,或采用不对称形式,以达到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绿线”,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在扩大老城区绿化的时候应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绿线”与其他绿化结合,在交叉口可考虑做成休闲绿地或广场。
新建城区必须实行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鼓励新建城区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和废物循环利用。新建城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基本上应实现一步到位。
通过典型示范、舆论推动、全民动员,植树绿化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掀起全民造林、护林和绿化高潮。
四、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
为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关键,不只要强调视觉美化,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城市环境建设是为人类服务的应建设舒适,美观,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益于人类健康为宗旨。但在实际城市环境建设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了美化城市,忽视了生态效益,忽视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城市环境建设应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小区。人的大部分时间是要在居住区内度过的,因此在社区内要美化居住环境,应建立一些休闲广场,娱乐场所,体育锻炼设施,这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加强城市有形环境建设的同时注意无形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协调统一性,最重要的就是兼顾长远与注重当前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加强人类健康的监护。
【参考文献】
[1]江远.必须重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文社会环境建设[J].城市规划,2003(11)
[2]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双龙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城市环境中人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使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的改变环境,在现阶段,主要是第一种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占绝对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资源的要求与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大。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易造成城市污染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日益增加,它们进入环境后破坏城市市容和旅游景观,影响人的视觉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废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不断累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垃圾中,废塑料的重量比已上升到8%~10%,但我国其回收率却从1980年的20%下降到1994年的不到10%,其再生利用率也不断下降。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造成新的污染形态。由于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城市的地域面积越来越大,使人员在空间往来的在途时间拉长,造成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的增加。与此同时,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增加,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上的拥堵,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汽车尾气。汽车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正在增大。中国的城市发展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城市绿化的必要性
创建国家绿色城市,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发展环境,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着力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矿型城市改造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四大难题”,努力走好转型、统筹、和谐、创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倾力打造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宜居家园,使市容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在科学规划、高点定位上下功夫。为此,在国家城市绿化创建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体现规划的系统性、生态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坚持以绿色经济理念为指导,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发掘城市人文资源,优化配置植物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强化城市文化特色,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把现代文明、历史文脉、自然景观融于城市建设之中,大力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绿色环境,弘扬绿色文化,让人民群众拥有绿茵遍地、繁花似锦的绿色空间,努力塑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新形象。
三、城市绿化的方案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人均绿化面积,按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标准进行城市建设。注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提倡一路一树,一路一景。
注重以文立园,突出文化特色。这些积极举措,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公园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路段扩建。以照顾原有“绿线”为基础,推荐采用将一板二带扩成三板四带,或采用不对称形式,以达到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绿线”,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在扩大老城区绿化的时候应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绿线”与其他绿化结合,在交叉口可考虑做成休闲绿地或广场。
新建城区必须实行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鼓励新建城区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和废物循环利用。新建城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基本上应实现一步到位。
通过典型示范、舆论推动、全民动员,植树绿化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掀起全民造林、护林和绿化高潮。
四、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
为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关键,不只要强调视觉美化,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城市环境建设是为人类服务的应建设舒适,美观,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益于人类健康为宗旨。但在实际城市环境建设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了美化城市,忽视了生态效益,忽视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城市环境建设应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小区。人的大部分时间是要在居住区内度过的,因此在社区内要美化居住环境,应建立一些休闲广场,娱乐场所,体育锻炼设施,这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加强城市有形环境建设的同时注意无形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协调统一性,最重要的就是兼顾长远与注重当前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加强人类健康的监护。
【参考文献】
[1]江远.必须重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文社会环境建设[J].城市规划,2003(11)
[2]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南双龙混凝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