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操作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好学具是使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具操作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学具操作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渐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自主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有利于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第四章概率的教学中,我与学生运用自制的转盘、硬件、骰子、瓶盖等一起做游戏,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数学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又能学到概率的有关知识。
  二、通过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
  1.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具操作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平行线定义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同一个平面”的重要性,我选择了教室四面的八条边作为直观学具,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我采取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为什么要在平行线定义中加上同一个平面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八条边有的不相交也不平行。此时我进一步作出提示,终于使学生明白它们有的不在同一个墙面上,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所以对有些几何概念仅用语言叙述,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直观上去了解对称,我采取对折的方法进行演示,启发学生纵横对比,从而使学生思维意识增强,对图形的拼凑起到了铺垫作用。
  2.近年来国内外在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强调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法则和公式的来源及推导过程,学具操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中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1)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做好记录。(2)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3)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记录结果。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他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口陈述操作过程,动脑思考新规律,总结新结论,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并且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三、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很多内容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来教学的,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摆一摆,并与同学们交流,最后回想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的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的变换,建立了数和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空间观念,加深了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生的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地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学具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胆引导学生猜想,勇于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对某些规律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让学生牢固地记住结论,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教师针对学具操作活动记录的过程和结果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比较,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结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此可见,通过正确恰当地操作学具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麦后移栽棉花繁殖良种是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揭示了麦后移栽棉花的特点与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套麦后棉花繁殖良种的新体系、新技术
摘 要: 师德的高尚在当今社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教育部也正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内容。本文从教师职业的本质出发,提出当今师德在教育中的体现形式。  关键词: 师德 教师职业 教育事业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师德的高尚在当今社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正在制定
本研究以大鼠为试验动物模型,探讨p-酪啡肽-7(β-Casomorphin-7, β-CM7)对Ⅰ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Ⅰ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模型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言词汇贫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问题。要想使学生作文新颖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活力,必须贯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学生习作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从观察积累开始,培养个性化语感  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摘 要: 语文教育和美育密切相关,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奏响美的旋律。文章认为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主要从六方面着手: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精心制作课件,领会形象美;动情传情,激发情感美;吟咏诵读,再现抒发美;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能使人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超越自我,升华人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者”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要求自己怎样写作文,学生就要怎样写作文,把对自己写作文的要求错误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整篇轻片段、重指导轻修改的误区。  小学
摘 要: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学生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教师不会教、没法教、教不会的病态特征,严重束缚语文新课改的开展。本文针对这种病态特征,提出了几种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病态教学 解决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
水稻钵盘旱育苗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抛秧种稻从观念和操作上改变了千年延袭下来的水稻移栽方式,把繁重的体力劳动变为轻快的劳动。在北方麦茬稻地区发展
本文采用多变量SVAR模型对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19个样本国家进行经济冲击性检验,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和沿线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而得出主要结论:我国在和“一带一路
水分子与甘氨酸作用会导致甘氨酸羧基上的质子迁移到氨基上,质子可以通过水分子链进行迁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方法研究了水分子链的逐渐增长(1~5个水分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