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过程,它一般包括备课、授课、复习、辅导、考试等主要方面.作为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应通过细心备课、认真授课,以达到所预想的目标和要求。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又需要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学生在总结和复习等方面的引导,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是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提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复习,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巩固提高,并使新知識有效地、有机地汇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因此,一节课中好的总结与复习,既可使课堂结构更加严密,和谐,又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切实感到有所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向深层次方面学习和钻研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方法,包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的使用,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
一、新授课题结束的总结与复习
在一节课中,讲授完一个大的课题之后,应对这一问题加以简单回顾,这是一种基本的总结与复习方式。这样,可以指出这一段落内容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给学生一个刺激,加深其对该段知识的认识和印象,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有时,这种总结与复习,可做为前后知识之间的一种过渡方式。
例如,在陆地水一节,河流的补给和河流径流的变化一段中,讲完河流补给有五种形式之后,可这样进行总结与复习:“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中,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三种形式,在补给时间上有相对集中的特点。雨水补给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春季,这就使河流的流量随着其补给量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出第二个问题:“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这样的一段总结与复习,既加深学生对河流补给五种形式特点的认识,又可引出“河流补给形式不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这一教学重点,前后相联、相互呼应,可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中,外力作用有五种表现形式,象其中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地区性。如在于旱沙漠地区,由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因此引起风化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温度变化;在沙漠地区的侵蚀作用也表现为风的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在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和风速降低引起的沉积作用也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一种外力作用表现出的地区性,正是教师进行总结与复习的一条主线,可通过总结风、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的地区性将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给学生以启发,达到落实知识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一堂课的总结与复习
一堂新授课结束之后,进行一堂课的总结与复习,也是常规的总结与复习过程。一个好的结尾,对一堂课来说可成为知识概括,提炼深化的过程,也可使一堂课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谐统一。进行课堂收尾的总结与复习,方法有多种,可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比较法对教材结构比较松散的知识点,可采用“比较法”进行总结与复习。如陆地水一节河流补给的五种形式,经过逐一讲解每一种补给形式的补给时间、补给特点、在我国的分布等问题之后,可列出表格,在本课时结束时,用以总结与复习。让学生通过表格对比,结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区分和记忆,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图解法针对有的章节其知识内容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可将所教授的知识以“图解法”进行总结与复习,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三)提问抽查法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比较易懂,但需学生多进行记忆。这样,需要教师在一堂课结尾时,有重点地找出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章节的重点知识,以口头提问、题目抽查测验等方式进行总结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把握教材重点,加强知识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激励法地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采用激励式课堂总结与复习,就是在复习巩固所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关于我国和世界的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有很多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课堂结尾时,就可采用激励法渗透德育教育于课堂教育过程中之中。
三、全章结束后的总结与复习
每一章的总结与复习,是落实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找出各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挖掘教材中可以出现问题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总结与复习,是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多环节中的一环。关于这一环节,往往被学生所忽视,学生有时会产生一种“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困惑,也就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解决这一同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完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充分运用,巧妙安排总结与复习,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复习,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总结与复习产生信息反馈,这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中的“课后记”,以使教师更好完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总结与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任课教师更好地吃透大纲、钻研教材、完善教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总结与复习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与探索。
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是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提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复习,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巩固提高,并使新知識有效地、有机地汇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因此,一节课中好的总结与复习,既可使课堂结构更加严密,和谐,又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切实感到有所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向深层次方面学习和钻研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方法,包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的使用,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
一、新授课题结束的总结与复习
在一节课中,讲授完一个大的课题之后,应对这一问题加以简单回顾,这是一种基本的总结与复习方式。这样,可以指出这一段落内容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给学生一个刺激,加深其对该段知识的认识和印象,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高。有时,这种总结与复习,可做为前后知识之间的一种过渡方式。
例如,在陆地水一节,河流的补给和河流径流的变化一段中,讲完河流补给有五种形式之后,可这样进行总结与复习:“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中,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三种形式,在补给时间上有相对集中的特点。雨水补给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春季,这就使河流的流量随着其补给量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出第二个问题:“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这样的一段总结与复习,既加深学生对河流补给五种形式特点的认识,又可引出“河流补给形式不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这一教学重点,前后相联、相互呼应,可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中,外力作用有五种表现形式,象其中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地区性。如在于旱沙漠地区,由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因此引起风化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温度变化;在沙漠地区的侵蚀作用也表现为风的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在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和风速降低引起的沉积作用也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一种外力作用表现出的地区性,正是教师进行总结与复习的一条主线,可通过总结风、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的地区性将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给学生以启发,达到落实知识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一堂课的总结与复习
一堂新授课结束之后,进行一堂课的总结与复习,也是常规的总结与复习过程。一个好的结尾,对一堂课来说可成为知识概括,提炼深化的过程,也可使一堂课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谐统一。进行课堂收尾的总结与复习,方法有多种,可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比较法对教材结构比较松散的知识点,可采用“比较法”进行总结与复习。如陆地水一节河流补给的五种形式,经过逐一讲解每一种补给形式的补给时间、补给特点、在我国的分布等问题之后,可列出表格,在本课时结束时,用以总结与复习。让学生通过表格对比,结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区分和记忆,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图解法针对有的章节其知识内容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可将所教授的知识以“图解法”进行总结与复习,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三)提问抽查法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比较易懂,但需学生多进行记忆。这样,需要教师在一堂课结尾时,有重点地找出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本章节的重点知识,以口头提问、题目抽查测验等方式进行总结与复习,督促学生认真听讲,把握教材重点,加强知识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激励法地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采用激励式课堂总结与复习,就是在复习巩固所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关于我国和世界的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有很多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课堂结尾时,就可采用激励法渗透德育教育于课堂教育过程中之中。
三、全章结束后的总结与复习
每一章的总结与复习,是落实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找出各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挖掘教材中可以出现问题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与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总结与复习,是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多环节中的一环。关于这一环节,往往被学生所忽视,学生有时会产生一种“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困惑,也就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解决这一同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完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充分运用,巧妙安排总结与复习,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复习,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总结与复习产生信息反馈,这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中的“课后记”,以使教师更好完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总结与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任课教师更好地吃透大纲、钻研教材、完善教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总结与复习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地加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