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依托优势学科,创办科技产业,成效显著。全省高校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值、产业收入总额在全国位居前列,高校科技产业对高校、对社会的贡献教育部对山东高校159个企业的统计显示,2009年度全省高校校办产业资产总额为65.64亿元,位列全国第六,产业收入总额为77.6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2009年度高校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高校首次达到近10所。另据山东高校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度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174个企业)有望实现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三,预计将突破110亿元。高校科技产业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突出,急需理顺机构设置、归口管理、人员经费保障、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支持等体制机制问题。
一、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全省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和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属高校强、省属高校弱,本科院校较强,职业院校较弱,职业院校的产业工作正在异军突起,民办高校开始摆脱产业工作空白状态。2009年三所部属院校的产业收入占到了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的92%,石油大学占74%。多数高校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尽管2009年度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达到了近80亿元,但这一数字却只有北京市的10%。
高校校办产业在经历了传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末)、规范发展阶段(上世纪末到2010年前后)之后,已經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高校产业,特别是高校科技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体上提升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校通过创办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快捷途径。在没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子,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但九十年代高校产业的大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校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不规范、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既妨碍了高校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又使高校无法规避因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们不需再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分类指导的同时,克服诸多困难,按照“鸡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方针,大力推进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
2.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解决。
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在高校校办产业方面存在盲区,由于是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法》不完全适用校办企业,而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校办产业遵循事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而这又恰恰是制约校办企业发展的地方,用管事业的办法去管企业国有资产会严重束缚住校办企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有关规定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对事业单位所属的企业国有资产做出有别于事业性质、更符合企业国资监管规律的适当调整,那么就有背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虽然大部分部属高校建立起了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但是从面上看,高校企业的规范管理还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及时出台高校企业管理规范的话,势必会出现大量新的不规范问题,一样会制约高校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加以解决。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然实践证明,高校科技产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转化了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使得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方向不动摇,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问题是制约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关键。我省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职能定位、人员经费保障、工作措施、政策导向、平台建设等方面不到位。只有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从面上看是从全省层面推动力度不够,高校主要领导不够重视,但深层次原因都是来自上述根本问题的制约。由此带来各个高校对此项工作也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不重视,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4.过去,对于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不够明确,影响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发展。为此,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明确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社会服务的现实,也致使有关部门和高校缺乏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重视和管理规范不够,致使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科技产业工作被边缘化,成了高校工作的“第三世界”。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与产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一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部分,给高校产业工作做了明确定位: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这就把发展高校校办产业明确定位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功能定位的明确,为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高校科技产业带来创造了难得的了创新发展机遇。
二、创新发展山东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1.要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切实加强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管理职能。建议成立高校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同时挂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的牌子),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归口管理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从教育部和其他省市的实践看,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非常必要。教育部归口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司局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从调研了解到的全国12个兄弟省市的情况看,有8个省市(天津、云南、广东、福建、辽宁、甘肃省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黑龙江、陕西省)的省教育厅高校产业管理部门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公务员身份,有4个省市(江苏、河北省教育厅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教委校办产业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全额事业单位,这些省市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有保障。
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不仅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统筹管理,而且可以强化科研后端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管理,可以加强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专业管理,可以使高校的产学研用结合和服务地方工作更加有序和统筹、经济。目前各种名目、各种层级的“院地合作”、“校地共建”、“院校服务地方”等缺乏统筹管理,也造成资源浪费,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和引导。因此建议将“协调高校服务地方工作”、“指导和促进高校产学研用结合工作”两项职能赋予新成立的“高校产业处”非常必要。
2.要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建设。建立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切实加强高校科技产业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建设。
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科技产业的同志反映目前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风险资金支持问题,三是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问题。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建议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每年至少安排少量事业编制人员引进高校科技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创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3.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平台建设及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是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
普遍认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超过20%。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科研和经济脱钩,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打折扣。而科技又是真正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支撑。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和经济脱钩的关键所在。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本身就是加快高校科技转化的重要平台建设。同时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和合作的平台。
积极推进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议建立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统计、评价、推介系统,每年由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评审,建立推介平台向社会推介;建立山东高校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完善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的发布、评价、评审、推介和转让作用,大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率越低,各方承擔的风险越大,必须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高校高新技术成果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议制定《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计划》,逐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一是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0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每年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30个由高校科技产业主导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建议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制定产学研合作推进工程高校科技产业支持计划,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重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以及重大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建设。统筹规划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发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高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纽带和基地。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并进。
4.建立新型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继续扎实推进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改制和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高校科技产业自身建设,增强高校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
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山东省教育厅等七厅局《关于促进高等学校校办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教办字[2005]5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后字[2006]3号),研究制定有关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继续扎实推进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型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高校以事业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因校因地制宜地深化高校校办产业改革改制,建立健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制定《山东省省属高校企业管理工作规范》,规范高校科技产业经营管理行为,为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全省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和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属高校强、省属高校弱,本科院校较强,职业院校较弱,职业院校的产业工作正在异军突起,民办高校开始摆脱产业工作空白状态。2009年三所部属院校的产业收入占到了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的92%,石油大学占74%。多数高校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尽管2009年度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达到了近80亿元,但这一数字却只有北京市的10%。
高校校办产业在经历了传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末)、规范发展阶段(上世纪末到2010年前后)之后,已經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高校产业,特别是高校科技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体上提升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校通过创办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快捷途径。在没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子,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但九十年代高校产业的大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校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不规范、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既妨碍了高校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又使高校无法规避因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们不需再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分类指导的同时,克服诸多困难,按照“鸡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方针,大力推进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
2.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解决。
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在高校校办产业方面存在盲区,由于是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法》不完全适用校办企业,而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校办产业遵循事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而这又恰恰是制约校办企业发展的地方,用管事业的办法去管企业国有资产会严重束缚住校办企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有关规定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对事业单位所属的企业国有资产做出有别于事业性质、更符合企业国资监管规律的适当调整,那么就有背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虽然大部分部属高校建立起了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但是从面上看,高校企业的规范管理还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及时出台高校企业管理规范的话,势必会出现大量新的不规范问题,一样会制约高校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加以解决。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然实践证明,高校科技产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转化了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使得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方向不动摇,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问题是制约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关键。我省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职能定位、人员经费保障、工作措施、政策导向、平台建设等方面不到位。只有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从面上看是从全省层面推动力度不够,高校主要领导不够重视,但深层次原因都是来自上述根本问题的制约。由此带来各个高校对此项工作也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不重视,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4.过去,对于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不够明确,影响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发展。为此,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明确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社会服务的现实,也致使有关部门和高校缺乏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重视和管理规范不够,致使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科技产业工作被边缘化,成了高校工作的“第三世界”。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与产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一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部分,给高校产业工作做了明确定位: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这就把发展高校校办产业明确定位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功能定位的明确,为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高校科技产业带来创造了难得的了创新发展机遇。
二、创新发展山东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1.要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切实加强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管理职能。建议成立高校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同时挂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的牌子),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归口管理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从教育部和其他省市的实践看,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非常必要。教育部归口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司局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从调研了解到的全国12个兄弟省市的情况看,有8个省市(天津、云南、广东、福建、辽宁、甘肃省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黑龙江、陕西省)的省教育厅高校产业管理部门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公务员身份,有4个省市(江苏、河北省教育厅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教委校办产业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全额事业单位,这些省市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有保障。
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不仅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统筹管理,而且可以强化科研后端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管理,可以加强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专业管理,可以使高校的产学研用结合和服务地方工作更加有序和统筹、经济。目前各种名目、各种层级的“院地合作”、“校地共建”、“院校服务地方”等缺乏统筹管理,也造成资源浪费,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和引导。因此建议将“协调高校服务地方工作”、“指导和促进高校产学研用结合工作”两项职能赋予新成立的“高校产业处”非常必要。
2.要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建设。建立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切实加强高校科技产业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建设。
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科技产业的同志反映目前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风险资金支持问题,三是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问题。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建议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每年至少安排少量事业编制人员引进高校科技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创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3.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平台建设及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是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
普遍认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超过20%。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科研和经济脱钩,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打折扣。而科技又是真正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支撑。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和经济脱钩的关键所在。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本身就是加快高校科技转化的重要平台建设。同时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和合作的平台。
积极推进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议建立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统计、评价、推介系统,每年由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评审,建立推介平台向社会推介;建立山东高校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完善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的发布、评价、评审、推介和转让作用,大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率越低,各方承擔的风险越大,必须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高校高新技术成果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议制定《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计划》,逐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一是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0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每年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30个由高校科技产业主导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建议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制定产学研合作推进工程高校科技产业支持计划,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重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以及重大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建设。统筹规划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发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高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纽带和基地。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并进。
4.建立新型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继续扎实推进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改制和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高校科技产业自身建设,增强高校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
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山东省教育厅等七厅局《关于促进高等学校校办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教办字[2005]5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后字[2006]3号),研究制定有关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继续扎实推进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型的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高校以事业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因校因地制宜地深化高校校办产业改革改制,建立健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制定《山东省省属高校企业管理工作规范》,规范高校科技产业经营管理行为,为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