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万事开头难,但初中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步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关键词】课堂氛围;动手;实验;生活资源;情感;民主平等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为了使初二学生能轻松地、自然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教材、生活、实验等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从而增强信心。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物理课堂上,既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又要使他们感到物理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这样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就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四、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⒈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
⒉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有的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⒊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中,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亲近学生,激发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⒈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就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高层次的教育之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⒉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学生的人格同样不容侮辱和侵犯。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
⒊加强师生合作,共同树立信心
要学生学好物理,重要的是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平时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排疑解难,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情感上热爱物理。同时,还应对学生在各种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社会倡导与时俱进,教育更需要更新观念,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课堂氛围;动手;实验;生活资源;情感;民主平等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为了使初二学生能轻松地、自然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教材、生活、实验等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从而增强信心。
一、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物理课堂上,既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又要使他们感到物理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这样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就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四、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⒈妥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
⒉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有的知识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⒊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中,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亲近学生,激发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⒈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就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高层次的教育之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⒉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学生的人格同样不容侮辱和侵犯。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
⒊加强师生合作,共同树立信心
要学生学好物理,重要的是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平时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排疑解难,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情感上热爱物理。同时,还应对学生在各种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社会倡导与时俱进,教育更需要更新观念,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