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文字学以研究文字形体的发生、发展、演化为主导,正所谓“必由字以通其所,由辞以通其道”。从殷商的甲骨文直至今日的通行汉字,其形体结构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汉语文字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创立时期(周秦—两汉)、消沉时期(魏晋—元明)、振兴时期(清代)、拓展时期(近代以来)。本文按照这个顺序对汉语文字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综述。
关键词:文字学;发展历史;文献综述
一、引言
汉语文字学萌芽于周秦,创立于两汉,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语文学和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中国的汉语文字学历史悠久,著作宏富,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是十分宝贵的遗产。《说文解字》的出现表明文字学的正式创立。汉语文字学是一门富有突出的民族特色的学科。汉字体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几千年来延续不断。汉语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形成是历代语言文字学者长期摸索和积累的成果,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二、文字学的创立时期
周秦时代,是汉语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史籀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书开始了后代对文字学的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李斯等为了配合这一规范文字的活动,编《仓颉篇》等字书,确立了小篆的正统地位。《仓颉篇》和《史籀篇》对字书的编纂有所发展,也对后世字书的编辑有着启迪的作用。
汉朝期间,文景开献書之路,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经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得十分顺利。学术文化的振兴和繁荣,促进了汉语文字学的发展。西汉末年,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形成和争论,又直接刺激了文字学的创立。汉字的统一,结束了古文字时期文字的隶属地位,开始了汉字发展的新阶段。文字形制的变更,也是文字学的创立显得必要。两汉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汉语文字学的最终创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过周秦长期的萌芽和汉代众多学者的努力研究,汉语文字学到东汉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许慎《说文解字》的问世,就是汉语文字学创立的标识。汉代文字学的成就,在于进一步深化了周秦萌芽时期所涉及的文字学有关问题,确立了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汉字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并确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本格局,这些在《说文解字》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三、文字学的消沉时期
汉语文字学以许慎《说文解字》的问世而宣告创立并形成了第一次文字学研究的高峰。东汉以后,由魏晋到元明,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约一千五百年,封建制度发生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经过分裂、战乱、灾荒等天灾人祸的侵扰,也出现过统一、和平、繁荣的盛世,各种学术文化随时因势,兴废更替,异彩纷呈。然而,汉语文字学在这漫长的时期却发展得很缓慢,与此前的创立时期相比,失去了蓬勃的生机。与后来的振兴时期相比,缺乏博大的气象。这一时期的汉语文字学,走进了一段很长的低谷期,呈现消沉的局面。
汉语文字学的消沉与社会变革还有学术思想的变迁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东汉末年的社会已经动荡不安,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经过短暂的统一和安定之后,又是十六国大乱和南北朝的对峙。从189年汉灵帝死后的诸侯混战到581年隋朝的建立,这四百年左右历史,封建割据和民族纷争成为主流,而安定统一却十分的短暂。在学术上,盛极一时的儒学开始走向衰落,魏晋玄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清谈成了一时的风尚,同时佛教的流行,注重文字训诂的经学受到冲击。以古文经学为依靠的汉语言文字学在上述政治、文化背景下自然是不受重视,沦为末流难以发展。《字林》《玉篇》等字书代表了这一时代的文字学水平。佛经的翻译以及魏晋以后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促进了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音韵学的建立。从此以后,从汉语文字学的消沉时期,正式进入音韵学的发展时期。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使得经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高度认同。经书的文字分歧也得以正定,从文字到义疏都得以规范。唐承隋制,以科举取士,熟记经文、义疏,成为通过科举考试的重要方式,至此,经学在学术上已经难以发展。
宋代的儒学在同佛道相抗衡的同时,又受其影响,发展出了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宋元明的学术,以理学为主要潮流,这与汉唐经学大相径庭,一反经学注重文字训诂的传统。如果从汉语文字学的传承发展的学术渊源来看,消沉时期的文字学主要是延续《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两汉学者开辟的途径做出了缓慢的推进,主要表现在《字林》《玉篇》等承袭《说文解字》的风格与线索。其次是李阳冰、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进行的校勘和研究。
四、文字学的振兴时期
清代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文字学的振兴时期。乾嘉之时,《说文解字》研究之风盛行,形成著作宏伟、影响深远的《说文解字》学。金石学也呈现复兴之势,到清末形成了古文字学。这是的《说文解字》学和古文字学虽然还算不上科学的文字学,但是却为科学的文字学建立了准备条件。
清初,顾炎武等人矫正了明末理学空疏的毛病,大力提倡汉代朴学,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讲求文字、声音、训诂。顾炎武文字学方面的著作不算多,但他的主张和理论方法对清代学者的影响极其深刻,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经过顾炎武的提倡,加上康熙以后调整了民族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乾嘉之时,由于擅长语言文字学的阮元、朱筠等达官显贵的扶持,营造了重视语言学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段玉裁、王念孙等一代语言文字学大师的崛起,使文字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清代语言学的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上古音的研究和声训,后者又得力于古音研究的重大突破。作为中国语言学分支的文字学,在清代有着较快的发展,从元明的衰落转变为复兴。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的关系密切,清代音韵学、训诂学的发展为文字学的复兴开创了条件。另一方面,汉字是表意文字,这种表意性质在未发生讹变的古文字中有明显的反应,因此,汉语文字学的发展离不开古文字资料的积累和古文字研究水平的提高。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传播开始于宋代,清代著作丰富,虽然考释不算精细,但是可以为文字学研究所用。乾嘉时期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也与古文字资料的积累有关。然而,这时的古文字学还没有建立,《说文解字》学家也不是很精通金文,所以这时的文字学从严格意义来说只能称之为《说文解字》学。直到晚清,古文字学才终于从金石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文字学的拓展时期
20世纪初,文字学由振兴时期进入拓展时期,也就是由《说文解字》学做支配的传统文字学向科学文字学发展的时期。
20世纪末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末大量甲骨文资料的出土,填补了古文字资料的空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研究汉字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物质条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甲骨文研究得以迅速发展。以甲骨文、金文考释为主的古文字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不断丰富,促成了科学古文字学的建立。
20世纪初以来,古文字学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文字学观念,它宣告文字学《说文解字》时代、经学附庸时代已经結束了。许多文字学家跳出了六书和《说文解字》的框架,开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在对古文字、近代文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构筑汉语文字学的科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由古文字学的发展引发的文字学的革命,构成了文字学拓展时期的主旋律。
对传统文字学的批判式继承,是文字学拓展时期的又一特点。清代乾嘉学派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是传统文字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其缺点是过于相信《说文解字》,不敢逾越,使《说文解字》研究以至于文字学研究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许多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对《说文解字》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在他们的古文字理论、文字学理论和古文字研究实践中,都贯穿着这种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精神。对六书和《说文解字》的批判和继承,构成了文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章黄之学”的问世使得文字学彻底脱离了“小学”的范畴,彻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清末以来兴起的汉字改革运动,进入了一个积极稳妥的发展新阶段,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汉字改革运动不仅使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还促进了现代汉字的研究,标志着汉语文字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六、结语
以上便是笔者对汉语文字学发展历史沿革的一个简述。为了总结经验,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更深入、更科学地进行文字学的研究。综上所述,文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近代以来,文字学研究真正进入到开拓研究领域、进行理论体系建设的新时期。即便如此,理论的研究仍然是文字学的薄弱环节。当代的汉语文字学既要发扬其讲求实用的优良传统,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又要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梦家.中国文字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郭在贻. 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孙长彦.传统训诂学的语境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关键词:文字学;发展历史;文献综述
一、引言
汉语文字学萌芽于周秦,创立于两汉,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语文学和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中国的汉语文字学历史悠久,著作宏富,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是十分宝贵的遗产。《说文解字》的出现表明文字学的正式创立。汉语文字学是一门富有突出的民族特色的学科。汉字体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几千年来延续不断。汉语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形成是历代语言文字学者长期摸索和积累的成果,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二、文字学的创立时期
周秦时代,是汉语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史籀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书开始了后代对文字学的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李斯等为了配合这一规范文字的活动,编《仓颉篇》等字书,确立了小篆的正统地位。《仓颉篇》和《史籀篇》对字书的编纂有所发展,也对后世字书的编辑有着启迪的作用。
汉朝期间,文景开献書之路,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经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得十分顺利。学术文化的振兴和繁荣,促进了汉语文字学的发展。西汉末年,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形成和争论,又直接刺激了文字学的创立。汉字的统一,结束了古文字时期文字的隶属地位,开始了汉字发展的新阶段。文字形制的变更,也是文字学的创立显得必要。两汉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汉语文字学的最终创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过周秦长期的萌芽和汉代众多学者的努力研究,汉语文字学到东汉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许慎《说文解字》的问世,就是汉语文字学创立的标识。汉代文字学的成就,在于进一步深化了周秦萌芽时期所涉及的文字学有关问题,确立了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汉字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并确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本格局,这些在《说文解字》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三、文字学的消沉时期
汉语文字学以许慎《说文解字》的问世而宣告创立并形成了第一次文字学研究的高峰。东汉以后,由魏晋到元明,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约一千五百年,封建制度发生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经过分裂、战乱、灾荒等天灾人祸的侵扰,也出现过统一、和平、繁荣的盛世,各种学术文化随时因势,兴废更替,异彩纷呈。然而,汉语文字学在这漫长的时期却发展得很缓慢,与此前的创立时期相比,失去了蓬勃的生机。与后来的振兴时期相比,缺乏博大的气象。这一时期的汉语文字学,走进了一段很长的低谷期,呈现消沉的局面。
汉语文字学的消沉与社会变革还有学术思想的变迁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东汉末年的社会已经动荡不安,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经过短暂的统一和安定之后,又是十六国大乱和南北朝的对峙。从189年汉灵帝死后的诸侯混战到581年隋朝的建立,这四百年左右历史,封建割据和民族纷争成为主流,而安定统一却十分的短暂。在学术上,盛极一时的儒学开始走向衰落,魏晋玄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清谈成了一时的风尚,同时佛教的流行,注重文字训诂的经学受到冲击。以古文经学为依靠的汉语言文字学在上述政治、文化背景下自然是不受重视,沦为末流难以发展。《字林》《玉篇》等字书代表了这一时代的文字学水平。佛经的翻译以及魏晋以后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促进了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音韵学的建立。从此以后,从汉语文字学的消沉时期,正式进入音韵学的发展时期。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使得经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高度认同。经书的文字分歧也得以正定,从文字到义疏都得以规范。唐承隋制,以科举取士,熟记经文、义疏,成为通过科举考试的重要方式,至此,经学在学术上已经难以发展。
宋代的儒学在同佛道相抗衡的同时,又受其影响,发展出了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宋元明的学术,以理学为主要潮流,这与汉唐经学大相径庭,一反经学注重文字训诂的传统。如果从汉语文字学的传承发展的学术渊源来看,消沉时期的文字学主要是延续《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两汉学者开辟的途径做出了缓慢的推进,主要表现在《字林》《玉篇》等承袭《说文解字》的风格与线索。其次是李阳冰、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进行的校勘和研究。
四、文字学的振兴时期
清代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文字学的振兴时期。乾嘉之时,《说文解字》研究之风盛行,形成著作宏伟、影响深远的《说文解字》学。金石学也呈现复兴之势,到清末形成了古文字学。这是的《说文解字》学和古文字学虽然还算不上科学的文字学,但是却为科学的文字学建立了准备条件。
清初,顾炎武等人矫正了明末理学空疏的毛病,大力提倡汉代朴学,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讲求文字、声音、训诂。顾炎武文字学方面的著作不算多,但他的主张和理论方法对清代学者的影响极其深刻,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经过顾炎武的提倡,加上康熙以后调整了民族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乾嘉之时,由于擅长语言文字学的阮元、朱筠等达官显贵的扶持,营造了重视语言学的社会风气,也造就了段玉裁、王念孙等一代语言文字学大师的崛起,使文字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清代语言学的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上古音的研究和声训,后者又得力于古音研究的重大突破。作为中国语言学分支的文字学,在清代有着较快的发展,从元明的衰落转变为复兴。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的关系密切,清代音韵学、训诂学的发展为文字学的复兴开创了条件。另一方面,汉字是表意文字,这种表意性质在未发生讹变的古文字中有明显的反应,因此,汉语文字学的发展离不开古文字资料的积累和古文字研究水平的提高。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传播开始于宋代,清代著作丰富,虽然考释不算精细,但是可以为文字学研究所用。乾嘉时期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也与古文字资料的积累有关。然而,这时的古文字学还没有建立,《说文解字》学家也不是很精通金文,所以这时的文字学从严格意义来说只能称之为《说文解字》学。直到晚清,古文字学才终于从金石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文字学的拓展时期
20世纪初,文字学由振兴时期进入拓展时期,也就是由《说文解字》学做支配的传统文字学向科学文字学发展的时期。
20世纪末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末大量甲骨文资料的出土,填补了古文字资料的空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研究汉字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物质条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甲骨文研究得以迅速发展。以甲骨文、金文考释为主的古文字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不断丰富,促成了科学古文字学的建立。
20世纪初以来,古文字学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文字学观念,它宣告文字学《说文解字》时代、经学附庸时代已经結束了。许多文字学家跳出了六书和《说文解字》的框架,开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在对古文字、近代文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构筑汉语文字学的科学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由古文字学的发展引发的文字学的革命,构成了文字学拓展时期的主旋律。
对传统文字学的批判式继承,是文字学拓展时期的又一特点。清代乾嘉学派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是传统文字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其缺点是过于相信《说文解字》,不敢逾越,使《说文解字》研究以至于文字学研究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许多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对《说文解字》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在他们的古文字理论、文字学理论和古文字研究实践中,都贯穿着这种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精神。对六书和《说文解字》的批判和继承,构成了文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章黄之学”的问世使得文字学彻底脱离了“小学”的范畴,彻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清末以来兴起的汉字改革运动,进入了一个积极稳妥的发展新阶段,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汉字改革运动不仅使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还促进了现代汉字的研究,标志着汉语文字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六、结语
以上便是笔者对汉语文字学发展历史沿革的一个简述。为了总结经验,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更深入、更科学地进行文字学的研究。综上所述,文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近代以来,文字学研究真正进入到开拓研究领域、进行理论体系建设的新时期。即便如此,理论的研究仍然是文字学的薄弱环节。当代的汉语文字学既要发扬其讲求实用的优良传统,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又要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梦家.中国文字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郭在贻. 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孙长彦.传统训诂学的语境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