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無论打开优爱腾,还是B站、微信、微博、小红书……稍微长一点的视频,大概你都会想开倍速,不能开倍速的就要拉进度条。1.0倍、1.25倍、1.5倍、2倍甚至3倍,倍速播放被誉为是“21世纪10年代视频行业的伟大产物之一”,在2015年开始日趋成熟。
面对一些热门的剧集、综艺、视频,不少网友表示,“看之前感觉馋死了”,但是一旦打开,“就情不自禁地开启了倍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这一届年轻人,除了看直播,看视频都用倍速。
观众:速度速度速度加快?
何春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仅看综艺、刷剧要开倍速,甚至连30秒的短视频,也没有“老老实实看完”的耐心了。
每天下班,躺在沙发上,打开视频软件,每一个视频的封面都很吸引人。随便选中一个,点开看了几秒,发现内容不算有趣,和其他视频的观点也有些雷同。渐渐失去耐心,何春长按屏幕,出现倍速选项,点击选择“2.0*”,视频开始以飞快速度推进,BGM出现变调,有时连视频中人说的话都听不清。
即使这样,何春还是会感到无聊,于是关掉界面,再打开下一个视频……几个小时就在不断点开、加速、关闭的过程中“荒废”掉了。
子期也有同感。他表示,自己现在不会像大学时那样专门花时间看剧、看电影,而是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看那种几分钟介绍完整部电影的视频。”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它们确实起到短暂“过瘾”的效果,切合当代人的“倍速生活”。
今年6月,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人,网民使用率为95.4%,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
而与此同时,用户平均每天花两小时看短视频,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00后群体近四成选择倍速观看方式。
视频博主:重在做内容,不再嗑速度
面对人们似乎“越来越快”的节奏和习惯,不少观众发现,过去一段时间,一些视频本身也会将速度调快,以适应大家“越来越快”的视听节奏。
李子是一名B站up主,平时在B站当中分享穿搭、护肤相关内容。她制作的视频时长在1-10分钟不等。为了吸引用户,发视频前,李子会“自觉”把视频中无用的语气词、感叹、转折、停顿剪掉,只保留精华部分。即便如此,发布完视频后,还是会收到一些粉丝的私信,建议她“把视频调快点吧”。
为此她有点困惑:她平常说话语速已经不慢,“经常有朋友要求我说话慢点。”但一到网络中,大家还是觉得她说话速度慢了。而同时,许多博主发视频时,都喜欢把语速调得很快。
最后,既是为了满足粉丝的要求,也是因为大家都在加速,李子也开始为自己的视频提速,她把视频速度稳定提高到了118%,“感觉大家都喜欢看比较快节奏一些的视频”。
只不过,说起最近的情况,李子表示,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起码是在B站,快的视频好像不怎么流行了?”李子发现,不仅热门视频的速度大多没有加快;自己关注的一些博主,以前视频加速严重的,甚至现在速度都慢下来了,“以前调快到120%的,现在只调快到105%,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也有很快的,比如她喜欢的其中一位博主,但李子明显感到,“快”并不是他能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最多属于“个人风格”。
在她看来,“以前很多视频,可能都是一个人对着镜头不停地说,为了显得更有趣、更有起伏,就会加快;现如今视频更‘卷’了,大家出外景,想更多梗,画面也更丰富,也就很少有嗑速度这回事了。”
在up主甜圈看来,“加速”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在大家看视频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你很快就喜欢你,而是会看重你的选题、内容。”
网友:需要倍速看的就别看了
说到底,“加速”如同一块“遮羞布”,注水剧、无聊综艺和乏善可陈的短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倍速人生”。只是,在不断的倍速、快进、退出和打开新视频的过程中,我们的变化,不仅仅是“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而已。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系教授罗伯特·哈桑曾在《注意力分散时代》一书中解读“慢性注意力分散”的时代症候——信息传播技术加速了时间和社会运行。它拒绝停顿,拒绝迟滞,拒绝专注,拒绝反思意义的需要。他提到,“持续而慢性的注意力分散状态,既是速度的政治经济学原因,也是其后果。”
速度消灭了内容,也消灭了专注。有网友记录了使用倍速功能一段时间后自己发生的变化——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我从1.25倍速变成了1.5倍速,再从1.5倍速变成了2倍速。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我的脑子跟不上我的耳朵。具体表现为:记不住刚才视频里说的东西;无法提炼出这个视频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视频越来越看不到最后,频繁半路跳车,开始下一个视频,总是觉得下一个视频会更有意思。”
“推送的视频越来越精准、有趣,我却焦虑了。这个视频20分钟,2倍速10分钟就能看完,我应该赚了10分钟。实际上刚到5分钟,就开始拖动进度条了。拖动过程中突然发现前后衔接不上了,再把进度条复位,重新关联上信息……”
何春也深有同感。她觉得,“在不断的加速、切换、下一个的过程中,自己花掉了大把的时间,但最终却一无所获,变得愈发浮躁和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有意识地拒绝这种“加速的信息获取方式”:比如徐茵,观看视频时,她开始拒绝无意义的刷新和盲目浏览。徐茵说,“为了学点东西去看,没有必要加速。看完觉得很满足,不是那种浪费了一晚上时间的感觉。”
选择倍速接收劣质内容,虽然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却让生活变得更加碎片。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不断倍速、下一个、倍速、下一个的时候,或许应该留心——是否正在看的东西,甚至完全不值得你点开。
面对一些热门的剧集、综艺、视频,不少网友表示,“看之前感觉馋死了”,但是一旦打开,“就情不自禁地开启了倍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这一届年轻人,除了看直播,看视频都用倍速。
观众:速度速度速度加快?
何春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仅看综艺、刷剧要开倍速,甚至连30秒的短视频,也没有“老老实实看完”的耐心了。
每天下班,躺在沙发上,打开视频软件,每一个视频的封面都很吸引人。随便选中一个,点开看了几秒,发现内容不算有趣,和其他视频的观点也有些雷同。渐渐失去耐心,何春长按屏幕,出现倍速选项,点击选择“2.0*”,视频开始以飞快速度推进,BGM出现变调,有时连视频中人说的话都听不清。
即使这样,何春还是会感到无聊,于是关掉界面,再打开下一个视频……几个小时就在不断点开、加速、关闭的过程中“荒废”掉了。
子期也有同感。他表示,自己现在不会像大学时那样专门花时间看剧、看电影,而是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看那种几分钟介绍完整部电影的视频。”
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它们确实起到短暂“过瘾”的效果,切合当代人的“倍速生活”。
今年6月,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人,网民使用率为95.4%,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
而与此同时,用户平均每天花两小时看短视频,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00后群体近四成选择倍速观看方式。
视频博主:重在做内容,不再嗑速度
面对人们似乎“越来越快”的节奏和习惯,不少观众发现,过去一段时间,一些视频本身也会将速度调快,以适应大家“越来越快”的视听节奏。
李子是一名B站up主,平时在B站当中分享穿搭、护肤相关内容。她制作的视频时长在1-10分钟不等。为了吸引用户,发视频前,李子会“自觉”把视频中无用的语气词、感叹、转折、停顿剪掉,只保留精华部分。即便如此,发布完视频后,还是会收到一些粉丝的私信,建议她“把视频调快点吧”。
为此她有点困惑:她平常说话语速已经不慢,“经常有朋友要求我说话慢点。”但一到网络中,大家还是觉得她说话速度慢了。而同时,许多博主发视频时,都喜欢把语速调得很快。
最后,既是为了满足粉丝的要求,也是因为大家都在加速,李子也开始为自己的视频提速,她把视频速度稳定提高到了118%,“感觉大家都喜欢看比较快节奏一些的视频”。
只不过,说起最近的情况,李子表示,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起码是在B站,快的视频好像不怎么流行了?”李子发现,不仅热门视频的速度大多没有加快;自己关注的一些博主,以前视频加速严重的,甚至现在速度都慢下来了,“以前调快到120%的,现在只调快到105%,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也有很快的,比如她喜欢的其中一位博主,但李子明显感到,“快”并不是他能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最多属于“个人风格”。
在她看来,“以前很多视频,可能都是一个人对着镜头不停地说,为了显得更有趣、更有起伏,就会加快;现如今视频更‘卷’了,大家出外景,想更多梗,画面也更丰富,也就很少有嗑速度这回事了。”
在up主甜圈看来,“加速”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在大家看视频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你很快就喜欢你,而是会看重你的选题、内容。”
网友:需要倍速看的就别看了
说到底,“加速”如同一块“遮羞布”,注水剧、无聊综艺和乏善可陈的短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倍速人生”。只是,在不断的倍速、快进、退出和打开新视频的过程中,我们的变化,不仅仅是“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而已。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系教授罗伯特·哈桑曾在《注意力分散时代》一书中解读“慢性注意力分散”的时代症候——信息传播技术加速了时间和社会运行。它拒绝停顿,拒绝迟滞,拒绝专注,拒绝反思意义的需要。他提到,“持续而慢性的注意力分散状态,既是速度的政治经济学原因,也是其后果。”
速度消灭了内容,也消灭了专注。有网友记录了使用倍速功能一段时间后自己发生的变化——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我从1.25倍速变成了1.5倍速,再从1.5倍速变成了2倍速。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我的脑子跟不上我的耳朵。具体表现为:记不住刚才视频里说的东西;无法提炼出这个视频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视频越来越看不到最后,频繁半路跳车,开始下一个视频,总是觉得下一个视频会更有意思。”
“推送的视频越来越精准、有趣,我却焦虑了。这个视频20分钟,2倍速10分钟就能看完,我应该赚了10分钟。实际上刚到5分钟,就开始拖动进度条了。拖动过程中突然发现前后衔接不上了,再把进度条复位,重新关联上信息……”
何春也深有同感。她觉得,“在不断的加速、切换、下一个的过程中,自己花掉了大把的时间,但最终却一无所获,变得愈发浮躁和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有意识地拒绝这种“加速的信息获取方式”:比如徐茵,观看视频时,她开始拒绝无意义的刷新和盲目浏览。徐茵说,“为了学点东西去看,没有必要加速。看完觉得很满足,不是那种浪费了一晚上时间的感觉。”
选择倍速接收劣质内容,虽然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却让生活变得更加碎片。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不断倍速、下一个、倍速、下一个的时候,或许应该留心——是否正在看的东西,甚至完全不值得你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