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独特化倾向还不明确,与其它院校相比,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民族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特征不足,竞争优势不强。作为民族院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不失时代特性的独特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特色化
我国的民族院校是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各个院校基本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各类专业学科。改革开放之后各院校大都在在美术专业的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伴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要专业学科,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说,追求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追求社会的认同和存在的价值是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当代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做为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来发展,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
一、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是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立足之本
民族文化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文化信仰、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的融合,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被深深印上民族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不同民族的文化面貌也可通过其创意和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应用和具体化,再次被抽象总结形成的概念。民族元素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志,更是民族认同的感情诉求,它是独一无二的。基于这样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设计素材的设计作品应该也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国是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具有灿烂的文化。艺术设计贵在独树一帜,而这些沉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符号,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独特表述的语言源泉。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民族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不失时代特性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一方面,艺术设计源于西方,学习并延续其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实质的精髓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地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学习和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辅导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找寻并锁定这些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基因” 的形式特质, 然后再如何经过“语言提纯”的过程将其转译到具体的设计创作之中, 从而完成对传统要素的重释即当代转换,并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创造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或一个学科专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它的校舍环境有多么的优美;不在于它的教学设施有多么完备;更不在于它的师生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是否具有人才辈出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对它的认同。这需要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定位和教学大纲的完善修订。一个个叫好认可的设计作品的不断积累是设计师成长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有一大批较高水平和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出现,是学校培养单位教学成功的标志。
二、具有现代设计知识与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设计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迫切的渴求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那就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的设计面临着主体与客体的认识矛盾,文化内涵与特色丧失、形式与功能的两难抉择等难题。设计中出现的模仿、重复、缺少设计,尤其是地域性特征表现不足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从业的设计师很少有经过专门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所致。参次不齐的设计从业人员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无所知,更主要的是缺少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语言进行有效提炼,然后重释或转译到当代设计中去的必要训练和实践经验。许多的设计不伦不类,甚至出现误读歧义,得不到当地受众的认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使得非民族院校或没受过专门训练培养的学生很难有效施展。面对这种情况,民族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内丰富的资源和了解民族地区的优势,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并形成系统的独特的培养模式,使得艺术设计教学更为深入扎实的开展;从培养方案到教学实施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既懂得传统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设计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地区服务。
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的创造性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
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从最初的学习引进阶段一路飞速发展,基本完成了和国际的接轨。但由于对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的科学研究相对滞后,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高校培养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一味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设计实践中的设计风格崇洋媚外的现象、设计作品不能体现国家民族个性特色等等问题。而对这种现象实际上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思考,作为高校,在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普遍存在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国外引进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其实从根源上讲,不论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还是985、211综合型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都逐渐认识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从国外引进中找寻突破口。现如今不再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今的国际交流已经非常广泛,一大批在国外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纷纷回国投入到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中,他们带动了我国设计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国际接轨。但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国的设计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像其它领域,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方面日本是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日本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在国际上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日本在设计教育和产业的培育中,始终不忘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模式同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进而推动了日本所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设计教育走向世界的根基,创造性是艺术设计创作富有活力的保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烙印的设计产品是获得国际认同感的先决条件。艺术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和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是其生命和灵魂。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独特文化背景的培育,也是设计教育人才輩出的必由之路。这在国际上是如此,在国内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设计创作的丰富养料;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紧紧依托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盯紧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前沿,同时又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既注重现代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又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嫁接;既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又注重在民族地区的设计实践。那么,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洁.民族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民族教育研究.2011第二期22卷.
[2]利江.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第10期.
[3]吴波.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0.10.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特色化
我国的民族院校是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各个院校基本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各类专业学科。改革开放之后各院校大都在在美术专业的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伴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要专业学科,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说,追求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追求社会的认同和存在的价值是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当代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做为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来发展,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
一、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是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立足之本
民族文化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文化信仰、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的融合,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被深深印上民族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不同民族的文化面貌也可通过其创意和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应用和具体化,再次被抽象总结形成的概念。民族元素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志,更是民族认同的感情诉求,它是独一无二的。基于这样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设计素材的设计作品应该也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国是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具有灿烂的文化。艺术设计贵在独树一帜,而这些沉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符号,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独特表述的语言源泉。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民族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不失时代特性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一方面,艺术设计源于西方,学习并延续其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实质的精髓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地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学习和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辅导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找寻并锁定这些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基因” 的形式特质, 然后再如何经过“语言提纯”的过程将其转译到具体的设计创作之中, 从而完成对传统要素的重释即当代转换,并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创造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或一个学科专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它的校舍环境有多么的优美;不在于它的教学设施有多么完备;更不在于它的师生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是否具有人才辈出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对它的认同。这需要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定位和教学大纲的完善修订。一个个叫好认可的设计作品的不断积累是设计师成长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有一大批较高水平和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出现,是学校培养单位教学成功的标志。
二、具有现代设计知识与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设计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迫切的渴求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那就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的设计面临着主体与客体的认识矛盾,文化内涵与特色丧失、形式与功能的两难抉择等难题。设计中出现的模仿、重复、缺少设计,尤其是地域性特征表现不足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从业的设计师很少有经过专门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所致。参次不齐的设计从业人员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无所知,更主要的是缺少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语言进行有效提炼,然后重释或转译到当代设计中去的必要训练和实践经验。许多的设计不伦不类,甚至出现误读歧义,得不到当地受众的认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使得非民族院校或没受过专门训练培养的学生很难有效施展。面对这种情况,民族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内丰富的资源和了解民族地区的优势,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并形成系统的独特的培养模式,使得艺术设计教学更为深入扎实的开展;从培养方案到教学实施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既懂得传统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设计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地区服务。
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的创造性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
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从最初的学习引进阶段一路飞速发展,基本完成了和国际的接轨。但由于对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的科学研究相对滞后,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高校培养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一味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设计实践中的设计风格崇洋媚外的现象、设计作品不能体现国家民族个性特色等等问题。而对这种现象实际上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思考,作为高校,在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普遍存在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国外引进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其实从根源上讲,不论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还是985、211综合型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都逐渐认识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从国外引进中找寻突破口。现如今不再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今的国际交流已经非常广泛,一大批在国外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纷纷回国投入到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中,他们带动了我国设计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国际接轨。但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国的设计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像其它领域,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方面日本是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日本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在国际上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日本在设计教育和产业的培育中,始终不忘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模式同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进而推动了日本所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设计教育走向世界的根基,创造性是艺术设计创作富有活力的保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烙印的设计产品是获得国际认同感的先决条件。艺术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和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是其生命和灵魂。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独特文化背景的培育,也是设计教育人才輩出的必由之路。这在国际上是如此,在国内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设计创作的丰富养料;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紧紧依托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盯紧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前沿,同时又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既注重现代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又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嫁接;既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又注重在民族地区的设计实践。那么,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洁.民族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民族教育研究.2011第二期22卷.
[2]利江.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第10期.
[3]吴波.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