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色化探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民族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独特化倾向还不明确,与其它院校相比,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民族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特征不足,竞争优势不强。作为民族院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不失时代特性的独特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特色化
  我国的民族院校是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各个院校基本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各类专业学科。改革开放之后各院校大都在在美术专业的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伴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要专业学科,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民族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说,追求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追求社会的认同和存在的价值是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当代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做为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来发展,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
  一、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是民族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立足之本
  民族文化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文化信仰、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等的融合,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被深深印上民族性的特点。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不同民族的文化面貌也可通过其创意和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元素是民族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经过千百年来的应用和具体化,再次被抽象总结形成的概念。民族元素作为民族识别的标志,更是民族认同的感情诉求,它是独一无二的。基于这样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设计素材的设计作品应该也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中国是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具有灿烂的文化。艺术设计贵在独树一帜,而这些沉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符号,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独特表述的语言源泉。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民族院校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不失时代特性的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一方面,艺术设计源于西方,学习并延续其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各个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实质的精髓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地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更多地学习和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辅导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找寻并锁定这些差异化的民族“文化基因” 的形式特质, 然后再如何经过“语言提纯”的过程将其转译到具体的设计创作之中, 从而完成对传统要素的重释即当代转换,并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创造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或一个学科专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它的校舍环境有多么的优美;不在于它的教学设施有多么完备;更不在于它的师生规模有多大。而在于是否具有人才辈出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对它的认同。这需要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定位和教学大纲的完善修订。一个个叫好认可的设计作品的不断积累是设计师成长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有一大批较高水平和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出现,是学校培养单位教学成功的标志。
  二、具有现代设计知识与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设计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迫切的渴求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那就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企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少数民族地区的设计面临着主体与客体的认识矛盾,文化内涵与特色丧失、形式与功能的两难抉择等难题。设计中出现的模仿、重复、缺少设计,尤其是地域性特征表现不足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从业的设计师很少有经过专门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所致。参次不齐的设计从业人员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无所知,更主要的是缺少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语言进行有效提炼,然后重释或转译到当代设计中去的必要训练和实践经验。许多的设计不伦不类,甚至出现误读歧义,得不到当地受众的认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使得非民族院校或没受过专门训练培养的学生很难有效施展。面对这种情况,民族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内丰富的资源和了解民族地区的优势,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并形成系统的独特的培养模式,使得艺术设计教学更为深入扎实的开展;从培养方案到教学实施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既懂得传统民族文化,又掌握现代设计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民族地区服务。
  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的创造性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
  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从最初的学习引进阶段一路飞速发展,基本完成了和国际的接轨。但由于对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的科学研究相对滞后,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高校培养模式的同质化现象、一味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设计实践中的设计风格崇洋媚外的现象、设计作品不能体现国家民族个性特色等等问题。而对这种现象实际上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思考,作为高校,在设计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承担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普遍存在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呈现同质化的现象,大家都从国外引进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其实从根源上讲,不论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还是985、211综合型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都逐渐认识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一味地从国外引进中找寻突破口。现如今不再像二三十年前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今的国际交流已经非常广泛,一大批在国外成长起来的中国设计师纷纷回国投入到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中,他们带动了我国设计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国际接轨。但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国的设计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像其它领域,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方面日本是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日本的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在国际上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日本在设计教育和产业的培育中,始终不忘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模式同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进而推动了日本所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设计教育走向世界的根基,创造性是艺术设计创作富有活力的保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烙印的设计产品是获得国际认同感的先决条件。艺术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和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是其生命和灵魂。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独特文化背景的培育,也是设计教育人才輩出的必由之路。这在国际上是如此,在国内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设计创作的丰富养料;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紧紧依托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盯紧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前沿,同时又植根于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既注重现代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又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嫁接;既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又注重在民族地区的设计实践。那么,民族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洁.民族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民族教育研究.2011第二期22卷.
  [2]利江.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第10期.
  [3]吴波.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0.10.
其他文献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具体包括科学教学中运用到的电路图、图表、导图模型、公式等等。在模型构建活动中,往往需要学生身体力行进行观察或实验,进行归纳和演绎,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假设、模拟,将复杂的事物进行简化、抽象出其本质属性,使之具体化、形象化。通过亲身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探索中,体会到模型建构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才可能将模型方法内化为认知图式,获得认知水平上
【摘 要】本文提出了以“能力本位”的模式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分角色进入全真模拟施工现场,从项目初期到项目竣工交付的整个过程,技术、管理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方案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谨供各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BIM;项目化;信息化;系统化  建筑行业是技能型较强的专业,需亲身经历,慢慢积累经验的一个行业,但目前的教育一般选用大班化学习,分课程学习,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核心环节之一,各个高校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逐步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在摸索实践教学模式。本文揭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了实践教学中几种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问题;创新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
【摘要】雾霾天气在我国时常发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不仅仅带来了很多生活出行的不方便,也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雾霾天气;控制措施;治理措施  对于中国北方的人来说,每年的初春时节,伴随春风而来的扬尘天气似乎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然而在2013年初中国的许多城市却遭遇了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
【摘 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架借阅势在必行,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特殊的生源群体及管理方式的滞后,开架借阅后会存在丢失破损乱架等诸多问题,及时研究问题并采取积极对应措施为本文的讨论重点。  【关键词】开架借阅;问题;对策  开架借阅指的是图书馆允许读者进入书库,并直接自由地挑选书刊的借阅体制。开架借阅作为一种借阅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允许读者进入书库;二是允许读者在书库内自由挑选书刊。开架借阅是现代图书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深入进行的新形势,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也出现新的变化。而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在此背景下,加强种子的质量检验是新形势下提高农产品质量、深化农业发展的重者之重。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加强种子检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从基层种子管理站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基层种子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种子;质量检验;农业  1.新形
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后进生,后进生的管理和转化工作可以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成功转化我班后进生为例,阐述几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摘 要】被称为工业4.0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迫近。这一轮工业革命以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融合的“智能制造”为特征,从而带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这对于民办高校新兴专业的设置和就业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业4.0;战略新兴产业;创新  在国际工业制造业领域,正发生第四次工业革命。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由于服务业、金融业异军突起创造了高额利润,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现“制造
【摘 要】本文以高职教育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供用电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及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共享资源、合作研究、互利互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摘 要】职业学校数控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从事数控加工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与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各方面入手,把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需求作为数控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控教学;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岗位对就业员工素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