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孩子生出“飞翔的五个翅膀”(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现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主动探究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精心创设“提问题、找答案”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在关键之处引导、归纳、总结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力争营造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落到实处。
如:教学《爱学习的雷锋》一课时,采用故事启发法,针对学生好玩、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将特定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意重读“爱心箱”一语,并边读边把雷锋学习的情景用投影片放映出来。这时教师问:“谁有问题吗?”学生提出多个问题,最后归纳为两个:(1)为什么说雷锋是个爱学习的孩子?(2)爱学习和优秀成绩的取得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乐意去积极思考、解答。这样长期坚持去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认知规律,形成自学能力。
二、加强实践活动,提高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既包括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也包括集体生活能力。我国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很差。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自理能力。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采用比较对照法和榜样分析法,针对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我在课前准备好了针、线、扣子,课堂上学习了小珍珍的事迹后,让学生自己试着钉扣子,在相互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并使之规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和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榜样的分析,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促使学生养成自理的良好习惯。
三、 巧用感人故事,提高自护能力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会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教学中可巧用一些表现机智勇敢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一些自护知识,增强自护意识,培养自护能力。
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采用心理换位法,让学生与他人、他物进行角色置换,由此时此地的情境转换到彼时彼地的情境,并按置换后的角色去考虑、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我运用了录音故事《聪明的于佳》,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后,我提出如下问题:故事中的于佳为什么没有上当受骗?如果你是于佳,怎么办?通过讨论回答,学生懂得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跟陌生人去玩;遇到坏人纠缠时,要机智、勇敢。学生由此深化了认识,增强了自护意识,达到了培养自护能力的目的。
四、 抓住好胜心理,提高自强能力
我国的小学生许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意志薄弱,稍有小事即会引起挫折感,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如何培养其自强能力呢?我认为可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去着手培养。
如:教学《要有毅力》一课时,采用比较对照法,与他人、他物,此时此地的情境与彼时彼地的情境,进行考虑、体验、分析和比较,我便向学生讲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一个高位截瘫、连学校门槛都没进过的人,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自学成才,取得了许多健康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她还学习医疗技术,为群众治病解除痛苦。她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呀!然而,我们个别同学患了轻感冒就请假,刮风下雨就旷课,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闹情绪,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回答,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抗压能力。
五、加强行为辨析,提高自律能力
品德教材以图为主,用画面形象地讲故事,内容侧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小学生天生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认识带有直观性,自我约束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低,极易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加强行为辨析、培养自律能力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一课时,采用道德评价法,利用具体的道德情境,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由个人到集体,进行分析认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夹叙夹议评价道德。利用了大量的辨析题,让学生去辨析,提高认识。如:李明在花园里玩,伸手把一朵花摘下来;小红吃完了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亮亮送垃圾时,因天快黑了,垃圾箱又远,就把垃圾倒在邻班卫生区;自习课上,丽丽边写作业边和同桌小声说话。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分组讨论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些行为是违反行为规范的表现,并认识到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顾全整体的利益,自觉地把纪律放在心上。这样,将富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抉择转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纪律放在心上,严格按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自觉地遵守纪律。
总之,培养“五自”能力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存着一颗真心,带着一颗爱心,持着一颗热心,全方位地营造课堂,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让他们借助“腾飞的五个翅膀”,在人生征途上翱翱。
(作者单位:745217甘肃省宁县长庆桥学区)
一、巧设问题情境,提高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主动探究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精心创设“提问题、找答案”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在关键之处引导、归纳、总结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力争营造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落到实处。
如:教学《爱学习的雷锋》一课时,采用故事启发法,针对学生好玩、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将特定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意重读“爱心箱”一语,并边读边把雷锋学习的情景用投影片放映出来。这时教师问:“谁有问题吗?”学生提出多个问题,最后归纳为两个:(1)为什么说雷锋是个爱学习的孩子?(2)爱学习和优秀成绩的取得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乐意去积极思考、解答。这样长期坚持去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认知规律,形成自学能力。
二、加强实践活动,提高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既包括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也包括集体生活能力。我国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很差。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自理能力。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采用比较对照法和榜样分析法,针对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我在课前准备好了针、线、扣子,课堂上学习了小珍珍的事迹后,让学生自己试着钉扣子,在相互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并使之规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和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榜样的分析,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促使学生养成自理的良好习惯。
三、 巧用感人故事,提高自护能力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会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教学中可巧用一些表现机智勇敢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一些自护知识,增强自护意识,培养自护能力。
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采用心理换位法,让学生与他人、他物进行角色置换,由此时此地的情境转换到彼时彼地的情境,并按置换后的角色去考虑、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我运用了录音故事《聪明的于佳》,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而后,我提出如下问题:故事中的于佳为什么没有上当受骗?如果你是于佳,怎么办?通过讨论回答,学生懂得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跟陌生人去玩;遇到坏人纠缠时,要机智、勇敢。学生由此深化了认识,增强了自护意识,达到了培养自护能力的目的。
四、 抓住好胜心理,提高自强能力
我国的小学生许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意志薄弱,稍有小事即会引起挫折感,难以接受生活的挑战。如何培养其自强能力呢?我认为可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去着手培养。
如:教学《要有毅力》一课时,采用比较对照法,与他人、他物,此时此地的情境与彼时彼地的情境,进行考虑、体验、分析和比较,我便向学生讲了《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一个高位截瘫、连学校门槛都没进过的人,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自学成才,取得了许多健康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她还学习医疗技术,为群众治病解除痛苦。她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呀!然而,我们个别同学患了轻感冒就请假,刮风下雨就旷课,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闹情绪,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同学做得对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回答,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抗压能力。
五、加强行为辨析,提高自律能力
品德教材以图为主,用画面形象地讲故事,内容侧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小学生天生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认识带有直观性,自我约束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低,极易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加强行为辨析、培养自律能力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一课时,采用道德评价法,利用具体的道德情境,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由个人到集体,进行分析认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夹叙夹议评价道德。利用了大量的辨析题,让学生去辨析,提高认识。如:李明在花园里玩,伸手把一朵花摘下来;小红吃完了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地上;亮亮送垃圾时,因天快黑了,垃圾箱又远,就把垃圾倒在邻班卫生区;自习课上,丽丽边写作业边和同桌小声说话。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分组讨论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些行为是违反行为规范的表现,并认识到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顾全整体的利益,自觉地把纪律放在心上。这样,将富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抉择转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纪律放在心上,严格按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自觉地遵守纪律。
总之,培养“五自”能力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存着一颗真心,带着一颗爱心,持着一颗热心,全方位地营造课堂,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让他们借助“腾飞的五个翅膀”,在人生征途上翱翱。
(作者单位:745217甘肃省宁县长庆桥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