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中寻求平和,矛盾中赋予思考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淡中求真,
  在矛盾中思考,
  不会使他显得特立独行,
  更别说“孤独”了
  北京林大艺术中心主办的“守望野草滩—陈树中个展”已拉开帷幕数月将近尾声,展览作品二十余幅,完全体现了陈树中的个人特色。展览以艺术家带有含蓄、中庸、内敛生活的哲学,反映农村生活本质。
  此展作品大部分是新作,数量不多。展出作品内容如同作品数量一样紧凑。新作的整个面貌较以往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强调一种自己的象征写实的手法,有一点超现实,浪漫主义元素,把一些物象加以夸张、重新整合,在时空营造上追求一种很特殊的视觉效果。
  画面朴实、平和
  此展览作品透露出一种质朴的气质。野草滩系列作品中的“细节”异常丰富的。远到天空的云朵,山野上的山石、树木、庄稼,近到人们的表情衣着,瓜果植物上的晶莹的露珠,地面上的一草一木,与人们共处一堂的农具的质感、鸡鸭鹅狗,这些数不尽的细节使作品更具有了“现实感”、“真实感”,让观者觉得亲切而熟悉。这些细节是画家的细心观察而来,也是画家营造画面不可缺少的元素。作品总体感觉比较平和,他力求的是怎样把画画好,无论是色调、情节设计上,还是构图、构成、创意,力求有所突破。
  内容有矛盾、有思考
  根据艺术家本人描述,他要表现的事物有许多矛盾的地方,他既想抓住乡村在当下多变的社会变化的一种东西,很新鲜的东西,富有活力的东西,但是又很想去表现更质朴的,所谓的人类家园的感觉,能够让人的精神安静下来、休息的精神家园。画的这种东西都会以这个为寄托去表现他的一种现在的追求、思考。
  陈树中在创作中保留了鲁美读研期间擅长的历史题材全景式构图方式和繁复的细节描绘。但他舍棄了对巨大空间的呈现。尽管他对北方农村特别是残冬与初春时节广袤土地上丰富、凝重的自然景观有着浓厚兴趣,他笔下的田野、道路并不构成奔向深处的远方,而是围绕在近景的周围,围绕在硕大的苹果、梨子、白菜的周围。这不是一个成人所见的现实的世界,而是陈树中在记忆中找回的孩提的世界—孩提观察世界的方式是天真的、好奇的、围绕自身和缺少物理度量的。
  画风与意象似曾相识
  其实刚走进展厅时,笔者就对所有作品几乎似曾相识。密集的元素似乎会让人联想到博斯。这些元素的运用我们并不陌生。费尔南多·波特罗曾一度喜欢描绘这种膨胀肿胀几乎要爆裂流浆的巨型蔬果。这种稚拙感又会让人联想到素人画家卢梭。
  稍有艺术史知识积淀的人,看到画面也无不会想到老彼得·布鲁盖尔的农民画。几乎所有陈的作品中,都体现着浓郁的“布鲁盖尔风”。陈树中曾提到过布鲁盖尔是最早影响他的画家,他也谈到对他影响颇深的其他艺术家和作品也很多,包括国内罗中立上世纪90年代乡土风较重的写实作品。对于国外艺术家,陈也提到法国巴比松画派及荷兰小画派的影响等。
  陈树中的作品画面充斥都怪诞、充实、紧凑梦境。内容看似熟悉,但并不是简单的挪用与抄袭。不是元素的杂糅,而是他加入了自己人生经历和历练的反思。
  在当下,喧嚣浮华的今天,不追求所谓的跟风时尚与追逐热门主题描绘,静下心来画画的人实在不多。在平淡中求真,在矛盾中思考,不会使他显得特立独行,更别说“孤独”了。
其他文献
尤洋的早年的学习经历和艺术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学本科时期的他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而硕士专业则是在英国完成的商业管理学。2006年尤洋回国时,正赶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上升期。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当时艺术行业的人才储备是相对不足的,这个新兴的行业也需要从社会的各个阶层去接纳希望从事艺术行业的年轻人,而尤洋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进入艺术行业工作的。在谈到之前的学习经历对自己职业的影响时,尤洋表示:机械和管理专业
期刊
紙上个展
期刊
常会有人问:“艺术是什么?”或“艺术说了什么?”,就像问李安电影《少年Pi奇幻漂流》的故事说了什么?事实上问题的问法有个当代转向,转而如此问:“艺术是如何发生的?”“艺术是如何被说出的?”“少年Pi的故事是如何被说出的?”,“李安是如何说出少年Pi的故事?”“我此文是如何说出少年Pi的解读?”“少年Pi又是如何说出他漂流的故事?”……最后“说”本身的发生学是如何被这电影故事说出?也就是当代问问题的
期刊
当黄静远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C城的那些事》,C这个字母在她的构想中所关联的应该是China或Confucius(孔子)这样的词—事实上它的英文命名就是Gossip from Confucius City。不过在我看来,C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英文字母,却还有着汉字不可替代的象形作用,它看上去就像一弯月亮,表征着某种残缺、虚幻和不确定,如同当代中国现实的剪影。  《C城的那些事》是黄静远完成于2011—
期刊
邵帆的工作室位于北京近郊的西田各庄村内,从2004年开始兴建,并于2005年正式迁入。工作室总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由展厅、绘画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会客区、住宅区和院落等不同功能区域所构成。  邵帆工作室的布局设计就像他曾经创作的系列椅子和家具的设计一样,以“打破与重建”作为主要手法,尝试着溯源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精髓,并以看似轻松的方式打破了代表着传统伦理制度的严格对称方式。室内空间与
期刊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于1964年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市,  并在此居住和创作至今。布鲁伊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  使用蜡、马毛和马皮、木头以及纺织物等有机材料创作出不安、疏离和孤独的画面。她作品的焦点在于雕塑的性质,通过审视艺术史进行深刻的冥想。她受多种艺术影响,从包括北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  如罗杰·范德维登、凡·爱克、罗伯特·廉宾和卢卡斯·克拉纳赫  到卢卡·佐丹奴赫以及意大利十七世纪的宏
期刊
尽管今天我们把美国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称为“行为艺术之母”,但究竟谁是行为艺术最初的祖先,很难有一个公论。如果千年以前庄子不写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又何来行为艺术家何云昌的作品《抱柱之信》?当然,本文要讨论的并不是要追溯行为艺术的源头,而是对行为艺术发展到今日出现的一些现象展开反思和讨论。  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
期刊
罗玛:你的系列作品《C城的那些事》英文名是Gossip from Confucius City,能解释一下Confucius(孔子/孔学)在其中的含义吗?  黄静远:我这套作品的想法是从2011年在加拿大所做的一個个展中抽离出来的。那个个展的名字叫做《Confucius City and Its Museum》。 这个展览中我虚构了一个孔子城,以对应中国官方在海外的一个文化意识形态机构:孔子学院。
期刊
我们的童年  从来不乏讲故事的人,  故事常包含实在的生活经验  与翱翔无垠的想象  我们的童年从来不乏讲故事的人,故事常包含实在的生活经验与翱翔无垠的想象。讲故事的人曾经是远游归来的探险家,听故事的人也会追随成为转述者,在口口相传、添油加醋之间,故事逐渐生长、丰满、流传。在近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远游者常常是从乡村出发前往都市,但他们在离开之后迷失了回家的路,家乡在城市化进程中淡去甚至消失
期刊
“他”在镜头前倾力摆完pose,  其中难免有个人化的悲伤或失落作为底色,  但在笔耕不辍的劳动后所获得的充实感受,  却可以让“他”在每日吹灭蜡烛后安心地洗脚睡觉,  或许“他”还会在后半夜  做个关于脱贫致富的实在美梦吧  在名为《没有河流的航标》和《自画像》的双个展中,两位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表述着各自不同的关注对象。元文章的“自画像”在不同的装扮间变换着身份的假说,这些形象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