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本文就如何改变学生对政治教材的乏味印象,激发他们对上政治课的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政治教材 阅读兴趣 培养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一般都对这门课程不太感兴趣,普遍认为它太抽象,枯燥乏味,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更难提起上政治课的兴趣,对政治课本更没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把政治课时间当作看小说和杂志的休闲时间,认为应付政治考试只需要学期结束的时候抓紧时间突击一下就行了。作为一名从事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我深切感到学生这种学习态度对其学习的危害性,所以,在多年的教学中,除正常的认真备课外,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积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途径,让学生改变过去对这门课程的“老印象”。我认为学生对政治课本产生阅读兴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从头到尾地唱独角戏,必要的阅读教材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配合教师的讲授,极大地改变过去政治课上的沉闷气氛。当然这里的阅读并不是只让学生机械地、盲目地去读,关键是要让他们先对课本的内容产生兴趣,带着问题或者疑问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1.导入新课,以疑引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想知道”的心情,特别是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政治课,那么在课始的导语中,教师事先就要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的悬念来,于平淡无奇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如在讲《职业道德》教材中“职业道德的特点”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如果有一天你坐车去游玩,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平安到达目的地,而绝对不会去坐那种喝酒喝得醉熏熏的司机开的车吧?你去买东西,是喜欢态度好的售货员还是对你爱理不理的售货员为你服务呢?去医院看病,自然也希望医生能认真治疗,使你能尽快康复。你来学校读书,当然更希望碰到负责的、讲课吸引人的老师吧。那么这些我们所希望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每个行业的标准不一样呢?职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为什么强调要遵守职业道德?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进行再导入课本的内容,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便油然而生了。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己对教材熟悉,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些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教学情况,经常挖掘一些身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生又很熟悉的一些生活事例充实到教学中,以新颖的导入引人入胜,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学生自然就会带着好奇和疑问仔细阅读。
2.巧设疑问,自学分析
需要是兴趣的诱因之一,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机。为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必须对教材进行精读,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适当的既有启发性又有实用性和诱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对照教师提的问题来思考解答。如在教学《法律》教材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时,我先设计了一道选择题:学生吴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强制他停课检查,并且当天不准回家,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那这位班主任侵犯了吴某的什么权利?我写了四个答案:平等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然后让学生先自己选答案。为找出正确答案,学生认真地去阅读教材,同时也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要在学生能理解和思考的范围内,这样才会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否则只会起反作用。当学生第一次通過阅读、思考,独立地解决了问题时,肯定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长此以往,对教材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思结合,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经济·政治》教材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有学生提问:“既然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那么为什么在我们村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候选人投票选举呢?这几个候选人是村民信得过的吗?能体现公平吗?”在讲“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时,也有学生提问:“西方国家这么发达,为什么我国不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呢?多党合作制和多党制究竟有哪些不同?两者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的提出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很专注和用心,这就是学思结合的体现。教师除了耐心解答外,还应鼓励学生这样的阅读质疑行为,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素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到政治课并不是纯理论性的抽象概念,而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对政治课的那种排斥心理。
总之,有目的的阅读不仅能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倦态度,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上可以很好地配合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可以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 政治教材 阅读兴趣 培养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一般都对这门课程不太感兴趣,普遍认为它太抽象,枯燥乏味,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更难提起上政治课的兴趣,对政治课本更没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把政治课时间当作看小说和杂志的休闲时间,认为应付政治考试只需要学期结束的时候抓紧时间突击一下就行了。作为一名从事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我深切感到学生这种学习态度对其学习的危害性,所以,在多年的教学中,除正常的认真备课外,我一直在努力寻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积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途径,让学生改变过去对这门课程的“老印象”。我认为学生对政治课本产生阅读兴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从头到尾地唱独角戏,必要的阅读教材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很好地配合教师的讲授,极大地改变过去政治课上的沉闷气氛。当然这里的阅读并不是只让学生机械地、盲目地去读,关键是要让他们先对课本的内容产生兴趣,带着问题或者疑问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1.导入新课,以疑引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想知道”的心情,特别是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政治课,那么在课始的导语中,教师事先就要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的悬念来,于平淡无奇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如在讲《职业道德》教材中“职业道德的特点”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如果有一天你坐车去游玩,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平安到达目的地,而绝对不会去坐那种喝酒喝得醉熏熏的司机开的车吧?你去买东西,是喜欢态度好的售货员还是对你爱理不理的售货员为你服务呢?去医院看病,自然也希望医生能认真治疗,使你能尽快康复。你来学校读书,当然更希望碰到负责的、讲课吸引人的老师吧。那么这些我们所希望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每个行业的标准不一样呢?职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为什么强调要遵守职业道德?当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进行再导入课本的内容,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便油然而生了。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己对教材熟悉,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些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教学情况,经常挖掘一些身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生又很熟悉的一些生活事例充实到教学中,以新颖的导入引人入胜,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学生自然就会带着好奇和疑问仔细阅读。
2.巧设疑问,自学分析
需要是兴趣的诱因之一,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机。为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必须对教材进行精读,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适当的既有启发性又有实用性和诱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对照教师提的问题来思考解答。如在教学《法律》教材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时,我先设计了一道选择题:学生吴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强制他停课检查,并且当天不准回家,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那这位班主任侵犯了吴某的什么权利?我写了四个答案:平等权休息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然后让学生先自己选答案。为找出正确答案,学生认真地去阅读教材,同时也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要在学生能理解和思考的范围内,这样才会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否则只会起反作用。当学生第一次通過阅读、思考,独立地解决了问题时,肯定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长此以往,对教材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思结合,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经济·政治》教材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有学生提问:“既然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那么为什么在我们村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候选人投票选举呢?这几个候选人是村民信得过的吗?能体现公平吗?”在讲“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时,也有学生提问:“西方国家这么发达,为什么我国不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呢?多党合作制和多党制究竟有哪些不同?两者各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的提出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很专注和用心,这就是学思结合的体现。教师除了耐心解答外,还应鼓励学生这样的阅读质疑行为,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素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到政治课并不是纯理论性的抽象概念,而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对政治课的那种排斥心理。
总之,有目的的阅读不仅能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倦态度,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上可以很好地配合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可以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