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磨练,教育沃土展风采
1978年8月,他高中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二分场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深造。1992年,他任七星农场二分场学校校长,上任后团结领导班子,大胆进行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全场条件最差、学生数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学校实现了集中办学,变为先进校,并步入管理局示范化学校的行列。1997年8月他调入七星农场教育科任副科长、教育党委副书记,主抓全场的教育教学工作。
2000年4月他调入七星农场第三中学任校长工作,上任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七星三中分层推进目标教学法”,经过实践,使七星三中的教学质量三年迈了三大步,高考升学率由2000年的60%上升至2002年的80%,学校在农垦总局排名由原来的19名升至第8名。
在2007年调入建三江一中之后,为了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他带领着全校师生,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大胆改革创新,开创了建三江一中的发展新路。回顾走过的路,不管到哪个单位,不管工作环境、条件如何,他都能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新成绩。
勇挑重担,真抓实干谋发展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经常吃住在学校,找干部、教职员工谈心,获取第一手资料。经过深入调研和理性思索,结合学校现状,他明确提出了“探索一种模式,形成一种风气,创建一种文化,打造一所名校”的办学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学校精神风貌很快得到了转变: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连续七年安全零事故……
他带领班子成员从学校实际出发,谋划学校的发展思路,按照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学校“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将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创建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第一步走的重要标志。于是,他带领全校上下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管理局先后投入近两亿元资金给学校建设了6240平方米的艺体馆,8650平米的第一教学楼,17000平米的资源楼;学校建成校园内、外网络,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班班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实验楼设备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微机室、语音室、通用技术教室等设备和设施完善;学校综合服务楼、公寓楼得到彻底改善;投入800多万元安装了省内一流的校园监控设备;投入300多万元,购置了音体美教学设备,为多元化办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短短三年的时间,建三江一中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学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64000平方米,校园环境达到绿化、美化、硬化。除此之外,在软件建设方面,领导班子配备得到健全,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后有10多名青年干部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强化,一线教师由原来不足15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余人,学科梯队得以形成,逐渐实现了大循环教学,教育科研工作位居农垦总局龙头地位,学校于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学校的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排名位居总局前茅,学校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底学校成功晋级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的行列,成为黑龙江垦区教育的一朵奇葩。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显成效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学校管理上他提出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倡导全面、全程、全员管理,形成了“以学年部为单位的自主管理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模式”、“以授课班级为单位的常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团队管理的自主性,学校各职能科室发挥服务保障、检查监督作用,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在规范管理制度方面,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00多项,并严抓制度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查处;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他要求学校各个部门要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使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充分认可。
在对教师人性化管理中,他始终把教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身管理工作成败的标尺。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学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行政干部、教工民主评议校领导等活动,以人为本,赋予了教职工充分自主权;在队伍建设上,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派出大批教师到衡水中学、哈三中、哈师大附中、佳木斯一中等名校学习,通过实施常态评价、业务比武,开展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带动全体教师强业务、提素质、上水平,打造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优师队伍。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大胆任用年轻教师挑重担,学校每年都有10多名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被安排在高三,从事把关教学工作,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用人上,他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抵制用人不正之风。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选拔多名青年干部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招聘教师近百名,全部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考试和考核,择优录用,从未出现违规问题;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的规定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没有发生一起违规收费。学校大额资金支出,他都与班子成员集体决定,采购设备和教学资料等全部公开化,按规程操作,确保了学校财务阳光运行。他的做法不仅纯洁了学校的内部环境,更树立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在每一年度的管局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测评中,群众对他的满意率都是100%,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尽职尽责,身先垂范做榜样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他始终牢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职责,因此,对于这份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热血。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2000多名学生食宿都在校内,人多事杂,管理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他以身作则,同其班子成员一道实行7人轮流值班制度,每天保证一名校级领导24小时在校值班,建立了由班主任、年级主人、值周教师、值班干事、中层干部、带班领导组成的常规管理队伍,对学生从教室到餐厅,从活动区到宿舍区,从白天到夜间,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无死角。
身为一校之长,他特别注重待人处事方面的公正民主,关注民生。评优晋级等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都是民主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从来不搞个人说了算;教职工婚丧嫁娶,无论多忙,他都要亲自前去祝贺或慰问,积极帮助协调,为其排忧解难;贫困学生因学费问题找到他,了解情况后,他个人出资多次帮助学生,并积极帮助申请助学基金,解决其燃眉之急。工作中他密切联系师生,经常找教职工、学生谈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加强沟通交流,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对外公布,每天都会接到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的短信,对反映出来的问题,他都做到有问、有研、有答、有改,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他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教职工们都说:“崔校长总是那么随和,从来不摆领导架子”。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师生员工的呼声,工作才能真正抓在问题上,才能把办人民满意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树正气
其身正,不令则行。工作中,他始终严以律己,要求班子成员、教职工做到的事情,他总是首先做到。初到建三江一中工作时,由于当时主要领导病重,他在艰难中受命主持全校行政工作,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起早贪黑,生生支撑着,毫无怨言,为领导班子成员做出了表率,为教职工树立了榜样。
他经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几年来,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一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施科学管理,争创一流教育。工作中他积极倡导“三讲”,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他站得直,做得正,不怕苦,敢碰硬。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学生私自使用电器,他对6名管理人员严肃处理的同时,也对自己罚款300元,让全体教职工看到,不论职务高低,纪律面前一视同仁。
立德树人,甘为人梯育人才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为先”始终是他所倡导的,因为德才兼备是他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把师生的一切放在心中,竭尽全力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学生中有孤儿、残疾或家庭贫困的,每到新学期的时候,他都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反映的情况,为那些贫困学子排忧解难,给学生宽慰和鼓舞。
一位考上大学后的贫困生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在他最艰难、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是您给了他温暖的关怀、学习的动力,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您的恩情他将永远铭刻在心,今后他将努力学习,向您一样用热心和善良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他一直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他们育人的重要要目标。汶川、雅安地震,他带头为灾区捐款,师生自愿,他想,捐款不在于多少,在于要让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去关爱,学会去感恩。
工作中,他积极帮助年轻干部和教师进步。学校现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年轻化比率较高,对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都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把外出学习的机会都让给年轻的干部和教师。每当评选先、优、模时,他都主动提出不参加评选,把评选名额让给其他人,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勤于钻研,教育科研结硕果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他深深的认识到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他能始终坚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前沿性理论和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通过教育科研引领,全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培养了以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王红香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科研型教师队伍。
在他的主持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和谐互动发展实验性研究”和“政治五自一导教学法”分别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有500多人次在国家、省、总局级各类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高级学习能力养成中的作用”、“新课程下三全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多项国家、省级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目前已有80多人次分别荣获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务实求真,严谨治学创佳绩
“细节决定成败”,他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经过努力,建三江一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每年学校有1100余名考生参加高考:2011年高考,一表进段173 人,二表A以上进段人数突破700人大关;2012年高考一表进段突破260人大关,二表A进段总人数突破750人大关;2013年高考创建校以来最好成绩:一表进段人数创造新记录。重点本科进段292人,二表A以上进段人数突破900人大关。学校高考综合排名始终位居黑龙江农垦总局前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近几年学校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学习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学校、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劳动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推动了学校发展步入了超越发展的快车道,他个人也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认可,连续多次被评为管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农垦总局劳动模范、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 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并于201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扎根教育沃土,演绎精彩人生。为了教育事业,他用真情和汗水来浇灌这片希望的土地,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点亮了教师心中的希望,铸就了的建三江一中发展的辉煌。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个校长的责任,践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执著地追求他的人生价值,用心谱写当代教育发展的华美乐章。
1978年8月,他高中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二分场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深造。1992年,他任七星农场二分场学校校长,上任后团结领导班子,大胆进行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全场条件最差、学生数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学校实现了集中办学,变为先进校,并步入管理局示范化学校的行列。1997年8月他调入七星农场教育科任副科长、教育党委副书记,主抓全场的教育教学工作。
2000年4月他调入七星农场第三中学任校长工作,上任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七星三中分层推进目标教学法”,经过实践,使七星三中的教学质量三年迈了三大步,高考升学率由2000年的60%上升至2002年的80%,学校在农垦总局排名由原来的19名升至第8名。
在2007年调入建三江一中之后,为了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他带领着全校师生,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大胆改革创新,开创了建三江一中的发展新路。回顾走过的路,不管到哪个单位,不管工作环境、条件如何,他都能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创造新成绩。
勇挑重担,真抓实干谋发展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经常吃住在学校,找干部、教职员工谈心,获取第一手资料。经过深入调研和理性思索,结合学校现状,他明确提出了“探索一种模式,形成一种风气,创建一种文化,打造一所名校”的办学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经过实践,成效显著,学校精神风貌很快得到了转变: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连续七年安全零事故……
他带领班子成员从学校实际出发,谋划学校的发展思路,按照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学校“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将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创建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第一步走的重要标志。于是,他带领全校上下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管理局先后投入近两亿元资金给学校建设了6240平方米的艺体馆,8650平米的第一教学楼,17000平米的资源楼;学校建成校园内、外网络,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班班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实验楼设备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微机室、语音室、通用技术教室等设备和设施完善;学校综合服务楼、公寓楼得到彻底改善;投入800多万元安装了省内一流的校园监控设备;投入300多万元,购置了音体美教学设备,为多元化办学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短短三年的时间,建三江一中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学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64000平方米,校园环境达到绿化、美化、硬化。除此之外,在软件建设方面,领导班子配备得到健全,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后有10多名青年干部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强化,一线教师由原来不足15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余人,学科梯队得以形成,逐渐实现了大循环教学,教育科研工作位居农垦总局龙头地位,学校于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学校的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排名位居总局前茅,学校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底学校成功晋级黑龙江省示范性高中的行列,成为黑龙江垦区教育的一朵奇葩。
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显成效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学校管理上他提出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倡导全面、全程、全员管理,形成了“以学年部为单位的自主管理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模式”、“以授课班级为单位的常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团队管理的自主性,学校各职能科室发挥服务保障、检查监督作用,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在规范管理制度方面,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00多项,并严抓制度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查处;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他要求学校各个部门要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使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充分认可。
在对教师人性化管理中,他始终把教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身管理工作成败的标尺。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学生评价老师、老师评价行政干部、教工民主评议校领导等活动,以人为本,赋予了教职工充分自主权;在队伍建设上,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派出大批教师到衡水中学、哈三中、哈师大附中、佳木斯一中等名校学习,通过实施常态评价、业务比武,开展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带动全体教师强业务、提素质、上水平,打造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优师队伍。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大胆任用年轻教师挑重担,学校每年都有10多名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被安排在高三,从事把关教学工作,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用人上,他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抵制用人不正之风。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选拔多名青年干部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招聘教师近百名,全部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考试和考核,择优录用,从未出现违规问题;在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的规定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没有发生一起违规收费。学校大额资金支出,他都与班子成员集体决定,采购设备和教学资料等全部公开化,按规程操作,确保了学校财务阳光运行。他的做法不仅纯洁了学校的内部环境,更树立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在每一年度的管局对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测评中,群众对他的满意率都是100%,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尽职尽责,身先垂范做榜样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他始终牢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职责,因此,对于这份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热血。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2000多名学生食宿都在校内,人多事杂,管理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他以身作则,同其班子成员一道实行7人轮流值班制度,每天保证一名校级领导24小时在校值班,建立了由班主任、年级主人、值周教师、值班干事、中层干部、带班领导组成的常规管理队伍,对学生从教室到餐厅,从活动区到宿舍区,从白天到夜间,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无死角。
身为一校之长,他特别注重待人处事方面的公正民主,关注民生。评优晋级等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都是民主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从来不搞个人说了算;教职工婚丧嫁娶,无论多忙,他都要亲自前去祝贺或慰问,积极帮助协调,为其排忧解难;贫困学生因学费问题找到他,了解情况后,他个人出资多次帮助学生,并积极帮助申请助学基金,解决其燃眉之急。工作中他密切联系师生,经常找教职工、学生谈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加强沟通交流,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对外公布,每天都会接到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的短信,对反映出来的问题,他都做到有问、有研、有答、有改,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他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教职工们都说:“崔校长总是那么随和,从来不摆领导架子”。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师生员工的呼声,工作才能真正抓在问题上,才能把办人民满意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树正气
其身正,不令则行。工作中,他始终严以律己,要求班子成员、教职工做到的事情,他总是首先做到。初到建三江一中工作时,由于当时主要领导病重,他在艰难中受命主持全校行政工作,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起早贪黑,生生支撑着,毫无怨言,为领导班子成员做出了表率,为教职工树立了榜样。
他经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几年来,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一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施科学管理,争创一流教育。工作中他积极倡导“三讲”,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工作中,他站得直,做得正,不怕苦,敢碰硬。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学生私自使用电器,他对6名管理人员严肃处理的同时,也对自己罚款300元,让全体教职工看到,不论职务高低,纪律面前一视同仁。
立德树人,甘为人梯育人才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为先”始终是他所倡导的,因为德才兼备是他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把师生的一切放在心中,竭尽全力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学生中有孤儿、残疾或家庭贫困的,每到新学期的时候,他都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反映的情况,为那些贫困学子排忧解难,给学生宽慰和鼓舞。
一位考上大学后的贫困生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在他最艰难、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是您给了他温暖的关怀、学习的动力,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您的恩情他将永远铭刻在心,今后他将努力学习,向您一样用热心和善良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他一直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他们育人的重要要目标。汶川、雅安地震,他带头为灾区捐款,师生自愿,他想,捐款不在于多少,在于要让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去关爱,学会去感恩。
工作中,他积极帮助年轻干部和教师进步。学校现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年轻化比率较高,对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都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把外出学习的机会都让给年轻的干部和教师。每当评选先、优、模时,他都主动提出不参加评选,把评选名额让给其他人,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勤于钻研,教育科研结硕果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他深深的认识到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他能始终坚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前沿性理论和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通过教育科研引领,全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培养了以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王红香为典型代表的一大批科研型教师队伍。
在他的主持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和谐互动发展实验性研究”和“政治五自一导教学法”分别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有500多人次在国家、省、总局级各类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高级学习能力养成中的作用”、“新课程下三全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多项国家、省级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目前已有80多人次分别荣获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务实求真,严谨治学创佳绩
“细节决定成败”,他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经过努力,建三江一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每年学校有1100余名考生参加高考:2011年高考,一表进段173 人,二表A以上进段人数突破700人大关;2012年高考一表进段突破260人大关,二表A进段总人数突破750人大关;2013年高考创建校以来最好成绩:一表进段人数创造新记录。重点本科进段292人,二表A以上进段人数突破900人大关。学校高考综合排名始终位居黑龙江农垦总局前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近几年学校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学习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实验学校、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劳动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推动了学校发展步入了超越发展的快车道,他个人也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认可,连续多次被评为管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农垦总局劳动模范、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 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并于2012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扎根教育沃土,演绎精彩人生。为了教育事业,他用真情和汗水来浇灌这片希望的土地,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点亮了教师心中的希望,铸就了的建三江一中发展的辉煌。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个校长的责任,践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执著地追求他的人生价值,用心谱写当代教育发展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