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晨曦的大运河畔,彤彤红日,浮水而起,柳眉映水,翩翩起舞。位于北京市东部的通州区,如若东升而起的太阳,在这里处处都能感觉到城市带给人的活力和生机。地铁八通线、6号线以及京津、京哈等高速公路直通北京市区,让这座崛起的新城与北京市区融为一体。在通州,可以看见北京最繁忙的早晨。据了解,目前在通州常驻的人口达到138.1万人左右,仅地铁线每天早高峰就有11万人次,稠密的人口对于交通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出行,解决“市民一公里出行”难题,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通州区2013年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组建了北京绿色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运行不到两年,1万辆公共自行车、320个租赁点,一辆辆绿色公共自行车已经融入了通州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绿色公共自行车在通州落了地,而且利用率很高。
科学建设 有效运营
接受我们采访的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峰谈到,“两三年前,绿色自行车没有投入使用以前,黑车黑摩的黑三轮 ‘大行其道’,混乱的交通令人们产生‘通州不通’的厌倦,黑车与雾霾一样令人心堵。怎样改变这一令人闹心的现状,忧和怨是没有作用的。随着通州区的绿色公共自行车慢慢被市民认可,骑行人数越来越多,绿色自行车不仅解决了“市民一公里出行”的难题,同样对于制约黑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黑车少了,绿色多了,空气质量也好了。
郭峰还告诉记者:“通州区目前有绿色公共自行车1万辆,320个站点分布在城区及各乡镇、旅游景点,是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11个区中设置站点最多的。”通州区公共自行车有以下特点:
首先,通州区绿色公共自行车租赁采用“免费加低费”的运营模式:租赁第1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以上,每小时收费1元,租赁一天最高收费10元。办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采用实名制,办卡时收取340元,就可以到邻近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取车出行。
第二,通州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使用率高,潮汐性尤为突出,早晚高峰使用率达75%,骑行距离约为2—5公里。地铁周边站点车桩日使用率较高,一般达到8—15次。地铁周边3公里范围以内站点车桩日使用率也能达到5—10次;居住区和办公区站点车桩日使用率在4次以上。
第三,通州区交通状况适合骑行。记者发现,通州区主要大街主辅分明,交通没有市区那么拥堵,抬头望去,时不时会有骑着艳丽绿色自行车的市民穿梭而过,特别是上班早高峰,骑绿色自行车的市民就更为集中。同时,绿色公共自行车也起到了补充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一环。
那么,通州区又是如何科学建设,有效运营的呢?
首先,站点建设服务从市民需求出发,绿色自行车已实现村村通。下一步,站点的车棚建设要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让自行车站点成为城乡景观的一部分,既便民,又美观。
第二,信息化管理平台保障科学调度。服务中心有员工123人,23辆调运车。记者在调度中心指挥平台里看到,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车辆数高于80%或低于20%,信息平台都会报警。这些信息全部安装在自行车存放桩上,取车还车刷卡立即反映在信息中心里。不仅在调度中心,每个站点也有这样的联网信息。有了调度中心的实时监控,各站点的公共自行车得以及时调配。
第三,划片巡查,及时保洁。每天早晨6点开通各站点,晚上10点关闭,24小时全天候可以还车。服务中心的巡查员负责各站点巡查与保洁,每位巡查员大概负责3-4个站点的巡查与400辆公共自行车的保洁,每天要行走100公里以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工作人员的劳动场景,我们无法体会他们的辛劳。
求解供需矛盾
从陌生到熟悉,从排斥到喜欢,公共自行车运行一年多的时间,人们越来越青睐这种出行方式,办卡量也远远超出了计划数量,绿色自行车发展的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市民需求,骑行人数的增加和自行车有限的数量成了无法回避的矛盾。市民排队办卡,出现了凌晨排队,办卡队伍长达五六十米,绿色自行车出现了“一卡难求”的现象。暂停办卡、限制办卡等措施,引起了许多市民的不满,许多人问,“为什么不能敞开办卡呢?”
服务中心做过计算,整个通州区,车和卡的比例不能超过1∶7的上限,租车卡按照站点设置和车辆数量的增加,有比例投放社会。“现在出现的供需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做过调研,每天进市里乘坐城铁八通线的人数就有11万人次左右,如果再加上乘坐公交车、M6号线的人,那将会更多,这些进京的乘客大部分都有骑车需求,对于这么庞大的需求市场,如果不限制,每天的办卡量可能会达到五六百张,一个月就会新增1万多张,越往后需求量越大,这样必定会产生卡多车少现象,办了卡之后没车可骑或者还不上车等情况发生,又会引发新的矛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刚告诉记者。
如何求解供需矛盾?郭峰的想法很务实:“加大站点建设。预计在‘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绿色自行车将达到2.5万辆的建设规模。”随着大量站点的设置和自行车的投入使用,同时随着通州区地铁网络密度增加和公交线路的增添,绿色自行车将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融为一体,供需矛盾将会得到有效改善。
绿动传递正能量
就在大家感觉绿色自行车步入正常轨道、顺利推进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2014年入夏的一个炎热的中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电话,新华街道吉祥苑小区的一个居民反映说有人恶意破坏绿色自行车。于是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吉祥园小区公共自行车站点,他们发现,自行车内胎外胎全部被利器刺穿,露出两三厘米长的口子,有的车钢圈都被剪坏,被损坏的自行车共计12辆,完全属于人为恶意破坏。为此,服务中心决定,今后逐步在偏远站点安装摄像头,监控自行车及设施的安全,同时加大日常宣传工作,确保绿色自行车正常运行。
绿色公共自行车被损坏的事情,不仅仅让工作人员着急,同时还牵动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他叫孙敬禄,几年前退休在家,当他听说公共自行车遭恶意损坏的事情后,非常气愤。他觉得绿色公共自行车是为人民群众办的好事,于是,这位老共产党员买了工具,在他家临近的站点检查车辆,义务维修自行车。孙大爷说:“这么好的事情还有人给破坏,真让人痛心,我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人做坏事,但是,我想用我的行动证明我的态度,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想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修理被破坏的自行车,只要有时间我就出来义务为大家修车。”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放射出许多正能量,老人的行为感染了中仓街道小园社区的孩子们,他们在社区团委组织下,从家里拿上破旧雨伞,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制座套和把套,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为绿色自行车骑行作出了贡献。一位叫姚诗琪的小朋友说:“我们利用废旧雨伞做车座套,也算是废物利用,既环保又节省资源。我们去套车座正赶上下雨,将车座套套在上面,市民骑车非常方便,而且五颜六色的车座套看起来非常漂亮。”
绿色涌动,靓丽通州。如果说一道道流动的绿色是靓丽的景观,那么,文明传递的正能量则是最美的风景。
专家点评
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看到“绿动通州”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通州名字的来历。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通州就是通达之州,是畅通的地方。绿动通州不仅意味着行路畅达,而且是以绿色、健康的方式通达。绿动既是一种出行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绿动既是一种出行理念,也是一种健康理念;绿动既是一种出行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绿动改变着出行环境,也改变着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念,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密切。
(摄影:龚林杰)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