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日益增多,留学也由精英式向大众式转化。本文围绕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预防策略。
关键词: 日本 中国留学生 心理健康
近年来日本社会“少子化”问题严重,再加上经济危机,导致日本很多大学面临招生困难。日本政府为此鼓励外国学子来日本留学,放宽来日本留学政策。中国自古与日本一衣带水,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留学已经不再是奢侈之谈,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大学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留学生。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2007年的中国留日学生占日本全体留学生的60%。据相关统计,2010年日本有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数已达到该校留学生总数的90%。中国留学生在由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向大众转化。而如此之多的中国留学生突然融入日本社会,也必然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一、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变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就提出著名的“文化休克”一词,是说人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中,与当地文化接触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人将留学生适应日本文化的心理状况分三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适应期。在蜜月期,留学生初来日本,新鲜的刺激充斥耳目,新奇感占据主导,此时内心激动、满足。在蜜月期后,现实生活中的中日人文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他們开始感到压力。由于年纪轻、阅历浅,留学生可能会以抵触、敌意的态度来面对现实,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交友、生活、学习,持续时间长了导致一些留学生产生心理、情绪上的障碍。在恢复适应期,留学生在这一阶段努力适应新文化环境,直至把外国文化习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
二、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属于亚健康状态。据我观察,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我们也暂且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六种:情绪焦虑与抑郁倾向、经济嗜贪症倾向、成就焦虑倾向、考试焦虑倾向、情绪强迫倾向、交际恐怖倾向。
(一)情绪焦虑与抑郁倾向。一些留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一旦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现实。语言不通,文化冲突带来环境适应问题,理想和现实产生落差。再加上一些留学生自制力差,对未来缺乏规划,初来日本的新鲜感被枯燥的学习生活替代后,很容易产生厌学或空虚感,从而焦虑或抑郁。
(二)经济嗜贪症倾向。这是由经济压力衍生的一种心理倾向。留学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是不可承受之重。一些留学生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未来,茫然挤入留学的大军之中。日本高昂的学费、物价和交通费等,使得这些留学生在肩负学业的同时必须自给自足。另外,日本社会仍然有很多外界的灯红酒绿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留学生以打工为专业,甚至迷恋上挣钱的快乐。时间是一座天平,这种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学习无力,出现心理失衡。
(三)成就抑郁倾向。一些留学生产生失落感,还源于中国和日本对学生评价标准不同,导致中国模式的好学生在日本备受冷落。成就感的丧失导致心理挫败感。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忧郁。
(四)考试焦虑倾向。留学生大都顶着出国留学的荣誉的光环,这份荣誉带来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忍看到亲人朋友失望的眼神,因此只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再加上独自求学的孤独并缺乏心理支持,有些留学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适得其反,在考试时出现心理障碍,恶性循环下去导致考试焦虑。
(五)情绪强迫倾向。孩子是留学生,这是很多父母的骄傲。自身要求完美的父母也要求孩子优秀,要优于别人,不容许有些许差错。这会导致一些能力有限的留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有些留学生自身就是完美主义者,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很容易受挫,产生心理障碍。
(六)交际恐怖症倾向。一些留学生日语不熟练,再加上中国人易害羞的特点,因此无法结交日本朋友。碰到问题后缺乏朋友、亲人的劝慰,特别是内向型的学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不主动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惧怕与人交往,形成心理障碍。
三、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对策
(一)增强主观自我认识,熟悉日本社会人文环境。在年龄小的留学生来日本留学之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如帮助孩子正确地分析自我,认清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方式,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以及如何结合自身现状实现理想,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适当的规划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引导孩子自我认识,培养孩子独立、豁达心态是最好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国的社会、人文环境,这些信息是可以从有经验的人那里获取的。我认为留学前做好这些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二)寻找必要的心理支持系统。留学生在日本会遇到很多问题,孤独、寂寞、学业或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困难等。留学生往往会产生莫大的压力感。交往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心灵的真诚互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多与国内的亲人朋友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也是很必要的。同时还要敞开心扉结交朋友,日本很多城市都设有留学生或国际交流中心、外国人援助机构、公民馆等,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既提高口语又结交到很多朋友。
(三)合理调试情绪。孤身异国求学,消极情绪的滋生在所难免。人的情绪情感具有起伏性和两极性。但是如果消极情绪占主导,就必须及时调试。心理调试的途径有很多,如改变极端认知方式;通过到大自然中去运动、散步、听音乐来放松心情;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向朋友倾诉;升华消极情绪为动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24.
[2]肖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3]徐光兴.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0-1.
关键词: 日本 中国留学生 心理健康
近年来日本社会“少子化”问题严重,再加上经济危机,导致日本很多大学面临招生困难。日本政府为此鼓励外国学子来日本留学,放宽来日本留学政策。中国自古与日本一衣带水,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留学已经不再是奢侈之谈,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大学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留学生。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2007年的中国留日学生占日本全体留学生的60%。据相关统计,2010年日本有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数已达到该校留学生总数的90%。中国留学生在由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向大众转化。而如此之多的中国留学生突然融入日本社会,也必然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一、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变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就提出著名的“文化休克”一词,是说人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中,与当地文化接触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人将留学生适应日本文化的心理状况分三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适应期。在蜜月期,留学生初来日本,新鲜的刺激充斥耳目,新奇感占据主导,此时内心激动、满足。在蜜月期后,现实生活中的中日人文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他們开始感到压力。由于年纪轻、阅历浅,留学生可能会以抵触、敌意的态度来面对现实,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交友、生活、学习,持续时间长了导致一些留学生产生心理、情绪上的障碍。在恢复适应期,留学生在这一阶段努力适应新文化环境,直至把外国文化习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
二、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属于亚健康状态。据我观察,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我们也暂且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六种:情绪焦虑与抑郁倾向、经济嗜贪症倾向、成就焦虑倾向、考试焦虑倾向、情绪强迫倾向、交际恐怖倾向。
(一)情绪焦虑与抑郁倾向。一些留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一旦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现实。语言不通,文化冲突带来环境适应问题,理想和现实产生落差。再加上一些留学生自制力差,对未来缺乏规划,初来日本的新鲜感被枯燥的学习生活替代后,很容易产生厌学或空虚感,从而焦虑或抑郁。
(二)经济嗜贪症倾向。这是由经济压力衍生的一种心理倾向。留学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是不可承受之重。一些留学生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未来,茫然挤入留学的大军之中。日本高昂的学费、物价和交通费等,使得这些留学生在肩负学业的同时必须自给自足。另外,日本社会仍然有很多外界的灯红酒绿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留学生以打工为专业,甚至迷恋上挣钱的快乐。时间是一座天平,这种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学习无力,出现心理失衡。
(三)成就抑郁倾向。一些留学生产生失落感,还源于中国和日本对学生评价标准不同,导致中国模式的好学生在日本备受冷落。成就感的丧失导致心理挫败感。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忧郁。
(四)考试焦虑倾向。留学生大都顶着出国留学的荣誉的光环,这份荣誉带来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忍看到亲人朋友失望的眼神,因此只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再加上独自求学的孤独并缺乏心理支持,有些留学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适得其反,在考试时出现心理障碍,恶性循环下去导致考试焦虑。
(五)情绪强迫倾向。孩子是留学生,这是很多父母的骄傲。自身要求完美的父母也要求孩子优秀,要优于别人,不容许有些许差错。这会导致一些能力有限的留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有些留学生自身就是完美主义者,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很容易受挫,产生心理障碍。
(六)交际恐怖症倾向。一些留学生日语不熟练,再加上中国人易害羞的特点,因此无法结交日本朋友。碰到问题后缺乏朋友、亲人的劝慰,特别是内向型的学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不主动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惧怕与人交往,形成心理障碍。
三、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对策
(一)增强主观自我认识,熟悉日本社会人文环境。在年龄小的留学生来日本留学之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如帮助孩子正确地分析自我,认清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方式,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以及如何结合自身现状实现理想,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适当的规划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引导孩子自我认识,培养孩子独立、豁达心态是最好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国的社会、人文环境,这些信息是可以从有经验的人那里获取的。我认为留学前做好这些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二)寻找必要的心理支持系统。留学生在日本会遇到很多问题,孤独、寂寞、学业或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困难等。留学生往往会产生莫大的压力感。交往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心灵的真诚互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多与国内的亲人朋友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也是很必要的。同时还要敞开心扉结交朋友,日本很多城市都设有留学生或国际交流中心、外国人援助机构、公民馆等,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既提高口语又结交到很多朋友。
(三)合理调试情绪。孤身异国求学,消极情绪的滋生在所难免。人的情绪情感具有起伏性和两极性。但是如果消极情绪占主导,就必须及时调试。心理调试的途径有很多,如改变极端认知方式;通过到大自然中去运动、散步、听音乐来放松心情;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向朋友倾诉;升华消极情绪为动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24.
[2]肖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3]徐光兴.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