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审美性,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教育的最终意义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音乐审美教育有着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殊性,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關键词:初中音乐 理念
一、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更加需要素质全面,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人的和谐发展的标志并不仅仅依靠智商、情商,审美修养业已成为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审美作为一种具有形式化、动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终极追求。审美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途径,这是因为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树立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心理健康、能够适应变化的、具有创造性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并且能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人,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
三、树立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人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较稳定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差异不仅反映在心理特征上,也表现在人的身心、德行、知识及各种技能方面。因而,所谓发展个性,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爱好及特长加以引导、克服不良个性弘扬优良个性,扬长避短促使学生和谐完美发展。
四、引导学生感受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音乐教室里的墙壁上都悬挂着中外音乐家的画像,还装饰着歌剧、舞剧、京剧等经典剧照或者一些表现音乐大师风采的摄影作品,给整个教室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潜移默化地被这样的气氛熏陶着、感染着,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音乐的美。在课间或者课前,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音乐气氛。音乐鉴赏是对声乐和器乐作品所包涵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愉悦学生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自身的音乐情趣。大千世界,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和不同个性的作品,都以他们自身的特殊形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出人类的美与丑。我们要感受音乐的美,就要投入到音乐当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去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音乐的精髓,才能把对音乐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想的高度。譬如,我们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利用社会文化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注重课外音乐活动,比如电视电影、文娱晚会以及文艺活动等这些和音乐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而言,由于平时课业比较繁重,很少接触这些内容,这些节目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非常好的音乐节目,有些电影中的音乐也十分有价值,值得一听。我们也时常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电视电影节目,注意电影和电视中的特色插曲,背景音乐,片头和片尾曲等,和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去感受、体会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对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中来,由于学生平时只关注电影的情节内容,很少关注电影音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些获奖的电影音乐,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片中的音乐结合电影情节,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视觉和听觉相互交融的愉悦时,而且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和对音乐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
六、音乐教师观念的改变
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学校音乐教师的观念、行为、能力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更不能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二是由“重讲授”向“重实践”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七、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音乐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音乐教师正以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音乐教育实际,大胆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以不断创新的方法用于音乐教学活动。如何进一步澄清思想、明晰思路、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几个关系,对于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着重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讲、动与静、教与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關键词:初中音乐 理念
一、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更加需要素质全面,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人的和谐发展的标志并不仅仅依靠智商、情商,审美修养业已成为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审美作为一种具有形式化、动情化的教育特性,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终极追求。审美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途径,这是因为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树立人本主义音乐教育价值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心理健康、能够适应变化的、具有创造性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并且能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这个教育目标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人,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
三、树立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人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较稳定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差异不仅反映在心理特征上,也表现在人的身心、德行、知识及各种技能方面。因而,所谓发展个性,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爱好及特长加以引导、克服不良个性弘扬优良个性,扬长避短促使学生和谐完美发展。
四、引导学生感受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目前很多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音乐教室里的墙壁上都悬挂着中外音乐家的画像,还装饰着歌剧、舞剧、京剧等经典剧照或者一些表现音乐大师风采的摄影作品,给整个教室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潜移默化地被这样的气氛熏陶着、感染着,可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音乐的美。在课间或者课前,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的音乐气氛。音乐鉴赏是对声乐和器乐作品所包涵情感认知的心理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愉悦学生身心、寄托情思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培养自身的音乐情趣。大千世界,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和不同个性的作品,都以他们自身的特殊形式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出人类的美与丑。我们要感受音乐的美,就要投入到音乐当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去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音乐的精髓,才能把对音乐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想的高度。譬如,我们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紧凑的节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像黄河水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本质和内涵,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利用社会文化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注重课外音乐活动,比如电视电影、文娱晚会以及文艺活动等这些和音乐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而言,由于平时课业比较繁重,很少接触这些内容,这些节目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台都有非常好的音乐节目,有些电影中的音乐也十分有价值,值得一听。我们也时常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电视电影节目,注意电影和电视中的特色插曲,背景音乐,片头和片尾曲等,和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去感受、体会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对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音乐、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中来,由于学生平时只关注电影的情节内容,很少关注电影音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些获奖的电影音乐,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片中的音乐结合电影情节,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视觉和听觉相互交融的愉悦时,而且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和对音乐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
六、音乐教师观念的改变
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学校音乐教师的观念、行为、能力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更不能适应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二是由“重讲授”向“重实践”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七、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音乐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音乐教师正以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于音乐教育实际,大胆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以不断创新的方法用于音乐教学活动。如何进一步澄清思想、明晰思路、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几个关系,对于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着重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讲、动与静、教与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
[2]郑旭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