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翻译学运用创新性的思维,采取非常规的方法,以和谐的多维视角和新的研究范式指导翻译。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不仅为当前的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有效地解决了翻译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弱、翻译能力差的现状。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多维转换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字:生态翻译学、多维转换理论、大学翻译教学。
一、多维转换理论的起源与解释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复合型翻译人才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没受到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视。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比较,以及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探讨。生态翻译学是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它是中国自主提出的第一个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9年为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提出和构建。自2009年以来,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理论研究逐步深化、成熟和应用。它不仅借鉴了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规律,而且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传统哲学思想。关于生态翻译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讨论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通过教学案例或实证研究加以阐明。因此本文计划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多维转换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生态翻译学可概括为三个维度:
1) 语言维度:从翻译的语言对等角度来看,翻译的产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以原文为代表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这一阶段也可以看作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顺应;第二阶段,以译者为典型要素,通过翻译改编和选择,着眼于译文的选择。换言之,第二阶段是译者的翻译。
2) 文化维度:源语言的文化地位和被译语言的社会需求也会影响内译和外译的选择。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文化差异使译文呈现单向倾斜状态。翻译书籍在弱势文化市场占有很大比重,而特权文化往往不屑于翻译弱势文化,所以其少量的翻译书籍也是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符合西方价值观和审美的异域文本。因此,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文化地位差异也是影响翻译流程的重要因素。译者是否选择翻译还应考虑被译语言的社会需求。只有译文的选择和翻译符合译文的社会需求,译文才能得到译文读者的认可,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3) 交际维度:该理论强调传播目标的实现,借鉴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则。基于生态整体论的视角,提出了“翻译是顺应与选择”的理论,并对翻译进行了重新定义: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其核心是“以译者为中心”,并阐述了翻译过程,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价值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理性”、“目的翻译”、“翻译生态环境”、“事后惩罚”等一系列概念。
生态翻译学通过运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来解释翻译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而且为一些无法解释的翻译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和选择的翻译理论是其核心概念之一。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文和译文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传播、文化和社会的整个世界,以及作者相互联系互动的整体、读者、委托人等。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产生翻译。由此可见,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并不等同于非人类生物对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性的、创造性的适应。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译者不仅承担着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和制约,而且作为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操纵译文。
二、多维转换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生态翻译学的多维转换理论可以有效地促进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它将整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系统内部不同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促进整体发展,发挥1+1>2的作用。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课外和课内翻译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教学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教学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后。这两个子系统相互补充,促进了翻译教学作为一个生态整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次,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为中心,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互动点。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主体和基石。生态翻译学语境下的翻译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随时随地进行翻译实践、答疑解惑、信息共享、交流评价。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翻译、交流和思考,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翻译研究的主人。
最后,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译者应接受并选择性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后进行适应性选择。作为译者,学生在翻译每一篇文本时,都要充分考虑文本背后文化背景的翻译生态环境,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本。同时,在選择译文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应符合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三维翻译方法。
关键字:生态翻译学、多维转换理论、大学翻译教学。
一、多维转换理论的起源与解释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复合型翻译人才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没受到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视。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的比较,以及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探讨。生态翻译学是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它是中国自主提出的第一个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9年为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提出和构建。自2009年以来,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理论研究逐步深化、成熟和应用。它不仅借鉴了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规律,而且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传统哲学思想。关于生态翻译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讨论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通过教学案例或实证研究加以阐明。因此本文计划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多维转换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生态翻译学可概括为三个维度:
1) 语言维度:从翻译的语言对等角度来看,翻译的产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以原文为代表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这一阶段也可以看作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顺应;第二阶段,以译者为典型要素,通过翻译改编和选择,着眼于译文的选择。换言之,第二阶段是译者的翻译。
2) 文化维度:源语言的文化地位和被译语言的社会需求也会影响内译和外译的选择。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文化差异使译文呈现单向倾斜状态。翻译书籍在弱势文化市场占有很大比重,而特权文化往往不屑于翻译弱势文化,所以其少量的翻译书籍也是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符合西方价值观和审美的异域文本。因此,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文化地位差异也是影响翻译流程的重要因素。译者是否选择翻译还应考虑被译语言的社会需求。只有译文的选择和翻译符合译文的社会需求,译文才能得到译文读者的认可,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3) 交际维度:该理论强调传播目标的实现,借鉴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则。基于生态整体论的视角,提出了“翻译是顺应与选择”的理论,并对翻译进行了重新定义: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选择”,其核心是“以译者为中心”,并阐述了翻译过程,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价值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理性”、“目的翻译”、“翻译生态环境”、“事后惩罚”等一系列概念。
生态翻译学通过运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来解释翻译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而且为一些无法解释的翻译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和选择的翻译理论是其核心概念之一。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文和译文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传播、文化和社会的整个世界,以及作者相互联系互动的整体、读者、委托人等。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产生翻译。由此可见,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并不等同于非人类生物对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性的、创造性的适应。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动态的“双重”身份,译者不仅承担着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和制约,而且作为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操纵译文。
二、多维转换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生态翻译学的多维转换理论可以有效地促进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它将整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系统内部不同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促进整体发展,发挥1+1>2的作用。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课外和课内翻译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教学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教学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后。这两个子系统相互补充,促进了翻译教学作为一个生态整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次,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为中心,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互动点。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主体和基石。生态翻译学语境下的翻译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随时随地进行翻译实践、答疑解惑、信息共享、交流评价。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翻译、交流和思考,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翻译研究的主人。
最后,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译者应接受并选择性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后进行适应性选择。作为译者,学生在翻译每一篇文本时,都要充分考虑文本背后文化背景的翻译生态环境,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本。同时,在選择译文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应符合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三维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