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与论的学术研究力作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与论的学术研究力作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在这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她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1949年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第二次是1979年领导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两次转型对党风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第一次转型,党所经受的考验由公开的拿枪的敌人转为潜在的和平演变威胁和党员丧失警惕性的威胁;第二次转型,除了执政地位的考验,党又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各种利益重组、社会关系变动、社会发展失衡、以及比以往更为巨大的物质诱惑等考验。在世纪之交,这两次转型所带来的效应仍在持续,并且相互叠加,使得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对着更为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党风是党的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它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着党群众关系,所以党风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切入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她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作一梳理,并进行哲学概括,对于当前党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不无裨益的。董遂强博士的专著《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以作者自身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基础,而做的一个尝试,本书值得从事党风党建工作和研究的人们一读。
  由江苏理工学院董遂强博士撰写的专著《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概括的力作,其系统性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本书的结构合理。在引论中,作者先对作风进行了一般性哲学概括,接着又具体阐述了党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文六章依历史发展顺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进程;在结语中,作者总结了党风建设的六条规律,并论证了这些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次,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史”“论”相融,多重交织。各章之间的顺序是按“史”展开的;章内各节,则以“论”的逻辑关系,根据各时期作风建设的内容进行铺排;节内各目,或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史”)、或者是按照逻辑顺序(“论”)进行展开;在同一目内部,主要依照时间顺序展开,有的带有总结性质的内容则按逻辑关系展开。作者对“史”“论”关系的处理不仅体现在本书的整体架构上,还体现在具体细节上。例如作者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把中共诞生到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称作优良作风的萌芽阶段,与此相应,第一章并未按三大优良作风进行展开,而是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思想斗争三个领域进行展开,我认为这是合乎历史原貌且颇有见地的。“史”和“论”的相互交融,既照顾到中共作风建设的历史连贯性,又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再次,作者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接合。研究历史是为了借鉴,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启发和帮助。本书对十四大以来党风建设的发展与创新和作风建设的规律着墨较多,几近全书的三分之一,显见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深思,也体现了作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最后,全书不乏哲学提炼。引论对作风一般特征的概括,第一章对优良作风萌芽的梳理,第二章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理论分析和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证,第四章对实事求是复杂性的分析,第五章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相互关系的说明,第六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建设所遇难题的概括,结语中对作风建设若干辩证关系的梳理,都有着清晰的哲学意蕴,显示了作者一定的理论功底。
  作风之“作”,行为也。有洞若观火之明察、真心真意之“作”、踏踏实实之“作”、持之以恒之“作”,也有矫枉过正的涂脂抹粉、虚情假意的扭捏作态、不三不四的东施效颦等“做作”。前者是真心实意的构建,有实事求是意,而无哗众取宠之心;后者则或是虚与委蛇,或是执迷不悟,或是人浮于事,有哗众取宠之意,而无实事求是之心。不管是哪种作派,重复多了,就能成“风”。在远见卓识指导下的真心实干必然形成好的作风,提振社会风气,而不学无术、夸夸其谈、曲意奉迎等则必然形成歪风,败坏社会风气。弘扬正气,为党风建设尽心力,为社会发展添加正能量,是当今理论工作者的应有之责。希望本书能为从事党风党建工作的同志提供借鉴,也期待作者继续努力,能有更多更好的佳作问世。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
  第2期
  夏东民: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史与论的学术研究力作——评《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忠实为前提,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观对其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翻译观对他所译的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之人物称谓的影响体现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中。归化策略中,注释含文学意义的人物称谓,意译绰号和泛化亲属称谓,增加原文中不存在的“人物表”,旨在以读者为依归。异化策略中,音译直名称谓,意译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亲属称谓,旨在保留中国称谓文化。葛浩文的翻译观影响着人物称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区工作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尤其是自我效能感不高的社区工作人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江苏省社区工作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证实: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收入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地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在玩世不恭和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期刊
摘 要: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础。常州高职园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策略,包括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加强自身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3-01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构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和巩固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区域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新江苏精神”,能够为推动江苏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新格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13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汇聚正能量原本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把它运用到意识形态建设和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将汇聚正能量当作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诉求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李丽、葛彦东二位教授的《汇聚正能量:当代中国意
期刊
摘要:多模态话语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会徽为例,旨在分析图像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作用并建构意义,以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会徽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079-03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多种符号参与人类交际的现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尝试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按照循序渐进、任务驱动等原则构建了体验型、服务型、探究型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持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114-
期刊
摘要:职教期刊在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促进职业教育交流和繁荣、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编辑规范的内容,分析了当前职教期刊编辑规范执行的现状以及编辑创新的主要途径。提出要在探索中创新,在规范中完善,在厘清规范和创新两者关系的前提下,切实制定合理的规范,着力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从而坚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建立在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传播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是要造就知识人和技能人,更是要培养精神人和心灵人。校园讲座作为理工科高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性课程、影响学生行为发展的正向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讲座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校园讲座项目化、课程化、品牌化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校园讲座;人文素质教育;项目化;课程化;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到企业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非常有必要梳理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变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从依托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开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走向由企业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