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魏晋风度,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提倡“雅量”不拘礼节,率真任诞,放浪形骸,爱好清谈,追求隐逸,崇尚自然,超然物外,无拘无束,潇洒风流,不偶流俗.它作为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它是在黑暗北景上的人性的张扬,它有非也有是,它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不容否定,它推崇的老庄哲学,削弱了独尊的儒学,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它以漂亮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独特;魏晋风骨;雅量;无拘无束;率真任诞;放浪形骸;玄谈隐逸;崇尚虚无;消极避世
魏晋风骨,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无拘无束,潇洒风流,不偶流俗,高峻自赏,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他们的价值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放浪形骸中蕴含的人的自知自觉,在中国文化史长期压抑人性的黑暗背景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他们提倡“雅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世说新语》载:顾雍集僚属下围棋,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变。无独有偶,《资治通鉴》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他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人下围棋,对手请求终止,阮籍却挽留他决出胜负,然后痛钦了两斗酒,一声哀号,口中吐出好几升鲜血。后因哀痛过度,瘦骨嶙峋,身体极度衰竭。在居丧期间,与往常一样尽情痛饮。失子丧母,悲痛至极,他们却一反常态,留人下棋,基本义是想表现自己的“雅量”。谢安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以八万的兵力击溃了号称投鞭可断流的苻坚的八十七万的军队。捷报传来,他下棋如故,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小儿辈遂已破贼”。等他棋罢回房时,因大喜至极,折断了木屐齿竟全然不觉。
他们不拘礼节。《晋书·阮籍传》载:“阮籍的嫂子曾经回娘家省亲,阮籍过来与嫂子话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制定的吗?’邻家有位少妇长得很漂亮,站在酒店的土墩子后面卖酒。阮籍曾经到这里买酒喝,喝醉了就躺在那位少妇的旁边。阮籍自己不嫌伤风败俗,那位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有位兵家的女儿才貌双全,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并不认识这女子的父亲或兄长,却直接前往这女子的家中大哭一场,尽了悲哀才回家。”
他们率真任诞。《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微之住在山阴县。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倒酒,向四周一望,只见一片洁白明亮。于是他起身在雪地里来回走动,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老朋友戴逵。当时戴逵住在剡县,王微之就连夜坐着小船前往剡县,船走了一夜才到。但等到了戴逵的门前,他却没有进去,而是又从原路返回。跟从的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去的,现在兴致没了就回来,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他们放浪形骸。《世说新语·伤逝》载:“孙楚因为有才华,很少推重别人,只是敬重王济。王济死后办丧事的时候,名士们没有不到场的。孙楚后到,走到遗体前失声痛哭,众宾客没有谁不落泪的。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再学一说。’他学驴叫学得体态相似,声音逼真,逗得宾客们都笑了起来。孙楚抬起头来说:‘怎么会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掉!’”《世说新语》载:“刘伶经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达,有时在屋子里脱去衣服,赤身裸体的。有人看见了就讥笑他,他却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把房屋当作裤子,诸位先生为什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呢?’”
他们以清谈为经济,以隐逸为高。《资治通鉴》载:“钟会正受司马昭宠信的时候,听说嵇康很有名气,便专程去拜访他。嵇康很傲慢地坐着,继续打铁,并不理睬钟会。钟会将要离开的时候,嵇康问道:‘听了些什么才来的啊?又见了些什么离开了?’钟会冷冷地答道:‘我听了别人告诉我的就来了,又看到了刚才看到的就走了!’”从此十分嫉恨嵇康。多年来,人们常以为这番问答用语巧妙,不粘不滞,行云流水,清虚玄远,饶有风趣;其实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到二人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对峙和火花四溅的撞击。嵇康的意思是:你究竟能把怎样呢?钟会的意思是:等着我,看我能够把你怎样吧!
他们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怀玄胜,远咏庄老,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不同流,不合作,敢反抗,敢赴死。
魏晋风度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概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三是清谈误国。他们为求长生不老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认为是很雅的举动。
当然,在人格实践上,魏晋风度,也确实带来弊病;许多人赶时髦,心情并非嵇、阮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如《资治通鉴》载:“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锹)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毕以为贤(有风度),争慕效之,谓之放达。”这样就形成一股无病呻吟、东施效颦的风气。
然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魏晋风度时,不难发现其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作为对人生的热爱,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个性的舒展与张扬,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药、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漂亮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即姿容飘逸与智慧忧伤的结合,成为魏晋风骨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糅合了《老子》、《庄子》和《周易》哲学思想的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相对削弱。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东汉后期,宦官、外戚相互争权夺利,朝政极端窳败。土地兼并,黄巾起义,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使儒生们人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独尊的儒术受到怀疑。三国鼎立,曹魏司马氏争夺,大开杀戒,人们透过血雨腥风,否定外界社会,探索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魏国后期的文学,称正始文学。正始时期,司马氏父子掌握了军政大权。为了扫除篡魏的障碍,司马氏父子用血腥的手段杀戮异已,实行恐怖统治,致使“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了迅速的发展。崇高虚无、高谈玄理、不问世务和行为放诞,逐渐成为士风。再加上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曹操的唯才是举,“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阮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发生了改观。从此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这一解放运动的功劳。而以魏晋风骨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总之,魏晋风骨这道风景是独特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古代文坛故事译注》
[2] 《中国古代文学》
[3]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4] 《古文观止》
[5] 《世说新语》
[6] 《晋书》
【关键词】独特;魏晋风骨;雅量;无拘无束;率真任诞;放浪形骸;玄谈隐逸;崇尚虚无;消极避世
魏晋风骨,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无拘无束,潇洒风流,不偶流俗,高峻自赏,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他们的价值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放浪形骸中蕴含的人的自知自觉,在中国文化史长期压抑人性的黑暗背景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他们提倡“雅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世说新语》载:顾雍集僚属下围棋,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变。无独有偶,《资治通鉴》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他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人下围棋,对手请求终止,阮籍却挽留他决出胜负,然后痛钦了两斗酒,一声哀号,口中吐出好几升鲜血。后因哀痛过度,瘦骨嶙峋,身体极度衰竭。在居丧期间,与往常一样尽情痛饮。失子丧母,悲痛至极,他们却一反常态,留人下棋,基本义是想表现自己的“雅量”。谢安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以八万的兵力击溃了号称投鞭可断流的苻坚的八十七万的军队。捷报传来,他下棋如故,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小儿辈遂已破贼”。等他棋罢回房时,因大喜至极,折断了木屐齿竟全然不觉。
他们不拘礼节。《晋书·阮籍传》载:“阮籍的嫂子曾经回娘家省亲,阮籍过来与嫂子话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制定的吗?’邻家有位少妇长得很漂亮,站在酒店的土墩子后面卖酒。阮籍曾经到这里买酒喝,喝醉了就躺在那位少妇的旁边。阮籍自己不嫌伤风败俗,那位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有位兵家的女儿才貌双全,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并不认识这女子的父亲或兄长,却直接前往这女子的家中大哭一场,尽了悲哀才回家。”
他们率真任诞。《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微之住在山阴县。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倒酒,向四周一望,只见一片洁白明亮。于是他起身在雪地里来回走动,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老朋友戴逵。当时戴逵住在剡县,王微之就连夜坐着小船前往剡县,船走了一夜才到。但等到了戴逵的门前,他却没有进去,而是又从原路返回。跟从的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去的,现在兴致没了就回来,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他们放浪形骸。《世说新语·伤逝》载:“孙楚因为有才华,很少推重别人,只是敬重王济。王济死后办丧事的时候,名士们没有不到场的。孙楚后到,走到遗体前失声痛哭,众宾客没有谁不落泪的。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再学一说。’他学驴叫学得体态相似,声音逼真,逗得宾客们都笑了起来。孙楚抬起头来说:‘怎么会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掉!’”《世说新语》载:“刘伶经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达,有时在屋子里脱去衣服,赤身裸体的。有人看见了就讥笑他,他却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把房屋当作裤子,诸位先生为什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呢?’”
他们以清谈为经济,以隐逸为高。《资治通鉴》载:“钟会正受司马昭宠信的时候,听说嵇康很有名气,便专程去拜访他。嵇康很傲慢地坐着,继续打铁,并不理睬钟会。钟会将要离开的时候,嵇康问道:‘听了些什么才来的啊?又见了些什么离开了?’钟会冷冷地答道:‘我听了别人告诉我的就来了,又看到了刚才看到的就走了!’”从此十分嫉恨嵇康。多年来,人们常以为这番问答用语巧妙,不粘不滞,行云流水,清虚玄远,饶有风趣;其实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到二人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对峙和火花四溅的撞击。嵇康的意思是:你究竟能把怎样呢?钟会的意思是:等着我,看我能够把你怎样吧!
他们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怀玄胜,远咏庄老,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不同流,不合作,敢反抗,敢赴死。
魏晋风度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概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三是清谈误国。他们为求长生不老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认为是很雅的举动。
当然,在人格实践上,魏晋风度,也确实带来弊病;许多人赶时髦,心情并非嵇、阮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如《资治通鉴》载:“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锹)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毕以为贤(有风度),争慕效之,谓之放达。”这样就形成一股无病呻吟、东施效颦的风气。
然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魏晋风度时,不难发现其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作为对人生的热爱,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个性的舒展与张扬,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药、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漂亮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即姿容飘逸与智慧忧伤的结合,成为魏晋风骨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糅合了《老子》、《庄子》和《周易》哲学思想的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相对削弱。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东汉后期,宦官、外戚相互争权夺利,朝政极端窳败。土地兼并,黄巾起义,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使儒生们人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独尊的儒术受到怀疑。三国鼎立,曹魏司马氏争夺,大开杀戒,人们透过血雨腥风,否定外界社会,探索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魏国后期的文学,称正始文学。正始时期,司马氏父子掌握了军政大权。为了扫除篡魏的障碍,司马氏父子用血腥的手段杀戮异已,实行恐怖统治,致使“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了迅速的发展。崇高虚无、高谈玄理、不问世务和行为放诞,逐渐成为士风。再加上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曹操的唯才是举,“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阮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发生了改观。从此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这一解放运动的功劳。而以魏晋风骨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总之,魏晋风骨这道风景是独特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古代文坛故事译注》
[2] 《中国古代文学》
[3]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4] 《古文观止》
[5] 《世说新语》
[6]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