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各种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都具有主要的作用,其中音乐教学活动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富有趣味性、感染力很强的,又是幼儿极易接受的,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音乐教学是要在短期内使幼儿具有最基本的音乐才能去感受和欣赏优美的音乐。而我们认为培养幼儿的基本的音乐才能包括曲调感、节奏感、音乐听觉感,最基本的是节奏感。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最好的方法是“律动”。
  “律动”也是听音动作,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听、做的有规律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向前看齐、向后转等等都可以用“律动”来发出指令,还可以模仿一些小鸟飞、蝴蝶飞、马儿跑、鱼儿游等。我们幼儿园的领导非常重视各科教学,尤其是音乐教学工作。音乐教学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丰富幼儿身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丰富幼儿情感的最有效的手段,理应从小到大一手抓起,步步深入。这学期我任中班课,孩子小而且新生多,他们在家是独苗,任性、撒娇、生活习惯较差,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在生活技能和其他技能方面几乎趋于零,而且没有规律,更谈不上对音乐产生兴趣了。我就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律动”的运用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所谓节奏感是指积极的、动态的感受音乐的能力,如能在音乐的伴奏下,符合音乐的性质、节奏特点做动作,唱歌时能正确地表述节奏等。在我这些年的实践教学中,我总结出运用“律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和组织各科教学的最好办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幼儿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到某一事物上来的,在平时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在上课之前幼儿总是“吵吵闹闹的”,组织不好教学就很难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任凭你怎么喊“坐好了,别吵了,别再闹了”,可是都无济于事。我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探索,发现运用规律性的“律动”能让幼儿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起来,同时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的节奏感是个很好的方法。从我一接班就开始让幼儿有意和无意之中听音乐,听儿童歌曲,听我弹琴。因为幼儿不能准确地掌握音准,我就多弹1、2、3、4、5、6、7之类音阶,幼儿在能听准音阶的基础上,弹最简单的律动曲,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1353|555-|这个节奏型,让幼儿做些拍手、洗脸、刷牙、洗手绢、梳头、照镜子等动作,让幼儿掌握简单的律动曲的节奏。在幼儿进餐洗手、进教室、上课前、饭后帮保育员搞卫生、午睡上床、脱鞋前,都弹给幼儿听并督促幼儿做相应的动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幼儿都能在我弹琴和放录音时正确地打节奏和做相应的动作。我在每教幼儿一首新歌曲时,先教幼儿节奏型,念歌词时也是按照节奏型进行的。幼儿现在能准确地掌握4分之2拍节奏型。在已教过的歌曲《打电话》、《好朋友》、《一分钱》、《小娃娃跌倒了》、《小桌椅》等都采取让幼儿一拍打一下手训练节奏。现在我任意弹一首歌的一个乐曲幼儿已经能够拍出它的节奏和唱出这首歌曲。
  此外,“律动”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欣赏和跳舞活动能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节奏感鲜明、幼儿容易接受的乐曲,如:《手腕转动》、《摘果子》和基本舞步,这些乐曲节奏鲜明,是教幼儿跳舞的好曲子。现在我班的幼儿能根据这几种节奏型跳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垫步、踏点步、摘果子、手腕转动;同时,在教过的歌曲中加上舞蹈动作,既培养了幼儿的跳舞能力,又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律动”不光运用于音乐课和舞蹈课之中,而且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回座位、坐好、起立、坐下等等都可以用来组织。同时在其他课中如:语言课、计算课中幼儿容易疲劳,这时穿插“律动”,可以振作幼儿的精神,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为了今后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乐感,同时,去掉不适应幼儿的“律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律动”的教学要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幼儿的感受力不同,既要照顾那些对音乐有一定感染力的幼儿,又要照顾那些乐感相对较差的幼儿,对每一个律动都应让幼儿训练到较为熟练的程度等,才能进行下一个律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动作。
  其次,选择的乐曲应以课本中优美、动听、节奏感鲜明的并与动作的性质一致的为主。如:《摘果子》曲一、曲二,《手腕转动》的曲一、曲二,比较适合幼儿,还有以后要学的《兔跳》、《鸟飞》、《马跑》等乐曲,应符合动作选择较慢而且重音较多的、活泼轻快的和轻快而节奏感较鲜明的乐曲。
  第三,在带领幼儿做“律动”时,要遵守动静交替的原则,将活动量大的和活动量小的“律动”结合在一起,比较简单的和一般的律动曲都需要全体幼儿掌握。
  节奏被音乐家称为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风格的表现,要想培养幼儿具有感受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能力,必须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而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律动”,这是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来探索出的,还需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美术课教学中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发现,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中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诱发无穷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活动 体验 探究 愉悦 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
摘 要:贯穿着素质教育的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了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程 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科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自然知识外,应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造就具有高素质人才上下功夫。科学教学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着重探
摘要: 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性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只注重知识的落实,陷入机械重复、封闭单调的误区,使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标下《科学》作业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等,作业内容选材要从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摘 要: 本文以少儿舞蹈教学为主题,对少儿舞蹈教学进行阐述。少儿舞蹈教学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教师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人施教,培养少儿学习舞蹈的自觉性和兴趣,制定实绩、期待目标,通过教育教学的反馈,从而完成对少儿舞蹈的教学。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制定实绩 期待目标 因人施教 教学反馈    少儿舞蹈的教学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它不仅对孩子们的智力开发、仪表及体态训练起重要作用,而且是对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依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技能优势。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重视会计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不仅应该注重会计理论教学,而且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
摘 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一节课的中心议题展开充分讨论,正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教师的提问还存在一些不足,并就此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提问 问题与措施 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可以把教师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教育改革就是从单纯的重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素质结构奠基阶段,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经过调查,我国幼儿、青少年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社会性问题较严重,是因为很多人对幼儿的社会性不认识,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