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教师根据相关教材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而学生在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下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掌握知识技能,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在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完成任务,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这就为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定了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小學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促使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目标,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法属于一种达标式的训练和学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相关操作实践活动,相关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驱动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任务驱动创新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某个或者是几个信息技术知识点融入到相关任务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浅显易懂的实例着手,攻关教师布置的任务,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自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在进行传统教学时导致的学生主体性不足,使得教学方式从传授式转变为探究式,进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优点
(一)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法,一方面能够使小学生在明确教师的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明白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使用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由浅到深进行学习,有效掌握知识。
(二)确保学习内容的目的性和建构性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另一项优点就是能够良好的保证学些内容的目的性以及建构性。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筑主义,想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做好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各项操作技能。除此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按照学生个性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三)适应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个性在传统教学教育背景下容易被忽视,这种情况不利于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既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高效,与此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将自身的个性进行充分发挥,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在通关任务的基础上,使得所学知识愈发深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根据学习任务布置原则和依据进行信息课程设计
在对信息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布置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保证章节知识点以及学习任务连贯性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在设计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习渐进性原则,利用探究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就是贴近学生,适应学生。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布置时,不仅要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特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布置,在小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掌握应用技能。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好七星,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应该体现趣味性。必须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设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知识点,促使其与学习任务密切融合。
(二)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进行任务设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上文也做了详细叙述。所以,在进行任务制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相关的教学目标来开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制订时,还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增添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任务情景。那么如何设置任务情景呢?以PPT制作为例,在进行PPT制作讲解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介绍家乡的PPT制作,并且引导学生在家乡风景、风土人情以及美食等方面进行资源搜集,制作相关的PPT。通过任务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分解任务操作步骤,构建学生信息认知
首先,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还需要为学生安排任务目标,当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时,就会构想执行方案来解决,构想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按照任务情况结合实际做好步骤安排,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进步。其次,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将任务进行分解,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操作实践体验。最后,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机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既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够相互补充意见,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需要在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任务情景,做好教学评价,切丝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64.
[2]张鸽.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110-112.
[3]苗安影.运用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郑莉平.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李瑞瑜,东埔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在小學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促使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目标,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法属于一种达标式的训练和学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相关操作实践活动,相关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驱动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任务驱动创新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某个或者是几个信息技术知识点融入到相关任务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浅显易懂的实例着手,攻关教师布置的任务,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自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在进行传统教学时导致的学生主体性不足,使得教学方式从传授式转变为探究式,进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优点
(一)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通过使用任务驱动法,一方面能够使小学生在明确教师的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明白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使用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由浅到深进行学习,有效掌握知识。
(二)确保学习内容的目的性和建构性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另一项优点就是能够良好的保证学些内容的目的性以及建构性。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筑主义,想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做好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各项操作技能。除此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按照学生个性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三)适应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个性在传统教学教育背景下容易被忽视,这种情况不利于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既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高效,与此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将自身的个性进行充分发挥,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在通关任务的基础上,使得所学知识愈发深刻,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根据学习任务布置原则和依据进行信息课程设计
在对信息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布置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保证章节知识点以及学习任务连贯性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在设计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习渐进性原则,利用探究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就是贴近学生,适应学生。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布置时,不仅要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特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布置,在小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掌握应用技能。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好七星,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应该体现趣味性。必须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设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知识点,促使其与学习任务密切融合。
(二)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进行任务设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上文也做了详细叙述。所以,在进行任务制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相关的教学目标来开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制订时,还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增添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任务情景。那么如何设置任务情景呢?以PPT制作为例,在进行PPT制作讲解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介绍家乡的PPT制作,并且引导学生在家乡风景、风土人情以及美食等方面进行资源搜集,制作相关的PPT。通过任务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分解任务操作步骤,构建学生信息认知
首先,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还需要为学生安排任务目标,当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时,就会构想执行方案来解决,构想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按照任务情况结合实际做好步骤安排,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进步。其次,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将任务进行分解,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操作实践体验。最后,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机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既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够相互补充意见,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需要在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任务情景,做好教学评价,切丝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64.
[2]张鸽.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110-112.
[3]苗安影.运用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郑莉平.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李瑞瑜,东埔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