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型,宋代王铚在《(传奇)辩证》考证张生为元稹本人,莺莺则是元稹姨母郑氏与永年县尉崔鹏之女崔氏,即元稹的表妹。不过今人吴伟斌在《元稹考论》和《元稹评传》中对此进行纠谬,重新考证元稹的为人和其作品,否定“张生自寓”说,因此人物考证至今仍无定论。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传到现在,能让人想起来的多半是《西厢记》里的“生当同衾,死亦同穴,一生一世一对人”,少有人知道最初的故事,并不是一场美好的才子佳人戏,而是一段悲情故事。这段故事就记录在《莺莺传》里。
《莺莺传》属于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世是鮮卑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至隋,地位均极显赫,不过到元稹父、祖一辈时已渐趋没落。元稹8岁丧父,由母亲携往舅家抚养,少年时代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母亲郑夫人贤明有学识,亲自给元稹传授知识。元稹9岁能写文章,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一举及第。他一生起起伏伏,53岁卒于武昌任所。元稹一生写了不少好作品,《莺莺传》就是他优秀的代表作。
《莺莺传》以张生和崔莺莺为主人公,极其细致深入地写出了两人微妙的爱情关系,既真实自然,又曲折动人,可谓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故事背景是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旅居于此的张生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最终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1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 “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深藏内心,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做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侍婢红娘,她与张生已寄诗传情。可是,当张生前来相会时,她却又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在张生陷于绝望时,她又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最终脱离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女性,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的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象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张生称崔莺莺为“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关于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型,宋代王铚在《(传奇)辩证》考证张生为元稹本人,莺莺则是元稹姨母郑氏与永年县尉崔鹏之女崔氏,即元稹的表妹。不过今人吴伟斌在《元稹考论》和《元稹评传》中对此进行纠谬,重新考证元稹的为人和其作品,否定“张生自寓”说,因此人物考证至今仍无定论。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的小说,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的婚恋人情。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的创作达到了顶峰。作为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的传奇作品之一,《莺莺传》的故事广泛流传,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当时,宰相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则有赵令峙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官调》,元代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陆采的《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的《续西厢》杂剧、沈谦的《翻西厢》传奇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传到现在,能让人想起来的多半是《西厢记》里的“生当同衾,死亦同穴,一生一世一对人”,少有人知道最初的故事,并不是一场美好的才子佳人戏,而是一段悲情故事。这段故事就记录在《莺莺传》里。
《莺莺传》属于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世是鮮卑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至隋,地位均极显赫,不过到元稹父、祖一辈时已渐趋没落。元稹8岁丧父,由母亲携往舅家抚养,少年时代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母亲郑夫人贤明有学识,亲自给元稹传授知识。元稹9岁能写文章,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一举及第。他一生起起伏伏,53岁卒于武昌任所。元稹一生写了不少好作品,《莺莺传》就是他优秀的代表作。
《莺莺传》以张生和崔莺莺为主人公,极其细致深入地写出了两人微妙的爱情关系,既真实自然,又曲折动人,可谓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故事背景是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旅居于此的张生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最终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1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 “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深藏内心,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做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侍婢红娘,她与张生已寄诗传情。可是,当张生前来相会时,她却又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在张生陷于绝望时,她又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最终脱离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女性,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的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象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张生称崔莺莺为“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关于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型,宋代王铚在《(传奇)辩证》考证张生为元稹本人,莺莺则是元稹姨母郑氏与永年县尉崔鹏之女崔氏,即元稹的表妹。不过今人吴伟斌在《元稹考论》和《元稹评传》中对此进行纠谬,重新考证元稹的为人和其作品,否定“张生自寓”说,因此人物考证至今仍无定论。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的小说,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的婚恋人情。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的创作达到了顶峰。作为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的传奇作品之一,《莺莺传》的故事广泛流传,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当时,宰相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则有赵令峙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官调》,元代有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陆采的《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的《续西厢》杂剧、沈谦的《翻西厢》传奇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