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为上,作答为宗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两步走:一读文,二作答。
  一、读文之道
  解读文章有道有法,遵乎道,合乎法,一切皆呈现。
  1.关注题目,设疑质疑
  题目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空间,是我们把握文章的切入口,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主题。
  根据语法关系,题目可以分成词语类、短语类、句子类。类型不同,思考的重点也就不同。
  词语类,关注该词语。如名词“玉米”:这是什么样的玉米?玉米有什么好写的?需要找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解读文章的切入口。再如动词“做客”:谁到谁家做客?文章是关于留守儿童到自己父母家“做客”的故事,若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该篇小说主题。
  短语类,关注修饰词。如“永远的门”:“门”代表什么?为什么会是“永远”?再如“彩色的荒漠”:荒漠怎么会是彩色的呢?
  句子类,关注故事情节。如《严冬海猎》:为什么要在冬天出海?出海顺利吗?结果如何?再如纪念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鬼才黄霑去世六周年的《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越大半个中国》:“白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骑别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又是什么意思?等等。
  2.思考和阅读同步,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有人读文章时没有思考,走马观花,读完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感受。显然,这是一种无效的阅读方式,这样下来的结果,看到的只是是一堆文字符号,而这些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情感、力量等等,都没有进入自己的思考视野。有效的阅读,应是以思考带动阅读,以阅读解决问题,读懂作者,读出自己。
  如小说《一条忧心忡忡的蛇》,以蛇的角度写了一位空巢老人的故事。若你用心读这篇文字,会发现很多问题会不自觉地涌出:
  蛇怎么会忧心忡忡呢?(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让我们体会到空巢老人生活的心酸。)
  为什么要从蛇的视角写而不是其他动物如小猫?(连蛇这样凶残的动物都起了怜悯之心,由此可见空巢老人是多么需要关爱,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明显。)
  前三段为什么要从老人的居住环境入手?(塑造了一种古朴的氛围,符合蛇的生长环境;突出了老人生活环境的孤独,为写老人的心酸做了铺垫,引出了主题。 )
  作者安排蛇多次出现,意欲何在?(线索作用,它是老人生活的观察者,它出现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能看到老人日常的生活,也就越能感觉到老人的复杂内心。)
  老人在电话响起时想电话为什么又不敢接?(渴望自己孩子的到来,但又怕会失望。)
  为何开始没有任何反应?(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
  思考是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阅读的有效方式。思考多了,问题有了,文章自然也就读懂了。当然,思考的内容因人而异,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充分调动了大脑,参与了作者的写作和情感历程,这样自然就把文章解读透透的。
  3.化繁为简,精缩信息量
  一是梳理层次结构,明确写作思路。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划分层次,读完后要及时对全文做最终的精简梳理,能大概明确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这些等基本问题。梳理结构是为了缩短文章含量,只抓主要信息,这样既减轻了理解负担,又能有效利用文中信息。
  二是抓主题信息。它们是读文章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们是一切思考和作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什么样的题目,最终都要指向主题信息,有时候用自己语言把主题信息串联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初步组织出答案来。
  梳理层次是为了把握文章内容,抓关键信息是为了落脚文章主题。这两项工作是我们在阅读中必须要同时做到的,否则就是无效阅读。
  4.遵循学习规律,做阅读标记
  阅读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阅读思考的同时还得阅读标记。大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要在原文上做勾画,如主题词、修饰语、写作对象、过渡句、重复出现的词、层次结构等。不同内容要用不同标记符号,主题词可以用圈圈出来,这样更明显;修饰语中的定语成分用括号,状语成分用中括号;写作对象用表示主语的双线;过渡句用横线;重复出现的词语用波浪线;不同的层次结构之间可以用反斜杠表示。
  二是要在原文旁做点评。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个问号,表示自己的看法;有共鸣的可以用个叹好,表示赞同,感同身受;有话要说的地方,可以简单写几个字,以免灵感消失;写作手法可以直接在旁边标注。
  实际中最忌讳的就是一篇文章读下来,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标记。固然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很多东西,但阅读标记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要想在有效时间内精确抓住信息,必须做各种标记。
  读文章不可随便盲目,得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该思考的思考,该落脚的落脚等等,这样才能把文章变成自己的东西。得抽丝剥茧寻找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透过文字直钻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作答之道
  阅读是做现代文阅读题型的前提条件,读好了才能写好。那是不是只要写了我理解的东西就可以得分了呢?当然不是!写什么、怎么写,得考虑阅卷者的评卷心理和评卷标准。具体而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情定一生”:狠抓主题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是一条金刚定律,在第三条中提过,在这里再单独列出,一定要狠抓主题词!主题,也就是主旨,是文章的最終写作目的和归向,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果是写人的,必然是因为他身上有着某些特质,传达出了某种东西。如果是写事件,那也必然是因为这事件背后隐藏着某些东西。
  2.“千里追寻”:定位信息源,即涉及问题的文本区间
  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文本区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追寻相关区间,然后联系全文和主题,细细研读此区间,锁定答案来源。
  一般情况下,出题者设置的问题是按照文本顺序来的,所以如果无从下手,确实不知道区间在哪,可以按照文本顺序寻找,看看是否有自己没有利用到的信息,是否有漏点。这个规律在做小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个内容分析题最明显。   3.“原汁原味”:就地取材,使用原文词语
  大多数文章都有自己的核心关键词语,这些词语都与文章主题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有意识的利用这些词语。而纵观很多参考答案,也都会把原文中的关键词作为得分点使用。
  这些核心关键词语有的是比较集中在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里,我们称为主题句或主题段,那这些句子和段落就是我们要重点研读和利用的地方。有的是分散在各个部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并用很显眼的符号标记。退一步讲,读一篇文章如果只做一项工作的话,那就是找这些主题词、主题句、主题段。
  当然,这不等于说要照抄原文,而是说要用原文信息表達自己的个人见解。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词不达意,而用原文核心词汇表达是最有效的捷径。
  4.“投其所好”:使用专业术语,确保学术性质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语文学科自然也如此,我们要把个人的感性理解和感受上升到专业理论的角度。如有很多题目考查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等等,这就是在考查专业内容。我们在组织自己的答案时,都要有意识的用上。如“乐景写哀情”“铺垫”“虚实结合”“衬托”等等。
  5.“看分下菜”:根据分值规划作答字数和要点条数
  每个题后面都会标有相应的分数,这个分数是评分的依据,也是我们作答的依据。一个题得有几个点,每个点得几分,这个是可以根据分值规划出来的。如六分题,至少三个点来平均分配,四分题得保证两个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最好多加一个点,因为,有时候我们想的未必有参考答案全乎。
  当然,也不可无限制的多写,六分没必要六条,八分也没必要八条。这样写作耗费时间不说,还会有重复内容。若发现有这个倾向,要及时合并归类。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正式下手前需要心中有数的几个方面。除了这这几点外,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技巧。
  比如回答不啰嗦,问什么答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节省时间,只写得分的地方;比如尽量用四字短语,或者两字短语,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立体化、真实化,像“寂寞凄清”“凄冷孤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比其中任何两个字的词语要好;再如,规划好作答布局,要表上小序号,不可一段论式,因为阅卷老师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耐心给你挑你想表达的重点意思,你需要条分缕析地主动呈上。
  纵观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读而不得,得而不合。固然,这里面有个人的差异性在里面,有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在里面,但这不并不等于说,做阅读题靠的完全就是个人能力,它也是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律的。
  现代文阅读离不开阅读和作答两步。阅读不可省,作答不可随便,即解读为上,作答为宗。这是我们做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关键!
  [作者通联:山东实验中学语文组]
其他文献
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中,由于阅历的限制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缺失,很多学生对小说的解读失于浅表化,甚或误读,难以领略到其美在何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把握小说的审美特质,真正理解外国小说的艺术魅力,进而促进其审美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外国小说语言的隐藏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有必要通过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梳理小说隐藏表达的言语特征,掌握
一  热爱与历练。也许我缺少伟大的理想,没有做过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的梦,但我从小就艳羡教师,渴望成为一名有威信、学生信服的老师。受父母敬重文化和当时社会的影响,入初中不久我就立下志愿当一名好教师,向像自己及自己玩伴和学友那样渴求文化知识的孩子们传播文化,好让他们将来做有用的人。从那时起,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我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志愿奋斗着。长大后我真的进了师范,成为了一名教师,所以我一直以为我是
直接观察小说的标题或者通过对整个故事的简单梳理,《品质》的主题似乎一望便可知晓。如果从小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对人物形象、环境设置、情节主题进行挖掘,《品质》也似乎没有太多独特的可以讲授的教学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普遍觉得这篇文章平淡如水,几乎没有阅读的快感。老师觉得浅显学生觉得平淡的这么一篇文章,以什么为解读抓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一个被公认的经典之作为何看不到其精彩之处,这就需要借助研究作者的
一、研读:感受新闻的结构  师:今天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请同学们打开书和笔记本。(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本文作者是毛泽东主席,文体新闻。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报纸写的一篇新闻稿。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的事。  下面准备读课文。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第一种方式: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二种方式: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
余映潮老师主张:一节课最好要有清晰的“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  “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具有鮮明的优点:简洁、好用,教学过程顺序清晰,明显的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态势。由于每个板块着眼于解决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各板块是一种半独立的状态。“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显现出明晰的“分层推进”的特点。“板块”理念,改变了
前不久,“千课万人”全国首届“越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会在浙江绍兴举行,来自20多个省市区的语文老师们聆听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绍兴文理学院原中文系主任王松泉教授对王慧琴、洪志明、屠素凤、王崧舟、吴淼峰等五位特级教师、“越语文”名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评点。“越语文”是我国浙江绍兴一带长期形成的体现地域人文精神,带有历史传统印记,具有“越风勤谨、越味涵蕴、越胆大气、越识理性
《鸿门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专题第二模块“仔细理会”的第二篇文章,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文章记载了楚汉相争初期刘邦与项羽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司马迁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司马迁把更多的笔墨放在项羽身上,而对刘邦的刻画则主要是为和了项羽形成对比,来突出项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案来说,目标设计都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如果教学是段旅程,教学目标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么,如何来设定与表述教学目标?下面拟就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为例,具体探讨教师在“怎样教”之前如何正确把握“教什么”。《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的设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维度:  一种注重课文内容传达出来的情感分析。在设计中关注人物的性格,并且延伸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即体会母亲的关爱,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随意性过大,教学内容的庞杂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了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喜欢教什么就教什么,流行什么就教什么。好些内容的教学都是低层次的重复。就说比喻吧,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高中三年级还在教。每年都教比喻,每学期都教比喻,每册书都教比喻,到高考时不少学生还是不懂比喻。常有考生误把比拟当比喻,更有考生不会写比喻。2018年北京卷23题第①小题要求“在《红岩》《边城》《老
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举措,可是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内涵,去搞一些不接地气的通识培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是两个概念,如果以“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界说,从学生层面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从教师层面讲,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借助教学计划和写作知识,指导学生把观察、体验、立意、取材、布局、成篇的心理活动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