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的素质教育环境要求孩子们要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多地把关注点集中在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上,从而忽略了德育发展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所以说,老师要学会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为话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渗透;全面发展
过度地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德育的发展会让孩子的成长路走向畸形,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学校的老师又只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德育的发展没那么重视。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渗透会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将德育完美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以致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德育的目的。要将德育完美地融合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提前备课,提取课文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发起提问,让他们根据某一段话的意思提炼这个句子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引发孩子们对于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对文章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于人物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就比如在讲到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豚救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救人、无私为话题,找到社会上关于救人的社会榜样,这种做法能对孩子们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实际的案例讲解,让学生更直觀地了解到英雄的故事,体会到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无私。这样既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客观、有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对于课文上表达的美好品质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提高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德育渗透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二、将德育融入课外读物当中
语文读物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媒介,也是学生最为直接了解德育的途径之一。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课外读物当中是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必备要求,教师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将德育很好地融入课外读物当中。第一,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主题的归纳了解德育,对于课外读物的自我归纳总结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让他们更快速地掌握总结文章主旨的精髓。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主旨的归纳,孩子们也在不经意间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第二,让孩子们在了解文章人物形象的过程当中培养德育。当学生们深入地了解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之后他们的内心也会引发共鸣,这会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榜样人物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完美,在不经意间,孩子们也就会具备这样的性格了。课外读物的熏陶不仅可以让孩子深感德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充分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增加知识量。第三,在语文读物的阅读当中,老师也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把学生的情感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完全地融入文章当中。当然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书面上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尝试用他们的心去阅读文章而不是只用眼睛。
三、把德育融入平常的习作当中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教师在平常应该多多给孩子们布置写作训练,这可以充分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可以让孩子通过写作引发对于人世间真善美的思考,以此达到完善他们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习作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们在文章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就比如在讲完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为主要写作方向的作文。在作文当中要写清楚事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最后还要在关于不屈不挠这种精神的理念上着重刻画描写。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起到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文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例如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我们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拟人、比喻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更丰富、更立体,作文不仅仅需要写实的技巧,更需要学生能够将真情流露其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烂漫、活泼可爱的年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用情感朗读引领学生,将德育融入情感当中
文字只是承载内容的工具。我们知道,演讲总是更加容易打动别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就必须要求教师们以最有感情的语言朗诵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朗读作为载体,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先为学生们深情朗诵一遍,把学生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为后面课堂的顺利开展做一个铺垫。如在讲解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坚定的锡兵》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深情朗读全文,然后挑选情感高潮部分让孩子们朗诵,通过朗诵让孩子们掌握文章的情感波动,并让他们深思什么是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让他们懂得不论以后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要恪尽职守,做一个善良、负责任的人。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很好地巩固文章内容,还可以最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向文章当中的优秀人物学习。
小学语文作为一个基础的教学科目,教师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知识理论时,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争取让课堂教学更适应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进步。朗读作为小学语文常见的课后作业之一,因为没有纳入考试的范围,因此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殊不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才能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文章升华的主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章的语境之中。例如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应该朗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决心以及找妈妈途中面对不是妈妈的问题的疑惑,在最后找到妈妈时,应该将小蝌蚪的开心与幸福之情表达出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小蝌蚪学习,有目标就需要不断地前进,就像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挫折,也经历了一次次失望,但是小蝌蚪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可以顺延教育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一样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明确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
由此看来,要想让德育充分地融入课堂当中,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完善自己的课堂教育体系,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还要以德育为目的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要记得以情感朗诵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由此将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颠覆,让孩子们在掌握好语文文学的同时也在无意当中融入了高尚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齐晓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J]. 教师,2010.
[2]李卷石.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渗透;全面发展
过度地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德育的发展会让孩子的成长路走向畸形,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学校的老师又只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德育的发展没那么重视。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渗透会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将德育完美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以致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德育的目的。要将德育完美地融合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提前备课,提取课文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发起提问,让他们根据某一段话的意思提炼这个句子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引发孩子们对于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对文章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于人物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就比如在讲到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海豚救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救人、无私为话题,找到社会上关于救人的社会榜样,这种做法能对孩子们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实际的案例讲解,让学生更直觀地了解到英雄的故事,体会到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无私。这样既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客观、有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对于课文上表达的美好品质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提高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德育渗透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二、将德育融入课外读物当中
语文读物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媒介,也是学生最为直接了解德育的途径之一。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课外读物当中是当今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必备要求,教师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将德育很好地融入课外读物当中。第一,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主题的归纳了解德育,对于课外读物的自我归纳总结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让他们更快速地掌握总结文章主旨的精髓。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主旨的归纳,孩子们也在不经意间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第二,让孩子们在了解文章人物形象的过程当中培养德育。当学生们深入地了解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之后他们的内心也会引发共鸣,这会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榜样人物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完美,在不经意间,孩子们也就会具备这样的性格了。课外读物的熏陶不仅可以让孩子深感德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充分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增加知识量。第三,在语文读物的阅读当中,老师也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把学生的情感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完全地融入文章当中。当然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书面上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尝试用他们的心去阅读文章而不是只用眼睛。
三、把德育融入平常的习作当中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教师在平常应该多多给孩子们布置写作训练,这可以充分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可以让孩子通过写作引发对于人世间真善美的思考,以此达到完善他们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习作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们在文章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就比如在讲完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为主要写作方向的作文。在作文当中要写清楚事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最后还要在关于不屈不挠这种精神的理念上着重刻画描写。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德育起到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文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例如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我们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拟人、比喻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更丰富、更立体,作文不仅仅需要写实的技巧,更需要学生能够将真情流露其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烂漫、活泼可爱的年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用情感朗读引领学生,将德育融入情感当中
文字只是承载内容的工具。我们知道,演讲总是更加容易打动别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就必须要求教师们以最有感情的语言朗诵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朗读作为载体,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先为学生们深情朗诵一遍,把学生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为后面课堂的顺利开展做一个铺垫。如在讲解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坚定的锡兵》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深情朗读全文,然后挑选情感高潮部分让孩子们朗诵,通过朗诵让孩子们掌握文章的情感波动,并让他们深思什么是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让他们懂得不论以后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要恪尽职守,做一个善良、负责任的人。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很好地巩固文章内容,还可以最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向文章当中的优秀人物学习。
小学语文作为一个基础的教学科目,教师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知识理论时,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争取让课堂教学更适应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进步。朗读作为小学语文常见的课后作业之一,因为没有纳入考试的范围,因此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殊不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才能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文章升华的主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文章的语境之中。例如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应该朗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决心以及找妈妈途中面对不是妈妈的问题的疑惑,在最后找到妈妈时,应该将小蝌蚪的开心与幸福之情表达出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小蝌蚪学习,有目标就需要不断地前进,就像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几次挫折,也经历了一次次失望,但是小蝌蚪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可以顺延教育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一样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明确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
由此看来,要想让德育充分地融入课堂当中,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完善自己的课堂教育体系,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还要以德育为目的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要记得以情感朗诵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由此将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颠覆,让孩子们在掌握好语文文学的同时也在无意当中融入了高尚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齐晓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J]. 教师,2010.
[2]李卷石.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