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路,深入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要设计具有挑战性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适当给予线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索规律;在不断的追问中,引发深度思考,发现其规律背后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问题引路;探索规律;深入思考;发现本質
  从教以来,一直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听其他老师上课。而前不久,笔者却真真实实体会到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听课的感受。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当上课老师出示课题《和等于积》后,我脑中一团雾水,心中冒出疑问:“和”与“积”,它们的概念不一样啊?怎样的情况“和”才等于“积”?脑海里除了蹦出2+2=4,2×2=4,再也没有想到其他算式。但随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启发和引导,我们和现场的学生一样,逐步拨开云雾,心中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产生,而后又一个接一个解决,在一片“啊?” “咦?”“哦!”声中,学生不断产生问题,不断深入思考。
  于是,我们也就《和等于积》这个小课题,开展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关注数学本质”,同时在解决问题实践中尝试“用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
  片段一:提出问题,激起探究欲望
  教师出示课题“和=积”,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有点疑惑,比如,3+3=6,3×3=9。它们不相等。生2:有“和”刚好等于“积”的例子,比如,2+2=4,2×2=4。
  师:只有这一个算式吗?学生纷纷思考,陷入迷茫。
  师引导:刚才我们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思考的,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呢?
  学生恍然大悟,赶紧猜测会不会在分数里有这种情况呢?
  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思考:那我们就来尝试一下,试着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学生带着极大的好奇,纷纷动笔,在练习本上进行尝试。
  思考:在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地出示研究课题:“和等于积”,引起了学生的疑问。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中,和不等于积的例子很多,而和等于积的例子却很少,学生对于这样另类的问题几乎没有探索过。这样的问题本身充满吸引力,让学生“着迷”,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因此说,好的问题具有的思维含量,具有挑战性,可以让学生产生怀疑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片段二:深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思路
  师:同学们猜测都有道理,但是在寻找例子的过程中,你碰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纷纷说:我想了很久,找不出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相乘,使它们的和与积相等。
  师:告诉你们,这样的两个数不仅有,而且还很多。
  师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你是想要老师直接告诉你这个规律,还是给你点线索,自己来探索?(学生一致要求给点线索,自己研究。)
  师:你们想要怎样的线索?(学生要求老师举个例子)
  教师出示:4和43 ,让学生算一算,找一找规律。
  师:这个例子能给你一些启发吗?你可以尝试自己举些例子,并算一算。
  学生们观察后尝试举例,并进行计算,在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猜想。
  思考:有了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呢?安详方能静观,静观方能明断,明断方能行动。在课堂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静下来,学生也需要安静下来。只有安靜下来,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学生才能变得敏锐、智慧,才能深入地去思考数学问题。
  片段三:交流提升,探索问题规律
  学生先汇报本组举的例子,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猜测:一个整数与以这个整数为分子,分母比分子小1的分数,它们的和等于积。
  师:是不是和等于积的两个数具有这样的规律呢?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一个科学的结论,仅凭几个例子而提出的猜想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来验证。我们按照刚才的猜想再举两个例子,算算它们的和是否真等于积。
  学生举例,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我们可以用字母来概括一下这个规律,自己尝试写一写。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a+ = a ×
  讨论:前面有同学发现2+2=4,2×2=2,2和2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2和2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可以把2转化成 )
  思考:在上述片段中,学生不仅经历了计算,而且感受到了观察、推理等有深度的数学思维活动,在发现规律、提炼规律中渗透了数学思想,也帮助学生积累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分析问题不仅仅是分析数据信息,更需要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关注问题的本质,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关注问题的本质。在理清了问题的本质后,要指导学生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概括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酸甜苦辣咸”,享受智力活动的振奋与愉悦,让思维走向深刻。
  片段四:回顾反思,感知规律背后的原因
  师:你觉得今天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哪些步骤很关键?
  教师板书:根据线索—提出猜想—仔细验证
  师:你想过为什么a+ = a ×吗?有办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小组讨论,可以用通分的方法来证明:左边通分后是 ,
  右边也是 。
  学生豁然开朗,不仅知道了和等于积的两个数的规律,而且明白背后的道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师:回想一下今天的研究内容,你还可以研究什么呢?
  生1:可以研究两个数差和积是否相等。生2:看看是不是有两个数的积和商相等呢?
  教师提供两个数差与积的关系研究单,课后让学生试一试。
  思考:课堂上,如果仅仅停留在找到和等于积的算式,得出怎样的两个数符合规律这个层面,学生往往会记住这个规律,但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两个数就能够得到和等于积?所以,要进行深入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注意把握问题的本质所在,学会数学的思考。
  回顾对这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教师的主要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学生学会思考。这样的小课题研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可以积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能充分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课堂真正从“提问”走向“深入思考”,从问题“表面”走向问题“本质”。
其他文献
【摘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诗篇虽短小,但对偶工整,巧合天成,意境浑厚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黄河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气势宏伟雄奇。由静景、动景、远景、近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河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写的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又不满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同样的,前卫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也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所以在课程理念和课堂操作之间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连接。  【关键词】自主探究;传递;教学结构  冷是一种感觉,是人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课堂上,也会“冷”。学生只是感知冷的受体,而不是制造冷的本体。到底是什么让课堂变冷?冷了又该怎么办?  一、
期刊
【摘要】近两年,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笔者因多次参加微课设计与应用大赛,先后观摩过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也聆听了不少专家关于微课制作的讲座,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就微课的制作发表本人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微课;设计;精雕细琢;精品  目前微课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行政的推动使得微课作品是一哄而上。而数量庞杂的微课作品却是质量良莠不齐,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面对此种情况,本人觉得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讲数学,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学习兴趣;应用能力;数学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
期刊
【摘要】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这种以点带面的数学复习,能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二次函数;知识发散;综合运用  二次函数部分的知识在中考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学时觉得吃力,教师教时觉得费劲。我在听了一位老教师的“二次函数复习课”后深受启发,借鉴这位老师的复习过程,用学案的形式贯穿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步步深入,效果甚佳。现我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后学习知识,课堂完成作业的一种将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音序查字法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是为了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善于查字典的好习惯。通过微视频的录制,课堂中师生高效合作,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低年级学生;查字典;实践研究  一、“翻转课堂”引入音序查字法教学的目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
期刊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会伴随各类错误,很多人视这些错误为豺狼虎豹,其实它只是成功路上的荆棘,伴随着学生成长。让我们把这些错误看作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让它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助推器。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价值  国外有句谚语:“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错误”,那会产生多少宝贝,激起多少火花呢?由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错误资源的价值
期刊
【摘要】课本剧是以本中的文章为基础创作出的剧本,供给学生表演。创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本次笔者以苏教版五上《自相矛盾》这一课为起点,开启了班级的课本剧创演之旅。  【关键词】课本剧;创演;自相矛盾  课本剧是一种舞台的故事表现形式,剧本是由课本中的叙事性的诗或文改编而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自己创编课本剧,首先要了解剧本的形式。苏教版的教材中,从中年段到高年
期刊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交流,只有在不断来回的话轮中,才能汲取交流者所需要的信息。在小学英语课堂会话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项主要的教学活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英语兴趣与动机,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能将学生“要我学”的状态自然转变成“我要学”的积极状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 角色扮演;英语会话;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是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培养
期刊
【摘要】解读文本,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鲜明的个性,要能把握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纵观《孙中山破陋习》全文,如何教学孙中山和妈妈围绕着“缠足”而进行的一番激烈的对话,才能使得这段对话教学更加富有实用性和实效性呢?聚焦“罪”字,从读懂含义到表现情感,再到读写结合,用语言落实,有利于我们突破教学重点,体会人物情感。  【关键词】解读文本;语言落实;体会情感  解读文本,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鲜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