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优质护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1.2)分,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工作;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和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注重生理、心理、疾病、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位、全面的整体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1]。骨科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切实为患者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我院积极创建了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并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120例骨科住院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模式以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应排除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41.5±2.9)岁;疾病类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髌骨骨折者10例,腰椎骨折者16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者24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2.1±2.5)岁;疾病类型:胫骨平台骨折9例,髌骨骨折者11例,腰椎骨折者15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者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合理安排排班。应适当增加骨科病区的护理人员人数,同时应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陪检、送标本检查、外出领用物资以及领取检查报告等事务。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全程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以及所有一切大小事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科护理。不仅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1.2.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床单、被套的清洁、干燥、整齐、舒适,病房内的所有物品应摆放整齐。病房内每天应定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病房的温湿度,尽可能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
1.2.3心理护理。很多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都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多患者交流、沟通,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患者心中的负担和压力。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应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能够真正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语言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应多给予患者一些安慰、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自己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以及各种辅助检查工具全面监测患者的情况,结合患者的现状以及既往病史来进行系统、全面分析。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应加强病房巡视,并做好的相应的观察记录,便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有疑问,应及时、认真解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5疼痛护理。疼痛是骨科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效、合理的镇痛处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对心理、躯体上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简单可行、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案。可采取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按摩、热敷、冷敷、活动肢体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同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止痛药物。
1.2.6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功能锻炼。应最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注意保持床单、被套的清洁、干燥、整齐,避免压疮、深静脉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管道的畅通。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鼓励患者配合康复训练。
1.3 调查内容
通过护理质量考评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1.2)分,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 论
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1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2011年又全面提出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3]。由于骨科住院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常常会担心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会经常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4]。王淑新等研究报道,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
本组研究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提高了25%,且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接近。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廣、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 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 - 11.
[2]王淑新,王颖. 综合骨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B):60 - 61.
[3]张雪珍. 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26:162.
[4]房凯.某县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1-272.
关键词:骨科;护理工作;优质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和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注重生理、心理、疾病、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位、全面的整体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1]。骨科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切实为患者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效性,我院积极创建了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并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120例骨科住院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模式以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应排除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20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41.5±2.9)岁;疾病类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髌骨骨折者10例,腰椎骨折者16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者24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2.1±2.5)岁;疾病类型:胫骨平台骨折9例,髌骨骨折者11例,腰椎骨折者15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者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合理安排排班。应适当增加骨科病区的护理人员人数,同时应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陪检、送标本检查、外出领用物资以及领取检查报告等事务。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深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全程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以及所有一切大小事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科护理。不仅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1.2.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床单、被套的清洁、干燥、整齐、舒适,病房内的所有物品应摆放整齐。病房内每天应定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病房的温湿度,尽可能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
1.2.3心理护理。很多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都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多患者交流、沟通,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消除患者心中的负担和压力。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应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能够真正做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语言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应多给予患者一些安慰、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2.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自己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以及各种辅助检查工具全面监测患者的情况,结合患者的现状以及既往病史来进行系统、全面分析。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应加强病房巡视,并做好的相应的观察记录,便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有疑问,应及时、认真解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5疼痛护理。疼痛是骨科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效、合理的镇痛处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对心理、躯体上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简单可行、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案。可采取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按摩、热敷、冷敷、活动肢体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同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止痛药物。
1.2.6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功能锻炼。应最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注意保持床单、被套的清洁、干燥、整齐,避免压疮、深静脉血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管道的畅通。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鼓励患者配合康复训练。
1.3 调查内容
通过护理质量考评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1.2)分,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 论
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1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2011年又全面提出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3]。由于骨科住院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常常会担心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会经常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4]。王淑新等研究报道,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
本组研究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提高了25%,且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接近。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廣、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 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 - 11.
[2]王淑新,王颖. 综合骨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B):60 - 61.
[3]张雪珍. 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26:162.
[4]房凯.某县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