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三维目标全面发展观,就要树立协调发展观,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以育人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品德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从事的全部活动,所施加的全部影响,都是针对学生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归宿,离开了学生,教学活动就无从谈起。新课标下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意味着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生活得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的人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生活的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之间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树立三维目标全面发展观
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三维目标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按照其作用排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把它放在首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德育的基础,也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和先导。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是人的兴趣、态度、情绪、感受、感情、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心理表现。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学习、对生活和对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社会情感和责任意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2.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形成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某些问题的本领、理智能力和技能。学习的价值和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学到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凝集了科学思想和知识的理论内涵,使它实现了自己的应用和创造价值。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能力目标包括:培养热爱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理论、法则、知识体系和事实。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掌握经验,主要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提高人的智慧功能。
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最终目标。
三、树立协调发展观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大系统和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不能协调好这个制约关系,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其他文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基本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要求;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一致,而不是相抵触,这样才会形成一唱众和的大和旋。同时,中学政治课教学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创建中去,不仅为中学政治课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即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力奉献优秀教育资源,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优秀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0).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以育人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品德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从事的全部活动,所施加的全部影响,都是针对学生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归宿,离开了学生,教学活动就无从谈起。新课标下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意味着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生活得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的人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生活的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之间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树立三维目标全面发展观
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三维目标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按照其作用排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把它放在首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德育的基础,也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和先导。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是人的兴趣、态度、情绪、感受、感情、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心理表现。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学习、对生活和对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社会情感和责任意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2.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形成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某些问题的本领、理智能力和技能。学习的价值和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学到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凝集了科学思想和知识的理论内涵,使它实现了自己的应用和创造价值。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能力目标包括:培养热爱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理论、法则、知识体系和事实。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掌握经验,主要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提高人的智慧功能。
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能力目标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最终目标。
三、树立协调发展观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大系统和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不能协调好这个制约关系,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其他文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基本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要求;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一致,而不是相抵触,这样才会形成一唱众和的大和旋。同时,中学政治课教学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创建中去,不仅为中学政治课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即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力奉献优秀教育资源,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优秀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0).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