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在实践中学校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以科研为先导,深入研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真正促进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上得到切实的发展。针对基地学校特点,坚持以黑龙江省“五色教育”为指导,与学校“五味文化”理念紧密结合,稳抓“三个强化”,扎实推进“五色”劳动教育。
一、强化科研引领,形成劳动教育理论特色
为了更加深刻认识劳动教育,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更强发展,我校从提升教师内涵入手,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形成劳动教育理论特色。
首先明确为什么进行劳动教育的问题。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学会生存。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劳动能力。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人民在农耕中、在制造工具中、在建造屋舍中产生了令后人啧舌的智慧。从社会进步的过程看,人类从农耕社会走向了高科技时代。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其次是研究什么是劳动教育的问题。《教育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指出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動实践活动。在科研团队的引领下,教师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最后解决怎样在基地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大中小学“五色教育”实施意见》,结合基地学校的特点,努力做到一个特色,即“五色教育”与“五味文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理论特色;二个思路,即开设生产劳动教育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日常劳动教育;三个依靠,即形成依靠校园环境开发课程、依靠地域特色开发课程,依靠教师专长开发课程。
二、强化课程开发,探索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黑龙江省大中小学“五色教育”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深挖五色教育内涵(即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开发“传“黑土”非遗、承龙江精神;赏三园美景、护生态文明;学科学技术,建科技强国;习农耕劳作,强身体素质;享冰雪之乐,炼意志品质”五个主题40个特色课程。
(1)“传“黑土”非遗、承龙江精神”红色课程目前开发了茶艺、鱼皮画、桦树皮画、中国结、满绣、北京毛猴等黑龙江非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综合实践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注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赏三园美景、护生态文明”绿色课程目前借助果园、丁香园、草药园三园植物,进而了解黑龙江的自然生态情况;专业的环保教室、生命体验教室,推行了垃圾分类,倡导了绿色文明、尊重热爱生命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学科学技术,建科技强国”蓝色课程。开发了电子小车、乐高机器人、格斗机器人、冰壶机器人等课程,综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我省部分大学校园里的高科技成果,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用科学技术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4)“习农耕劳作,强身体素质”金色课程中,利用我校的学农区、养殖区,学生识农,学农、识动物、学饲养中、敬劳、爱劳、惜劳。在金色课程中注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强健体魄,同时感受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享冰雪之乐,炼意志品质”银色课程,结合黑龙江省丰富的大冰雪自然环境,以雪为令,赏冰玩雪、开展冰雪劳动,以冰雪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感觉冰城之美的同时,在恶劣的天气中更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地域优势,做有“颜色”的劳动教育。各专业教师研发的四十余个劳动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中,老师还会在已有的课程中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比如传统手缝布艺中融入现代元素、传统茶艺课融入东北特色茶饮等。
学校还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把开发的“五色”主题课程与我校“五味”文化相结合,即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主题充满“童趣味”;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充满“生活味”;劳动情感教育充满“乡土味”;实践探究中充满“书香味”;思想理念中充满“科技味”。寓“五味”于“五色”之中,让劳动教育鲜活起来。
同时,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利用有限时间,不做简单的劳动体验,而是从劳动价值观出发,以劳动教育深度体验活动为载体,在深度体验中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作用。
三、强化实践体验,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有劳动无教育的只能称之为是劳动实践活动,有教育而无劳动过程的是空谈劳动教育,只有劳动实践活动与劳动价值观相结合的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我校拥有专业的实践场地、专业教室以及专业的师资队伍,加强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在劳动价值观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比如“学农”“养殖”专业,与“布艺”、“结艺”专业相结合,联合开发“金色课程”。“学农”专业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把垦荒、耕种、育苗、除草、灌溉、采摘列入课表;“养殖”专业,把清理禽舍、饲养小动物植入到学生日常劳动教育中。学生在躬耕劳作、养殖家禽的过程中出力出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此时走进结艺专业,进行辣椒、番茄、花生、玉米等蔬菜编织,感受劳动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走进布艺专业进行葡萄、茄子、秋葵等蔬菜手工缝纫,感受传统布艺之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多专业的结合,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谛。
再如“茶艺”专业”小学四五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知“中国茶文化”、习“中国功夫茶”在基本的实践体验中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初中六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会增加“实践怎样泡茶才好喝”的内容,学生的实践内容在加深,也逐渐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思考。初中七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会再度增加“学做特色茶”的内容,学生的实践体验上升到有查阅资料、拜访专业人士、亲自制作等环节。体验的程度与纬度都在变深、变广的同时,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在不断的养成。
稳抓“三个强化”,聚焦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聚焦劳动淬炼,形成技能;聚焦榜样激励,获得成长。在认识——体验——思考——淬炼——升华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中做到劳动中立德树人、劳动中收获智慧、劳动中强体、劳动中育美,扎实推进劳动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在实践中学校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以科研为先导,深入研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真正促进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上得到切实的发展。针对基地学校特点,坚持以黑龙江省“五色教育”为指导,与学校“五味文化”理念紧密结合,稳抓“三个强化”,扎实推进“五色”劳动教育。
一、强化科研引领,形成劳动教育理论特色
为了更加深刻认识劳动教育,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更强发展,我校从提升教师内涵入手,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形成劳动教育理论特色。
首先明确为什么进行劳动教育的问题。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学会生存。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劳动能力。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人民在农耕中、在制造工具中、在建造屋舍中产生了令后人啧舌的智慧。从社会进步的过程看,人类从农耕社会走向了高科技时代。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
其次是研究什么是劳动教育的问题。《教育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指出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動实践活动。在科研团队的引领下,教师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最后解决怎样在基地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为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大中小学“五色教育”实施意见》,结合基地学校的特点,努力做到一个特色,即“五色教育”与“五味文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理论特色;二个思路,即开设生产劳动教育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日常劳动教育;三个依靠,即形成依靠校园环境开发课程、依靠地域特色开发课程,依靠教师专长开发课程。
二、强化课程开发,探索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黑龙江省大中小学“五色教育”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深挖五色教育内涵(即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开发“传“黑土”非遗、承龙江精神;赏三园美景、护生态文明;学科学技术,建科技强国;习农耕劳作,强身体素质;享冰雪之乐,炼意志品质”五个主题40个特色课程。
(1)“传“黑土”非遗、承龙江精神”红色课程目前开发了茶艺、鱼皮画、桦树皮画、中国结、满绣、北京毛猴等黑龙江非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综合实践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注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赏三园美景、护生态文明”绿色课程目前借助果园、丁香园、草药园三园植物,进而了解黑龙江的自然生态情况;专业的环保教室、生命体验教室,推行了垃圾分类,倡导了绿色文明、尊重热爱生命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学科学技术,建科技强国”蓝色课程。开发了电子小车、乐高机器人、格斗机器人、冰壶机器人等课程,综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我省部分大学校园里的高科技成果,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用科学技术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4)“习农耕劳作,强身体素质”金色课程中,利用我校的学农区、养殖区,学生识农,学农、识动物、学饲养中、敬劳、爱劳、惜劳。在金色课程中注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强健体魄,同时感受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享冰雪之乐,炼意志品质”银色课程,结合黑龙江省丰富的大冰雪自然环境,以雪为令,赏冰玩雪、开展冰雪劳动,以冰雪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感觉冰城之美的同时,在恶劣的天气中更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地域优势,做有“颜色”的劳动教育。各专业教师研发的四十余个劳动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中,老师还会在已有的课程中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比如传统手缝布艺中融入现代元素、传统茶艺课融入东北特色茶饮等。
学校还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把开发的“五色”主题课程与我校“五味”文化相结合,即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主题充满“童趣味”;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充满“生活味”;劳动情感教育充满“乡土味”;实践探究中充满“书香味”;思想理念中充满“科技味”。寓“五味”于“五色”之中,让劳动教育鲜活起来。
同时,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利用有限时间,不做简单的劳动体验,而是从劳动价值观出发,以劳动教育深度体验活动为载体,在深度体验中挖掘劳动教育内涵,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作用。
三、强化实践体验,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有劳动无教育的只能称之为是劳动实践活动,有教育而无劳动过程的是空谈劳动教育,只有劳动实践活动与劳动价值观相结合的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我校拥有专业的实践场地、专业教室以及专业的师资队伍,加强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在劳动价值观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比如“学农”“养殖”专业,与“布艺”、“结艺”专业相结合,联合开发“金色课程”。“学农”专业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把垦荒、耕种、育苗、除草、灌溉、采摘列入课表;“养殖”专业,把清理禽舍、饲养小动物植入到学生日常劳动教育中。学生在躬耕劳作、养殖家禽的过程中出力出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此时走进结艺专业,进行辣椒、番茄、花生、玉米等蔬菜编织,感受劳动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走进布艺专业进行葡萄、茄子、秋葵等蔬菜手工缝纫,感受传统布艺之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多专业的结合,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谛。
再如“茶艺”专业”小学四五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知“中国茶文化”、习“中国功夫茶”在基本的实践体验中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初中六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会增加“实践怎样泡茶才好喝”的内容,学生的实践内容在加深,也逐渐学习在实践体验中思考。初中七年级来我校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会再度增加“学做特色茶”的内容,学生的实践体验上升到有查阅资料、拜访专业人士、亲自制作等环节。体验的程度与纬度都在变深、变广的同时,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在不断的养成。
稳抓“三个强化”,聚焦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聚焦劳动淬炼,形成技能;聚焦榜样激励,获得成长。在认识——体验——思考——淬炼——升华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中做到劳动中立德树人、劳动中收获智慧、劳动中强体、劳动中育美,扎实推进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