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上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在一些比较生硬与抽象的课堂上,比如初中物理课堂,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去输出大量的信息让学生木然接受,而应该与学生形成课堂互动。本文将从初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以及该如何构建这一模式两方面进行阐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抽象学科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
关键词:互动讨论;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所涉及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教师积极地抛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回答,才能获得学生积极的反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讲或自问自答,台下的学生茫然吸收知识,理不清楚条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教学,而对学生来说是低效率的听课,所以互动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让教师有更高效的教学效率
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递者,要把控好整个流程,任何部分的缺失或者削弱都会对整体课堂的发挥造成不利的影响。新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部分中,教师要确保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专注,身心能够高度融入到课堂,能够跟得上教师的互动;在教材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因此,教师只有在重复的反复练习、反复观察、反复记录的过程中找到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不断优化课堂进度,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
在互动讨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一次性将所有知识讲完,而应当引导式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在新知识传授的第一节课里,教师先给出本节课学习框架,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在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去反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位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去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解答;而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很厉害,从而激发其他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奖励,因此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其积极性也得到有效的激发。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实施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后,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会更愿意开口说,不懂就去问老师。而教师也不再郁闷学生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学生及时的反馈上查缺补漏。课堂进度可能在一开始会比较缓慢,而在后期,自我探索所得到的回报则是更加紧密的教学过程。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查缺补漏,高效的知识传递过程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有距离感,而是像人生导师一般,互帮互助。
二、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抛出实际生活现象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由于物理与生活结合紧密,每节新课程的传授中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所以教师在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找出能够吸引学生的例子,先激发学生参与进来,才会有之后的互动过程。例如:在“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生活中冰块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洗的衣服会变干?下雪天,堆在地上的雪人为什么在太阳出来之后就逐渐变小了?在《光现象》这一章节中,问题可以是:大家有没有尝试过用手电筒照镜子呢?有人知道“猴子捞月”的典故吗?大家把胳膊伸到水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手臂没有弯曲,可看到的手臂是弯曲的呢?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想象和探索,从而使教师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引入抽象的知识,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新知识。
(二)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透镜及其应用》这节课中,教师事先准備好道具,在讲台上摆好需要用的相关器材,如蜡烛、凸透镜、以硬纸板为白屏等,将蜡烛放在较远的距离,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幕上清晰成实像;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每个人可以在讲台上挪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但自己去记录自己的数据,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最后,每位学生共享自己测量的数据,去找出相关规律。
在得出相关规律之后,教师对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榆验,再拿出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例进行提问:如果我们去北京游玩,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城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拍摄成功呢?这个例子和我们这节实验课有没有关系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引导性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
在《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这一节课程中,课前教师进行提问:“班上有没有会游泳的小伙伴?大家有没有去水里玩过呢?”等类似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积极去探索相关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完物体的沉浮条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举例生活中看到的沉浮现象,比如潜水艇的沉浮,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水中,还有气球或者热气球,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联想生活中相关的现象。针对学生举出的例子,教师可以进行本节课相关内容的提问,并让其他同学去回答,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辅助和推动,让学生敢于自我想象,敢于提问,敢于而对问题,从而使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
互动讨论的课堂模式不仅仅能够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晦涩的学科也同样适用,这对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改革,也是对国家培养全而发展型人才诉求的极大支持。
参考文献
[1]肖艳文.互动教育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上应用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09(2).
[2]宋冰峰.中学物理的讨论式教学[J].林区教学,2004(1).
关键词:互动讨论;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所涉及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教师积极地抛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回答,才能获得学生积极的反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讲或自问自答,台下的学生茫然吸收知识,理不清楚条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失败的教学,而对学生来说是低效率的听课,所以互动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让教师有更高效的教学效率
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递者,要把控好整个流程,任何部分的缺失或者削弱都会对整体课堂的发挥造成不利的影响。新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部分中,教师要确保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专注,身心能够高度融入到课堂,能够跟得上教师的互动;在教材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因此,教师只有在重复的反复练习、反复观察、反复记录的过程中找到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不断优化课堂进度,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
在互动讨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一次性将所有知识讲完,而应当引导式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在新知识传授的第一节课里,教师先给出本节课学习框架,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在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去反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位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去问学生问题,让学生解答;而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很厉害,从而激发其他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奖励,因此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其积极性也得到有效的激发。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实施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后,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会更愿意开口说,不懂就去问老师。而教师也不再郁闷学生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学生及时的反馈上查缺补漏。课堂进度可能在一开始会比较缓慢,而在后期,自我探索所得到的回报则是更加紧密的教学过程。教师有的放矢,学生查缺补漏,高效的知识传递过程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有距离感,而是像人生导师一般,互帮互助。
二、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抛出实际生活现象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由于物理与生活结合紧密,每节新课程的传授中都能找到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所以教师在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找出能够吸引学生的例子,先激发学生参与进来,才会有之后的互动过程。例如:在“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生活中冰块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洗的衣服会变干?下雪天,堆在地上的雪人为什么在太阳出来之后就逐渐变小了?在《光现象》这一章节中,问题可以是:大家有没有尝试过用手电筒照镜子呢?有人知道“猴子捞月”的典故吗?大家把胳膊伸到水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手臂没有弯曲,可看到的手臂是弯曲的呢?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想象和探索,从而使教师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引入抽象的知识,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新知识。
(二)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透镜及其应用》这节课中,教师事先准備好道具,在讲台上摆好需要用的相关器材,如蜡烛、凸透镜、以硬纸板为白屏等,将蜡烛放在较远的距离,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幕上清晰成实像;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每个人可以在讲台上挪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但自己去记录自己的数据,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最后,每位学生共享自己测量的数据,去找出相关规律。
在得出相关规律之后,教师对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榆验,再拿出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例进行提问:如果我们去北京游玩,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可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城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拍摄成功呢?这个例子和我们这节实验课有没有关系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引导性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
在《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这一节课程中,课前教师进行提问:“班上有没有会游泳的小伙伴?大家有没有去水里玩过呢?”等类似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积极去探索相关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完物体的沉浮条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举例生活中看到的沉浮现象,比如潜水艇的沉浮,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水中,还有气球或者热气球,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联想生活中相关的现象。针对学生举出的例子,教师可以进行本节课相关内容的提问,并让其他同学去回答,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辅助和推动,让学生敢于自我想象,敢于提问,敢于而对问题,从而使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
互动讨论的课堂模式不仅仅能够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晦涩的学科也同样适用,这对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改革,也是对国家培养全而发展型人才诉求的极大支持。
参考文献
[1]肖艳文.互动教育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上应用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09(2).
[2]宋冰峰.中学物理的讨论式教学[J].林区教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