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主性的调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ip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广大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追捧的热度渐渐冷却下来,接着就是以一种理性的视角来重新诠释新课程理念。其实,无论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
  一、“兴趣导入”——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兴趣对于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门知识又是一项技能。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意识,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前提,意识是行动的先导。由此表明:要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性,就需要先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有“兴趣导入”,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意识。
  例如,在教学《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一节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进行了如下的导入设计:
  (教师先播放一组艺术字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字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艺术字如何设计吗?(由此引出课题)
  以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字图片引入课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的自主意识得到增强。
  二、“贴近生活”——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是人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这就说明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究,就要尽量让所学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只有学生感觉或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有用,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堂学习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程,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信息技术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文字的编辑与排版》一课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WORD的文字编辑功能完成一篇日记。这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为他们自主完成新知探究奠定基础,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性。
  其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始终按“提出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暴露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作品、作品演示”这条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评价和鼓励,强调学生在“发现”中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始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中尽量发挥“导”的作用,如课中“文件的保存”、“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由上可知,在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有力地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适当加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来自生活的、学校的、学生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把这些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从而真正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的目的。
  三、“灵活思维”——实现自主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还指出:“以与时俱进、日益深入的思维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学科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实现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 比如在《建立电子表格》一课的教学中,当学习到“启动Excel的方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启发生回忆“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让学生在学会启动Excel的方法,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25日,哈尔滨东华苑一个追悼会会场内拥满了送别的人群,还有百余人默默地站在追悼会会场外。一排系着挽联的花圈倚墙而立,摆放在最前面的是由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积累和不断的内化,如果仅仅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学生很难真正的感知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更不可能引发内心的思考。  一、相信学生,引路“自学”  笔者在组织学习粤教版必修3《唐诗五首》中的《从军行》(其四)时,给学生补充《从军行》七首中的其他六首,提前一周时间做了如下“自主学习”指引:  (1)借助资料,了解王昌龄的经历和作品。  【展示交流方式】课堂分享王昌龄的经
案例背景张博源,男,汉族,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之后在美国知名的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且拥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看完张博源的简历,A医院的院长刘正义十分兴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愿、高兴去做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要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于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立足于课文内容,设计出一些生活化、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环境  作为青年教师,要致力于发掘出现行的英语教材(Go for it!)中所提供的内容中那些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材料,把生活中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
作为小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质疑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总是希望认识世界,所以在学习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天真的疑问。正确回答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能够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习惯。例如在《黄河象
一、基本材料  小明,男,11岁,思维活跃但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偏下。性格倔强,爱说谎,做错了事坚决不承认。  家庭生活背景:本地人,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父亲又再娶,后妈生了个儿子,今年两岁左右。在家里小明只怕父亲一人,后妈想管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亲生母亲在大沥,母子一个星期相聚一次,也许怕儿子长大疏离她或其他原因,母亲对小豪简直有求必应:钱、玩具、零食、衣服……样样不缺,而且都买高档的。这种特殊
荔湾区龙溪小学处在广州市荔湾区最西端,与佛山市南海区仅一河之隔,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小学。5年前,我从城区学校调到这里任职,逐渐被这里师生的纯朴的个性所吸引,深深地喜欢上这原生态的校园和孩子们,开始践行我的“自主开放式”管理。  一、“自主开放式”管理  学校自主管理就是通过唤醒管理对象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赋予其自主管理的权力,并为其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促进其自我发展与主动发展。对学校而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