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这种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的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38%,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使用富马酸亚铁的治疗,服药方法简单,治疗依从性高,可明显缓解身体症状。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富马酸亚铁;治疗效果
小儿缺铁性贫血为常发疾病,一般患者多为不满3岁的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铁,会减少血红蛋白的合成,并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会使患者有消化道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且循环功能出现障碍[1]。患者主要的身体表现有精神不振或者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口腔黏膜苍白。有肝、脾的轻度障碍,在精神方面有注意力的不集中,反应慢,且理解能力较差。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影响婴幼儿身体和智力的生长发育[2]。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56例,37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范围:0.4-5.2岁,平均年龄:(3.2±0.3)岁,贫血程度:19例患者为轻度,27例患者为中度,10例患者为重度。对照组患者37例,22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范围:0.3-4.8岁,平均年龄:(3.4±0.5)岁,贫血程度:18例患者为轻度,11例患者为中度,8例患者为重度。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该组患者使用富马酸亚铁这种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体重选择药剂量,每次剂量为5mg,一天一次,进行2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给予抗坏血酸或者含铁药物的使用。治疗后,早晨对患者空腹采血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平均红细胞的体积和血清的铁蛋白进行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1.2.2对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的治疗,根据患者体重选择药剂量,每次剂量为5mg,一天一次,进行2周的治疗,治疗后对相关指标进行采血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身体症状有2个以上的好转,且各项指标得到正常的恢复;治疗有效:对比后身体症状得到1个等级的改善,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无效:身体症状和各项指标在治疗后都没发生明显的改善。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38%,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组别 组例(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
实验组 56 35 8 3 94.64
对照组 37 14 15 8 78.38
3.讨论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经常会出现缺铁性的贫血,为一种营养不良的疾病,主要因为体内出现铁缺乏,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对神经系统,包括智能、语言和音乐都会造成一定危害[3]。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不仅要纠正贫血,还要使血红蛋白得到正常的恢复,并进行铁贮存量的正常恢复,并取出病因。富马酸亚铁这种药物的可溶性好,能使患者较好吸收和接受,可使患者自觉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且该种药物在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少,仅有3例出现身体不适,包括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和恶心,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身体不适,发生率为18.9%。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的治疗,虽然也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各指标和身体症状的恢复情况并不显著,治疗有效率为78.38%,远低于实验组患者的94.64%。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健康良好的饮食,保持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
综上所述,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的治疗,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促进血红蛋白等指标得到较快恢复,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药物,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田希澜,张开水,雍秀宏.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28(16):172-173.
[2] 黄正国,邵成良,范文娜,黄素芳.小儿缺铁性贫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前瞻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7(15):107-108.
[3] 黄郁波,董显燕,冯莉霞,石远葵,李华锋.小剂量铁剂隔日口服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22(10):115-116.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富马酸亚铁;治疗效果
小儿缺铁性贫血为常发疾病,一般患者多为不满3岁的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铁,会减少血红蛋白的合成,并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会使患者有消化道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低下,而且循环功能出现障碍[1]。患者主要的身体表现有精神不振或者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口腔黏膜苍白。有肝、脾的轻度障碍,在精神方面有注意力的不集中,反应慢,且理解能力较差。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影响婴幼儿身体和智力的生长发育[2]。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56例,37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范围:0.4-5.2岁,平均年龄:(3.2±0.3)岁,贫血程度:19例患者为轻度,27例患者为中度,10例患者为重度。对照组患者37例,22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范围:0.3-4.8岁,平均年龄:(3.4±0.5)岁,贫血程度:18例患者为轻度,11例患者为中度,8例患者为重度。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该组患者使用富马酸亚铁这种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体重选择药剂量,每次剂量为5mg,一天一次,进行2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给予抗坏血酸或者含铁药物的使用。治疗后,早晨对患者空腹采血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平均红细胞的体积和血清的铁蛋白进行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1.2.2对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的治疗,根据患者体重选择药剂量,每次剂量为5mg,一天一次,进行2周的治疗,治疗后对相关指标进行采血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身体症状有2个以上的好转,且各项指标得到正常的恢复;治疗有效:对比后身体症状得到1个等级的改善,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无效:身体症状和各项指标在治疗后都没发生明显的改善。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38%,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组别 组例(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
实验组 56 35 8 3 94.64
对照组 37 14 15 8 78.38
3.讨论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经常会出现缺铁性的贫血,为一种营养不良的疾病,主要因为体内出现铁缺乏,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对神经系统,包括智能、语言和音乐都会造成一定危害[3]。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不仅要纠正贫血,还要使血红蛋白得到正常的恢复,并进行铁贮存量的正常恢复,并取出病因。富马酸亚铁这种药物的可溶性好,能使患者较好吸收和接受,可使患者自觉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且该种药物在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少,仅有3例出现身体不适,包括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和恶心,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身体不适,发生率为18.9%。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的治疗,虽然也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各指标和身体症状的恢复情况并不显著,治疗有效率为78.38%,远低于实验组患者的94.64%。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健康良好的饮食,保持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
综上所述,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的治疗,可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促进血红蛋白等指标得到较快恢复,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药物,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田希澜,张开水,雍秀宏.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28(16):172-173.
[2] 黄正国,邵成良,范文娜,黄素芳.小儿缺铁性贫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前瞻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7(15):107-108.
[3] 黄郁波,董显燕,冯莉霞,石远葵,李华锋.小剂量铁剂隔日口服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22(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