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教学成为目前各个学段教师主要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也成为当下社会广泛關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线上教学,分析了在线教学的基本特点以及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了课程基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课程;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48
引言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虽然在党中央的合理部署之下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在疫情初期为了降低疫情传播效率,保护学生安全,全国各地都延长了开学时间,此种背景下,中央教育部于2020年2月提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思路,自此线上课程成为当下教育界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关系到疫情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实际教学质量。因此,对线上教学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实施策略
虽然随着网络的普及,线上教学在很早以前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硬件设备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线上教学尚未普及。而在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教师主要教学手段,势必会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接纳率。尤其是数学学科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课往往发生在室外,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转到线上教学之后,如何保证学生技巧学习质量以及实践效果是必须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的学习行为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本身正处于成长阶段,这就导致多数学生出现参与课程不积极的问题,加之在家中上课,所处的环境十分舒适,无论是电脑、手机、电视都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可以按照往常作息以及形态参与线上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实施方案
第一,用直播来替代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效果和纪律无法把控,小学生打开语音视频就难以控制自己,或要发声,或要倾诉,或不约而同群起提问等,且在线教学有满堂灌的嫌疑,因此直播课型并不适合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第二,重构在线教学活动的模式、流程与方法,以提高在线教学的效果,在此重点探索和研究。
(二)实施原则
(1)基于简约抓住重点。首先是确立教学目标,即教什么、学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其次是教与学的策略,即怎么教、怎么学,最后是教学评价,即“学会了”与“会学了”。
(2)基于简约优化环节。要优化教学目标,即学模式,即模式设计符合在线教学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实操性,要优化评价形式,即评价方式力求人性、弹性、简洁、实用、适用。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结合当下我国小学素质教育要求以及线上教学特点,本文将线上教学内容设定为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二)课程类型
其一,实践、体验课。这类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与教学体验,例如在体育、劳育等内容中,都是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
其二,复习类课程。教学中,将会结合不同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复习设计,例如常见的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理解。
其三,复习指导课型。当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说是复习,倒不如说是翻书。笔者认为,复习指导教学应该以基础知识、知识脉络以及知识归纳为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
三、教学模式
(一)极简主义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环节将会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并且让教学思想真正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教育价值。笔者认为,结构稳定并且简约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稳定性,推动教学可持续发展。而在模式的建设中,模式目标应该与教学规律相结合,并且符合教学价值取向,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准备
1.确定平台
既然是极简主义的教学模式,那么选择的教学平台就应该足够便捷、高效、易学、易用。目前来看,应用较为广泛并且较为稳定的教学平台为腾讯QQ。而在学习时间下,最终教学只分为两个步骤即可:第一步是进行视频观看,第二步是进行问卷星在线测试。
2.微课
微课在线上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微课可以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直接应用网络资源。在特殊教育时间内,微课时长应该控制在6分钟左右。
结论
自2020年2月份之后,我国多地中小学都开展了线上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育初始时必将会存在很多困惑,例如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如何充分应用各类平台资源;在原有40分钟以及现在的教学时间中如何寻找到一个教育平衡点;如何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动力,完成家校合力育人等。
参考文献
[1]李宇韬.线上线下融合的小学数学运算深度教学设计策略——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13-16.
[2]董成.“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50.
[3]郭小玲.巧用微课资源 化解数学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32-133.
[4]傅志如.何谓“线上的点”[J].小学教学研究,1996(03):32.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课程;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48
引言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虽然在党中央的合理部署之下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在疫情初期为了降低疫情传播效率,保护学生安全,全国各地都延长了开学时间,此种背景下,中央教育部于2020年2月提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思路,自此线上课程成为当下教育界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关系到疫情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实际教学质量。因此,对线上教学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实施策略
虽然随着网络的普及,线上教学在很早以前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硬件设备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线上教学尚未普及。而在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教师主要教学手段,势必会存在很多问题,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接纳率。尤其是数学学科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课往往发生在室外,并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转到线上教学之后,如何保证学生技巧学习质量以及实践效果是必须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的学习行为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本身正处于成长阶段,这就导致多数学生出现参与课程不积极的问题,加之在家中上课,所处的环境十分舒适,无论是电脑、手机、电视都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此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可以按照往常作息以及形态参与线上教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实施方案
第一,用直播来替代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效果和纪律无法把控,小学生打开语音视频就难以控制自己,或要发声,或要倾诉,或不约而同群起提问等,且在线教学有满堂灌的嫌疑,因此直播课型并不适合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第二,重构在线教学活动的模式、流程与方法,以提高在线教学的效果,在此重点探索和研究。
(二)实施原则
(1)基于简约抓住重点。首先是确立教学目标,即教什么、学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其次是教与学的策略,即怎么教、怎么学,最后是教学评价,即“学会了”与“会学了”。
(2)基于简约优化环节。要优化教学目标,即学模式,即模式设计符合在线教学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实操性,要优化评价形式,即评价方式力求人性、弹性、简洁、实用、适用。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结合当下我国小学素质教育要求以及线上教学特点,本文将线上教学内容设定为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二)课程类型
其一,实践、体验课。这类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与教学体验,例如在体育、劳育等内容中,都是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
其二,复习类课程。教学中,将会结合不同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复习设计,例如常见的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理解。
其三,复习指导课型。当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说是复习,倒不如说是翻书。笔者认为,复习指导教学应该以基础知识、知识脉络以及知识归纳为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
三、教学模式
(一)极简主义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环节将会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并且让教学思想真正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教育价值。笔者认为,结构稳定并且简约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稳定性,推动教学可持续发展。而在模式的建设中,模式目标应该与教学规律相结合,并且符合教学价值取向,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准备
1.确定平台
既然是极简主义的教学模式,那么选择的教学平台就应该足够便捷、高效、易学、易用。目前来看,应用较为广泛并且较为稳定的教学平台为腾讯QQ。而在学习时间下,最终教学只分为两个步骤即可:第一步是进行视频观看,第二步是进行问卷星在线测试。
2.微课
微课在线上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微课可以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直接应用网络资源。在特殊教育时间内,微课时长应该控制在6分钟左右。
结论
自2020年2月份之后,我国多地中小学都开展了线上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育初始时必将会存在很多困惑,例如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如何充分应用各类平台资源;在原有40分钟以及现在的教学时间中如何寻找到一个教育平衡点;如何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动力,完成家校合力育人等。
参考文献
[1]李宇韬.线上线下融合的小学数学运算深度教学设计策略——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13-16.
[2]董成.“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50.
[3]郭小玲.巧用微课资源 化解数学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32-133.
[4]傅志如.何谓“线上的点”[J].小学教学研究,1996(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