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指出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促教学、整合实验室资源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 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教学团队 教学对策
  1.教学团队的内涵
  拉姆斯登认为,团队是能够共同承担领导责任的一组成员,在同一背景的环境中,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1]。彼得·德鲁克认为,团队是一些具有才能互补的少数成员的集合体,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准则和目标[2]。由此而见,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成员之间具有互补的知识与技能,相互分工协作,承诺共同的规范、责任和义务,为了设定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努力[3]。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界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认为学校应该建设教师专业团队,提倡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伙伴关系[4]。有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始见于2007年年初的教高[2007]1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旨在以团队合作机制的创建,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通过老中青相结合,实现教学经验的传、帮、带,促进教学心得的研讨和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指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以专业、学科、课程、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质量工程建设为纽带,由若干具有专门业务能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具备一定互补的技能与知识、有着高中低合理比例的职称结构、合理教龄梯次的教师所组成的一种正式群体[3]。
  2.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从2013年开始建设,现有专任教师23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1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6名。高级职称人员占全体教师的39.1%,硕士以上占100%,中级职称占39.1%;年龄结构合理,其中35岁以下6人,36至45岁14人,46至55岁2人,56至60岁1人。已初步形成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及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队伍。
  该团队以河南省遗传学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致力于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的建设,结合河南省的区域经济特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团队发扬“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成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11篇论文被SCI、E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2项,在研经费110万元;横向、国际合作项目及其他政府项目共计23项,在研经费89万元;积极服务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广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举办阳光工程等多种农业技术培训讲座,为安阳市培训现代化农业技术人员800人次。
  3.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年来,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改进,主要是,第一,团队成员教学科研工作创新性不够;第二,团队尚没有实现省级以上等高层次教学研究成果突破等。结合前期建设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3.1引进培养并重,加强队伍建设。在学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引进、培养、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等方式,建设一支适应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交叉融合的,起点高的创新型教学队伍;改革团队运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产学研结合、教师进企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课堂等途径开阔视野,培养应用性型教师队伍。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开发共享,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新的专业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增加设备投入,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联动,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环节。
  3.3以科研促教学,推动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设计创新性实验、科研课题设计等环节;从入校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兴趣鼓励其进入学校平台或共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相关项目组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校“挑战杯”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
  3.4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按照教学模块改革需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等实验室资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求及模块化实践能力要求,进一步增设生物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团队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拉姆斯登,冯云霞,等译.群体与团队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
  [2]P.德鲁克.李小刚,译.未来的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54.
  [3]胡建刚.对公安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8):191-192.
  [4]向于峰.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5):55-58.
  基金简介:2016年安陽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GJ2016089)
  通讯作者:张坤朋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根据中学有机化学的特点,提出教学中的一些思考结论: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个途径:处理好必修、选修内容的深、广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抓好化学用语的教学,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有机化学 高效性 有效途径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变化多样的有机化学反应,多数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听懂不难,但记住较难,运用更难,即使花了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实验课堂形式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讨论对化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实验课堂,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这些教学资源,能使更多的化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得以很好地利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演示实验 学生自主实验 化学课堂 生成性资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或者状况,此时如何恰当灵活处理这些现象与状况,成为
摘 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将化学知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整体看来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促使教学效果更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模块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化学反应原理》 新人教版 教学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均纷纷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阶段,将高中化学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并分别定义为必修和
摘 要:随着营改增改革的推进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越来越完善和科学。在此背景下,国家加大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筑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从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入手,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
近些年,以草根为旗帜标向的电视平民化浪潮以强劲的势头席卷电视荧屏。充满草根气息,关注民众生态,推崇百姓路线的电视平民化趋向已成为当今中国电视发展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山区蚕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山区的蚕桑生产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在优化桑园栽培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推广优良蚕茧生产技术,从桑树和蚕茧2个方
摘 要: 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环境地球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SPSS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而且界面易于操作。运用SPSS对部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SPSS软件功能虽强大,但并不是专门针对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而开发的,在以后应用中应结合环境地学问题对SPSS进行适当的编程,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SPSS 环境地球化学 数据分析 主成分分析  环境地球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学化学课堂深化变革,本研究分析了中学化学课堂现状,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对策,主要着眼点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实验互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进多媒体,突破学习难点等。  关键词: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由人力大国向人力强国过渡,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被提上日程,对于中学化学课堂来说
摘要:文章探究了初中化学中关于铜的学习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于解决有关铜的问题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铜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渗透很多领域,涉及世间各种物体变化的学科,化学也是大的科学门类中比较基础的学科,学习与应用化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便于同学对于一些应用科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学习化学对于人生哲学来说大有裨益,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摆脱愚昧,相信科学。世
2014年12月13日下午,第七届“肆玖牛”广告策略奖学金决审提案会在天津滨海广告产业园智慧山艺术中心成功举办。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