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在“求真纳新”的办学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品真行雅、乐学创新的实验人的育人目标,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构建具有实小特色的“三行”德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礼行、能行、善行等品质,由此,学生的德育不能单纯依赖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它还可以广泛渗透于各自然学科之中。本文对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三行”德育作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三行”德育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点,而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符号、数据、图表、练习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课标也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播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将德育本身的元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挖掘数学教材的德育元素,教学过程渗透德育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所以,让教材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不能积累数学经验,提升数学思想,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能力的传授,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由此,结合数学课教学过程,以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抓住有德育元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中,挖掘圆周率产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统计时,通过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奥运健儿取得的金牌数量,伺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创新数学教育方式,丰富德育载体
深挖德育元素,创造性组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我安排了两个调查内容:一个是调查班上学生知道父母生日的情况,第二个是调查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生日的情况。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绘制成统计图。结果发现,学生知道父母生日的人数明显比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生日的情况的人数少得多。因此,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唤醒学生应该尊敬父母的意识。
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通过给小组加分,用表扬激励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渐渐地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同学们一起学习,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助,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三、“三行”德育渗透教学,学生素质助提升
第一,“能行”培养有落实,数学教育兴趣高。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当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可见,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
第二,“礼行”教育有示范,习惯养成有榜样。“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精神风貌来感召学生。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完善自己。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的着装要朴素大方;讲解数学知识时,讲普通话,课堂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挖掘学生的示范作用,表现好的学生,立即提出表扬,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学生。
第三,“善行”教育有渗透,德育有效果。学生品德养成过程就是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断整合的过程。而好的品德最终而善的行动表现出来,这种行为源自其从善的心理,通过对善的感受和学习,进而习善、行善、扬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抓紧数学学科潜在的德育元素,渗透“善行”教育,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再如在教授“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中,通过学习我国粮食总产量,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接受生活教育,进一步养成珍惜粮食,以达至习善的目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将德育融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三行”德育为平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渗透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得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而且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主要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适当渗透德育的内容,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静.搭建数学与德育的桥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J].新课程·小学,2015.
[2]郑明素.浅谈小学数学与德育[J].祖国:教育版,20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三行”德育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点,而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符号、数据、图表、练习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课标也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播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将德育本身的元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挖掘数学教材的德育元素,教学过程渗透德育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所以,让教材服务于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不能积累数学经验,提升数学思想,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能力的传授,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由此,结合数学课教学过程,以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抓住有德育元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中,挖掘圆周率产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统计时,通过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奥运健儿取得的金牌数量,伺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创新数学教育方式,丰富德育载体
深挖德育元素,创造性组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统计教学中我安排了两个调查内容:一个是调查班上学生知道父母生日的情况,第二个是调查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生日的情况。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绘制成统计图。结果发现,学生知道父母生日的人数明显比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生日的情况的人数少得多。因此,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唤醒学生应该尊敬父母的意识。
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通过给小组加分,用表扬激励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渐渐地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同学们一起学习,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助,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三、“三行”德育渗透教学,学生素质助提升
第一,“能行”培养有落实,数学教育兴趣高。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当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可见,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
第二,“礼行”教育有示范,习惯养成有榜样。“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精神风貌来感召学生。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完善自己。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的着装要朴素大方;讲解数学知识时,讲普通话,课堂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挖掘学生的示范作用,表现好的学生,立即提出表扬,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学生。
第三,“善行”教育有渗透,德育有效果。学生品德养成过程就是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断整合的过程。而好的品德最终而善的行动表现出来,这种行为源自其从善的心理,通过对善的感受和学习,进而习善、行善、扬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抓紧数学学科潜在的德育元素,渗透“善行”教育,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再如在教授“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中,通过学习我国粮食总产量,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接受生活教育,进一步养成珍惜粮食,以达至习善的目的。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将德育融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三行”德育为平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渗透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得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德育渗透方法,而且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主要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适当渗透德育的内容,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静.搭建数学与德育的桥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J].新课程·小学,2015.
[2]郑明素.浅谈小学数学与德育[J].祖国:教育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