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场音乐会,三位演奏家,六位舞者共同演绎,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共创一场乐舞的盛宴。炙热的舞蹈,清丽的琴声,这是一场乐舞的盛宴,是音乐,是舞蹈,是美的展现。钢琴好似一位谦让的贤者,大提琴扮演着温厚的智者,舞者则是这舞台上最自由无拘的勇者。琴声与舞步胶着、相连着,一部作品,片刻光阴,从乐声中开始,在舞步中落幕。
[关键词]大提琴;钢琴;舞蹈;音乐评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7-0139-03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广西音乐厅陈卫平跨界音乐会,由“学院派”大提琴独奏家陈卫平,钢琴演奏家吴少杰,上海芭蕾舞团编导陈琪,以及特邀舞蹈家Dmitry Potapow、Gudenko Maria,Gudenko Nadia等国内外舞者,共同演绎跨界音乐会的魅力,这是最简单的美好,也是最浪漫的相遇。
从远古至今,乐舞的发展从未停歇,从祭祀到娱人,从简单到复杂,从独舞到群舞,从陶盆上舞蹈动作的描绘,到今日舞台上无限绽放的舞蹈,从“击石附石,百兽率舞”,到文舞、武舞,抑或是发展至今的古典舞、现代舞,音乐与舞蹈作为姊妹艺术,相互映衬,相互交融。
一、细水长流
音乐会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一共八个节目,17首作品,琴舞交融,为之动容。一开场,陈卫平老师(下文简称陈老师)选取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第一组曲前奏曲》作为开场曲目,音乐是弥散性的扩展和连续性的发展,旋律简洁明朗,结构清晰均衡,充满动感的音符像大海中鲜活的鱼儿,大提琴不同的运弓技巧,演绎出极具生命力的音乐。
紧接而来的是舒曼的《梦幻曲》(《童年印象》第七首,童年的画面),这是由钢琴套曲改编的作品,它是轻柔、舒适、如梦如幻的。这也是本场音乐会的第一首乐舞作品,钢琴轻轻呢喃着,身着黑衣的舞者依次出场,倒地的凳子被依次扶起,舞者的演绎就好似从陈老师轻拉着的琴弓中不断跑出来的思绪,互不干扰,独立前行。编导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半即兴编创技法,将单个曲目整合成一个整体结构,舞台上群舞和独舞交织出现着,具有故事性的特征。在这首作品中,音乐与舞蹈就此展开对话。
随后是皮亚佐拉最富代表性的探戈小品《遗忘》和《自由探戈》[1],一首慢速,一首快速,却都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和无奈。在这两首作品中,钢琴、大提琴、舞者齐齐上阵共同演绎。慢速的《遗忘》是凄美而伤感的,是难以割舍却欲罢不能的,是如泣如诉、扣人心弦的。快速的《自由探戈》是典型的快节奏探戈,这首作品是激情狂野的,但也是落寞悲伤的,两种情感在音乐中相互抗衡、彼此协调,听众能从中听到挣脱束缚,冲向自由的情感。舞者随着音乐的流动,通过跪转,点转,前翘,后翘等舞蹈技巧满足地舞动着。
弗雷的《悲歌》一改现场的气氛,这是法国作曲家弗雷于自己妻子去世之后的创作,悲伤的情感溢于言表,而往日的甜蜜却不能忘怀,在钢琴一开始坚定又冰冷的同音反复中,大提琴奏出沉重而悲痛的旋律,随后,甜蜜往事的音乐主题在钢琴和大提琴中交互出现,整首作品的音乐混杂着甜蜜与痛苦,也反映着作曲家无力对抗的内心。在这首作品中,无论是一开始的独舞,还是随之而来的齐舞,都是用身体表现着痛苦与绝望的情感。
圣桑《热情的快板》作为第一个节目中的最后一首作品,整首音乐作品充满了皎洁和灵动,拥有着孩童般的热情,欢快的大提琴声在钢琴轻巧的音型伴衬下,有趣又浪漫,从渐弱到渐强,以及主题的不断反复,都是情感的上升,是情绪的不断积累,是淡然的心弦,感受着春季的暖阳。
第二至第三个节目为钢琴独奏,吴少杰博士(下文简称吴博士)选择了德彪西的《版画——雨中花园》和《意象集:第一集——水中倒影》,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版画——雨中花园》所带来的是雨点轻声滴答的感觉,是在一片朦胧迷雾中在小路上行走的感觉,大提琴在“6、7” 音清脆的打弦声中体现着旋律走向,清晰而活泼,好似在雨中跳跃。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不断跑动,展示着音乐画面从雨点到大雨,再到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欢悦。德彪西的《水中倒影》[2]是德彪西对荒芜人野的追忆,那儿有飘曳的树枝,朦胧的月色,淡淡的轻风,潺潺的流水,在种种自然元素交织之中,他陷入了无尽的音乐想象。笔者认为,平行五八度、增减三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多重切分节奏等,都是印象主义所表达的朦胧与缥缈的基石。德彪西的作品总是清晰的,即使是朦胧的音响效果,也从来不是混乱的声响。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3]采用了清晰的节奏和有力的重音,使得音乐拥有着粗狂,直率、活跃的性格,旋律则是简练、淳朴、跳跃的。敲击性的旋律始终贯穿全曲,柔和的副部主題穿插其中,极具衬托性。三首作品,三种情感,是作曲家,是演奏家,抒写几卷云烟故事,带来一段似水年华。
整场音乐会中,吴博士的钢琴演奏无疑是亮眼的,在处于伴奏地位时,处理得当,丝毫不会抢掉主旋律的风头,而在独奏作品中,吴博士的钢琴水平也是大放异彩的,是每个音的细致处理,才使得音乐在适度的节奏、旋律中肆意流淌,让人为之惊叹与着迷。
广西艺术学院的黄鹏老师作为特邀嘉宾演奏了小提琴名曲《爱的致意》与《查尔达什》。《爱的致意》是黄鹏老师与俄罗斯舞者的即兴演绎,舞者身着一袭白衣,优美的伸展着身体,在舞台上白光的照耀下,宛若天使在舞蹈,她是喜悦的,是充满希望的。《查尔达什》作为一首技巧性的作品从流传至今已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小提琴在中高音区欢乐的跑动,旋律轻快活泼,让人感叹技巧的同时,也陷入音乐美中无法自拔。
上半场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提琴与钢琴共同演奏马斯涅的《沉思》,小提琴曲《沉思》是歌剧《黛伊丝》中的一段插曲,歌剧中此段表现的是黛伊丝在忏悔与沉思,在这首作品中,大提琴、钢琴与双人舞合作,乐声舒缓轻柔,如微风拂过,思绪随着琴声飘浮,感受着内心的平静,一男一女两位舞者身着黑衣,舞动着,胶着着,男舞者深情的眼神,粘在女舞者身上,不管两人的距离是远是近,他们的心神是交融的,缠绵的,婉转的,如冥想时的思绪,时而虔诚宁静,时而汹涌激荡。
二、浮世清欢
下半场的开场曲目是舒曼:钢琴与大提琴,五首民谣风格小品,作品号102号,分别是Ⅰ.幽默的舞蹈,Ⅱ.慢板,Ⅲ.快板,Ⅳ.不太快的,Ⅴ.强,独舞分别在Ⅱ.慢板和Ⅳ.不太快的这两个乐章中加入。Ⅰ.幽默的舞蹈是一首农民舞曲,采用错位的节奏,有趣的变化,绚烂的色彩,诙谐逗趣,加之偶然的休整,都展示着舒曼音乐活泼俏皮的性格。Ⅱ.慢板是一首摇篮曲,大提琴好似一位温厚的老者在摇篮曲中寄托着对孩童健康长大的心愿,舞者在音乐中慢慢舒展开肢体,如新生儿般含苞待放。Ⅲ.快板音乐充斥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不规则的乐句像是人的呢喃声,在中段的弥撒音乐中思绪如拨开云雾般慢慢清晰。Ⅳ.是不太快的作品,音乐忧郁柔美,却始终饱含坚定的力量,舞蹈由男性舞者陈琪编导展示,通过极具对比的舞蹈,展现着音乐中迸发的力量。Ⅴ.强,每一个音符都强大有力,乐曲通过采用敲打弓弦的做法,使得音乐细腻多变却不失硬朗的风格。民谣风格的小品,始终是轻松愉快的,仿佛在这如水的岁月、如水的光阴之中,返璞归真,温暖相依。
随之而来的是三首抒情小品, 圣桑的《天鹅》意境深邃,感情真挚,舞者用肢体模仿着天鹅的姿态,从睡梦到展翅,天鹅是时刻优美、高洁的,大提琴与钢琴的配合让人忘却其中,大提琴在中音区轻柔而舒缓地行进着,情绪在音乐声中起伏,感受着视觉与听觉共同展示着舒适、安详的美。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音乐从一开始便让人陷入深深的怀念与淡淡的哀愁之中,回忆是甜蜜的,而大提琴的揉弦暗示着甜蜜中还有些许的辛酸,母亲轻哼摇篮曲哄孩童入睡,这个画面是美好的,但怀念却充斥着淡淡的忧伤。约翰·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从音乐响起之时,画面便如电影一般一帧帧地在脑海中放映着,大提琴时而低吟浅唱,时而高亢激昂,钢琴在旁深深浅浅地附和着,音乐在跌宕起伏的旋律声中慢慢走远,舞蹈中充满了凄凉和悲愤,舞者手撑地180度旋转,突然的跪地,双手的举天,半蹲,都体现出内心的无助,氤氲的气氛一直弥漫全曲,仿佛是看不到的希望与走不到尽头的内心。
音乐会的压轴节目是皮亚佐拉的《大探戈》,音乐伴随的是情绪饱满的双人舞,如火一般炙热。这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舞曲,复杂的节奏,快慢快的三大段落,狂野放荡,激情喧嚣,俄罗斯的女舞者身穿一袭红裙,与男舞者时而相拥,时而分离,双人舞是缠绵且自由的。最让笔者感触的应该是这首音乐作品中段略带孤独忧伤的旋律,女舞者蜷曲着身体坐在凳子上静静看向一侧,那一刻,整个音乐厅仿佛只剩舞者一人,她在思索,她在等待,宛若风华绝代的女子,在回忆着人生的悲喜消磨。这短短的一段慢板,真是十分迷人。
舞者在大提琴与钢琴的乐声中用独特的代表性舞蹈动作一一谢幕,十分活泼灵动。
三、瑕瑜互见
这是一场不完美的音乐会,有创新,也有些许的遗憾。
(一)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形式是新颖的,也是十分讨巧的。音乐会的编排者或许是考虑到大提琴独奏音乐会是一种比较单薄的表演形式,只能从听觉上吸引着观众,从而加入了舞蹈元素,让这场音乐会成为了视听的盛宴。
(二)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大提琴的演奏过程中加入了电子乐器,这种脚踩钮由两个白色的圆形钮组成,放置于演奏者的右脚下边,陈老师在整场音乐会中都加入了这一配件,用以改变调性,或是增加音乐的声音效果。从传统曲目的演奏,到古典乐与爵士乐相结合的新作品,然后走向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陈老师不断将新的音乐元素和形式加入到演出中,都推动着音乐舞台的繁荣发展。
(三)透过整场音乐会的编排,我们会发现,虽是现代舞,音乐家与舞者在共同商议后,都选择了一些慢速和中速的作品,作为乐舞来结合展示,或许是担心快速的作品与强烈的现代舞结合会让观众无法一时适应,笔者认为整场音乐会的编排是成功的,是引人入胜的,是毫不突兀,且连贯的,笔者认为在编排方面这场音樂会是成功的。
(四)舞台两侧的大屏幕上会在每首作品出来之时,播放演奏家与舞者对于该作品的理解,这一点是十分可取的,这个前期工作十分有助于观众去理解作品,对于音乐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即兴演出固然十分有新意,错误可以被理解,但却应该努力避免,无论是演奏或是演出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是环环相扣。
(六)关于音响,音乐厅在此方面仍然有些缺失。作为主奏乐器的大提琴,在摆置了话筒的情况下音量仍然比较小,音量对于聆听音乐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缘来缘去
乐与舞结合的音乐形式,是十分可取的,相较于单一的演奏会或者是舞蹈专场,乐舞形式的音乐会具有多样性,是艺术在这个时代不断发展的结果。乐舞的现场性特点,对舞者和音乐家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顾及自己的部分,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合作伙伴的动向。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单一性或是结合的形式,都是值得观看与学习的。令人惊奇的是,在观众席中,有一个身着舞裙的小姑娘,一直跟随台上的音乐与舞者舞动,毫无胆怯,大方快乐,台上台下交相辉映,让人欣喜。笔者认为,这是音乐的力量,是音乐家与舞者共同赋予的,此行此景展示着音乐的普及性特征。
意犹未尽的是舞之余韵,音之余味。无论是单人舞,双人舞,群舞,又或是独奏,合奏,整场音乐会给笔者带来的感觉是刚刚好,一切都是那么严丝合缝,让人惊喜。最喜爱的莫过于钢琴那恰恰适度的伴奏声音,不争不抢,在有限的情感起伏中全力表达;大提琴一直稳稳当当地处理着一首又一首的作品,舒缓而轻巧,让人应接不暇;更惊喜的是舞者不遗余力的展现,拼劲全力地用肢体展示着技巧与情感,让人为之吸引,为之动容。三者相依相伴,交相辉映。
一场音乐会,三位演奏家,六位舞者共同演绎,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十分惊喜,难以忘却。
注释:
[1]玲 玲,韩 利.皮亚佐拉音乐作品与演奏技术分析——以《遗忘》《自由探戈》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2):127—130.
[2]吴晓曦.德彪西《水中倒影》音乐本体综述[J].北方音乐,2016,36(22):51—52.
[3]李 卓.简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音乐本体分析与演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00.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