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结构的楼房建筑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支模技术作为高层建筑的必用手段,被更加广泛的采用。然而,由于是高层作业,其危险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支模施工存在的危险问题进行分析,以得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 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
住建部的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高支模是指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建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的越来越重视,很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出台、完善,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高支模作为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程,其安全事故仍是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我将对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
1高支模施工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的存在问题
第一,对高支模施工方案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对高支模的施工方案认识不足,为了减少麻烦,没有切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而直接采用以往的高支模施工的成功经验方案。由于不切合实际,对施工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第二,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不合格,导致出现问题。
有的单位虽然也制定了高支模施工方案,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投入技术力量,其编制的方案完全不合格。不仅形式不规范,而且内容也是胡乱拼凑,数据计算出现偏差,整个方案显得很混乱,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形式上的工作。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个方案不仅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会对施工人员造成误导,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高支模材料和支架搭设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搭建高支模的材质不符合要求。
在市场上进行采购的钢管,其标准应该是48×3.5,然而实际上,很多钢管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其厚度仅为2.8至3.0mm。钢管壁的厚度降低,导致其轴向抗压能力大概下降了15%。而在对高支模施工方案的支撑模板进行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弯曲变形,而按直线钢管来计算,实际上钢管弯曲后会大大降低其承载能力。除了钢管壁的厚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外,还会出现钢管材料周转次数多,保养不当,导致部分锈蚀严重、有裂缝等等问题,这些不合格的搭建材质,根本不能保证高支模的安全。
第二,高支模支架的搭设存在问题。
一是在底部设置上,对于立杆基础的土层,施工人员未进行夯实处理,导致基础高低不平。或者在立杆底部没有设置底座, 或上托当作下托使用,直接影响立杆的稳定性;二是立杆的间距、横杆的步距、纵横排数等方面,没有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导致支架的承载力不够,造成支架失衡而坍塌;三是扫地杆与地面距离大多超出规范要求的200至300mm,纵横水平拉杆由于梁板立杆模数不统一,无法拉通形成整体,导致整体抗倾覆能力不强;四是架体的结构方案和节点措施不合理。如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的间距不同步,使水平杆无法拉通,剪刀撑无法正常设置,板与梁交接处模板构造不可靠,不明确等。
1.3施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对于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不少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松懈,安全责任难以得到落实。使高支模施工从方案编制、审核到材料检验、支架搭建、验收、浇筑、施工监测、支架拆除及制定应急预案等全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也不进行彻底的检查,以致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第二,由于在建筑行业中,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大,以致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往往使用临时人员和农民工。从整体上来说,这类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和教育培训都不到位,加之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出现安全事故就在所难免。
1.4安全监督存在问题
第一,有的监理单位由于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或主要管理人员不能到岗,在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未能进行全力监管,这是导致高支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有的工程虽然编制高支模施工专项方案,并且还经过了专家的论证,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将高支模工程纳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控范围,导致安全监督不力。
2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对高支模编制方案的重视
高支模施工项目监管人员应该提高对方案编制的重视程度。在方案编制前, 首先应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实际,与操作队伍进行讨论,以求统一意见;然后,再对方案进行验算检查,以防止到时出现方案与现场施工脱节、不能指导施工流程等问题;最后,在高支模搭建之前,还要保证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队伍进行完全、彻底的安全技术交底,以保证方案编制的实效性。
2.2保证高支模的材料和搭建符合要求
要加强对对高支模材料的质量的控制。脚手架钢管质量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中的规定,扣件质量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中的规定,没有质量证明的材料不得入场。对于已经变形、有裂缝的支架材料,应该及时更换。
在支架搭设前,要对支架主构件和托座的正常高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当预计会出现螺杆超长的情况时,应提前在支承面标高上作分段的调整,避免支撑系统承载力的降低。对超长的螺杆采取纵横拉设水平杆的临时加固措施, 并对立杆的承载力进行相应的折减。
进行高支模搭建的时候,要把安装垂直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采用经纬仪或者线锤进行监测,确保支架系统的安全性。要夯实平整原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浇筑混凝土垫层的方法,或者铺设钢、木,以保证地基的平整性。在支撑系统的设计中,尽量使梁、板的立杆或门架排设时纵横间距一致或模数统一;搭设前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的立杆或门架排设要求进行放线,使立杆或门式架纵横排列形成整体。
2.3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第一,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选择。高支模的搭建工作是重要控制环节,搭建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后续钢筋、混凝土施工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高支模施工必须由专业队伍来进行。因此,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选择。
第二,坚持三级教育及安全学习培训制度。要在新阶段背景下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其特殊工作能力成为必须步骤。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做好安全交底记录,并将交底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作业工人,使每一个职工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4建立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
第一,将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分工。按照 “谁督办、 谁验收、 谁销号、 谁负责” 的原则, 建立事故隐患督办及整改责任制, 一级对一级负责。重点推动施工企业、 监理单位落实隐患整改的主体责任。
第二,高支模搭设完毕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安监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高支模使用期间应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并应延续至混凝土浇筑终凝后,监测频率为 20至30分钟一次,当支架变形达到预警值,或发现支架松动有异常响声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和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第三,建立电子信息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在新阶段背景下,我们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有条件的地区项目可实施远程监控。
结束语
安全生产无小事。在高支模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管理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把安全管理的对策落实到位,确实保证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題与对策[J].门窗,2012(09)
[2] 刘锦和,冯启浩,霍庆华.浅谈高支模施工中的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4)
关键词:高支模 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
住建部的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高支模是指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建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的越来越重视,很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出台、完善,有效地减少了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高支模作为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程,其安全事故仍是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我将对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对策。
1高支模施工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的存在问题
第一,对高支模施工方案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对高支模的施工方案认识不足,为了减少麻烦,没有切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而直接采用以往的高支模施工的成功经验方案。由于不切合实际,对施工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第二,高支模施工方案编制不合格,导致出现问题。
有的单位虽然也制定了高支模施工方案,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投入技术力量,其编制的方案完全不合格。不仅形式不规范,而且内容也是胡乱拼凑,数据计算出现偏差,整个方案显得很混乱,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形式上的工作。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个方案不仅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会对施工人员造成误导,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高支模材料和支架搭设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搭建高支模的材质不符合要求。
在市场上进行采购的钢管,其标准应该是48×3.5,然而实际上,很多钢管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其厚度仅为2.8至3.0mm。钢管壁的厚度降低,导致其轴向抗压能力大概下降了15%。而在对高支模施工方案的支撑模板进行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弯曲变形,而按直线钢管来计算,实际上钢管弯曲后会大大降低其承载能力。除了钢管壁的厚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外,还会出现钢管材料周转次数多,保养不当,导致部分锈蚀严重、有裂缝等等问题,这些不合格的搭建材质,根本不能保证高支模的安全。
第二,高支模支架的搭设存在问题。
一是在底部设置上,对于立杆基础的土层,施工人员未进行夯实处理,导致基础高低不平。或者在立杆底部没有设置底座, 或上托当作下托使用,直接影响立杆的稳定性;二是立杆的间距、横杆的步距、纵横排数等方面,没有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导致支架的承载力不够,造成支架失衡而坍塌;三是扫地杆与地面距离大多超出规范要求的200至300mm,纵横水平拉杆由于梁板立杆模数不统一,无法拉通形成整体,导致整体抗倾覆能力不强;四是架体的结构方案和节点措施不合理。如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的间距不同步,使水平杆无法拉通,剪刀撑无法正常设置,板与梁交接处模板构造不可靠,不明确等。
1.3施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对于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不少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松懈,安全责任难以得到落实。使高支模施工从方案编制、审核到材料检验、支架搭建、验收、浇筑、施工监测、支架拆除及制定应急预案等全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也不进行彻底的检查,以致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第二,由于在建筑行业中,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大,以致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往往使用临时人员和农民工。从整体上来说,这类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和教育培训都不到位,加之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出现安全事故就在所难免。
1.4安全监督存在问题
第一,有的监理单位由于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或主要管理人员不能到岗,在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未能进行全力监管,这是导致高支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有的工程虽然编制高支模施工专项方案,并且还经过了专家的论证,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将高支模工程纳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控范围,导致安全监督不力。
2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对高支模编制方案的重视
高支模施工项目监管人员应该提高对方案编制的重视程度。在方案编制前, 首先应该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的实际,与操作队伍进行讨论,以求统一意见;然后,再对方案进行验算检查,以防止到时出现方案与现场施工脱节、不能指导施工流程等问题;最后,在高支模搭建之前,还要保证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队伍进行完全、彻底的安全技术交底,以保证方案编制的实效性。
2.2保证高支模的材料和搭建符合要求
要加强对对高支模材料的质量的控制。脚手架钢管质量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中的规定,扣件质量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中的规定,没有质量证明的材料不得入场。对于已经变形、有裂缝的支架材料,应该及时更换。
在支架搭设前,要对支架主构件和托座的正常高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当预计会出现螺杆超长的情况时,应提前在支承面标高上作分段的调整,避免支撑系统承载力的降低。对超长的螺杆采取纵横拉设水平杆的临时加固措施, 并对立杆的承载力进行相应的折减。
进行高支模搭建的时候,要把安装垂直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采用经纬仪或者线锤进行监测,确保支架系统的安全性。要夯实平整原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浇筑混凝土垫层的方法,或者铺设钢、木,以保证地基的平整性。在支撑系统的设计中,尽量使梁、板的立杆或门架排设时纵横间距一致或模数统一;搭设前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的立杆或门架排设要求进行放线,使立杆或门式架纵横排列形成整体。
2.3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第一,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选择。高支模的搭建工作是重要控制环节,搭建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后续钢筋、混凝土施工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高支模施工必须由专业队伍来进行。因此,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选择。
第二,坚持三级教育及安全学习培训制度。要在新阶段背景下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其特殊工作能力成为必须步骤。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做好安全交底记录,并将交底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作业工人,使每一个职工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4建立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
第一,将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分工。按照 “谁督办、 谁验收、 谁销号、 谁负责” 的原则, 建立事故隐患督办及整改责任制, 一级对一级负责。重点推动施工企业、 监理单位落实隐患整改的主体责任。
第二,高支模搭设完毕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安监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高支模使用期间应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并应延续至混凝土浇筑终凝后,监测频率为 20至30分钟一次,当支架变形达到预警值,或发现支架松动有异常响声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和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第三,建立电子信息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在新阶段背景下,我们应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有条件的地区项目可实施远程监控。
结束语
安全生产无小事。在高支模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管理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把安全管理的对策落实到位,确实保证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新阶段背景下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題与对策[J].门窗,2012(09)
[2] 刘锦和,冯启浩,霍庆华.浅谈高支模施工中的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