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质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的精神以及严谨扎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结合义务教材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不论把其他方面强调到何种程度,知识的传授总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但是,传授怎样的知识是值得讲究的。目前,有些课堂教学不是在生物知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指示下传授知识及学科思维方式上下功夫,使学生获得逐层次、综合的教学知识系统,而是注重考试的知识点,使学生获得零碎的生命现象及其解释的知识层次,于是学生死背书本,单纯的机械记忆,获得支离破碎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从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认识。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中最常用、最基础、学生能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最普通生物常识及科学史知识,重要的生物概念和规律等。
其次,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在动作中完成的。野外观察、采集、实地参观、种植与饲养、课堂实验与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会使用生物仪器及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观察生命现象并清晰地表述。以上技能的获得,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受到啟蒙教育。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最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实验方法、分析、概括方法、简单推理方法,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其中,观察、实验方法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1、观察方法
观察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是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材料所必需的,是研究人员收集事实最常用的方法,生物学更注重观察。在教学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观察目的;(2)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3)采用适当的观察手段;(4)观察完毕后要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如:观察“叶结构横切面”永久性装片时,我让学生先预习实验,明确该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借助于显微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肉部分,从细胞的形状、排列状况、细胞内含叶绿体多少等方面,对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各自特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构成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这一重点知识。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启发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实验方法
实验是生物科学中的另一种基木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涉及初中生物的实验方法有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生物实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不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安排实验,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现象观察并收集资料、数据再进行分析思考、科学抽象,概括或归纳出结论。
三、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知识、技能、智力和其他能力的综合作用下,能首创出来的本质力量。创新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学生物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想象、思考能力的培养,把表面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把混在一起的事物分解开来,学生独到见解、实验材料的取代和实验步骤的改进都属于创新能力之列。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若用米汤代替面粉作实验材料,则操作便简单多了,现象也很明显。又如:“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在做检测二氧化碳增多的实验时,是把广口瓶内的气体赶到盛石灰水的试管中,必须用一个合适的带孔的橡皮塞塞紧瓶口才行,这比较困难。为此,有的学生课余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先把等量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罐头瓶中,然后在瓶口内分别悬挂用纱包好的干种子、萌发的种子,拧紧瓶盖,一段时间后,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二氧化碳是否增多了。此法简单,不受广口瓶的限制,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有一种实验是自己做出来的成功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
四、加强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诚实、友爱、坚持真理是科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尊重事实,信赖证据,服从真理,有错必纠,把这些品质的培养渗透到生物教学中。(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生读了《李时珍的故事》,就应使学生知道李时珍之所以能写出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通过认真阅读前人的医药书籍,实地考察,向他人学习、刻苦研究,反复修改,花了30年的功夫才写成的。我们就应该学习他对待科学认真钻研,反复论证,实事求是的态度。(2)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不敷衍了事,在观察现象记录结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生物》教材的探究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的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合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环境。
无疑,生物课堂展现出更广阔的育人空间。通过以上努力,期望能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塑造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使现在的初中生成为21世纪的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一、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不论把其他方面强调到何种程度,知识的传授总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但是,传授怎样的知识是值得讲究的。目前,有些课堂教学不是在生物知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指示下传授知识及学科思维方式上下功夫,使学生获得逐层次、综合的教学知识系统,而是注重考试的知识点,使学生获得零碎的生命现象及其解释的知识层次,于是学生死背书本,单纯的机械记忆,获得支离破碎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从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认识。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中最常用、最基础、学生能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最普通生物常识及科学史知识,重要的生物概念和规律等。
其次,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在动作中完成的。野外观察、采集、实地参观、种植与饲养、课堂实验与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会使用生物仪器及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观察生命现象并清晰地表述。以上技能的获得,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受到啟蒙教育。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最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实验方法、分析、概括方法、简单推理方法,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其中,观察、实验方法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1、观察方法
观察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是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材料所必需的,是研究人员收集事实最常用的方法,生物学更注重观察。在教学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观察目的;(2)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3)采用适当的观察手段;(4)观察完毕后要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如:观察“叶结构横切面”永久性装片时,我让学生先预习实验,明确该试验的目的是什么,借助于显微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肉部分,从细胞的形状、排列状况、细胞内含叶绿体多少等方面,对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各自特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构成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这一重点知识。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启发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实验方法
实验是生物科学中的另一种基木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涉及初中生物的实验方法有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生物实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不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安排实验,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现象观察并收集资料、数据再进行分析思考、科学抽象,概括或归纳出结论。
三、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知识、技能、智力和其他能力的综合作用下,能首创出来的本质力量。创新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学生物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想象、思考能力的培养,把表面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把混在一起的事物分解开来,学生独到见解、实验材料的取代和实验步骤的改进都属于创新能力之列。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若用米汤代替面粉作实验材料,则操作便简单多了,现象也很明显。又如:“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在做检测二氧化碳增多的实验时,是把广口瓶内的气体赶到盛石灰水的试管中,必须用一个合适的带孔的橡皮塞塞紧瓶口才行,这比较困难。为此,有的学生课余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先把等量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罐头瓶中,然后在瓶口内分别悬挂用纱包好的干种子、萌发的种子,拧紧瓶盖,一段时间后,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二氧化碳是否增多了。此法简单,不受广口瓶的限制,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有一种实验是自己做出来的成功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
四、加强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诚实、友爱、坚持真理是科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尊重事实,信赖证据,服从真理,有错必纠,把这些品质的培养渗透到生物教学中。(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生读了《李时珍的故事》,就应使学生知道李时珍之所以能写出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通过认真阅读前人的医药书籍,实地考察,向他人学习、刻苦研究,反复修改,花了30年的功夫才写成的。我们就应该学习他对待科学认真钻研,反复论证,实事求是的态度。(2)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不敷衍了事,在观察现象记录结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生物》教材的探究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的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合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环境。
无疑,生物课堂展现出更广阔的育人空间。通过以上努力,期望能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塑造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使现在的初中生成为21世纪的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