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千世界万象纷繁,但剥去其表象,洞察其本质,则会发现事物之间往往存在关联。这是我在阅读哲理书籍和观察大千世界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把这一结论应用于数学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体会思维拓展的乐趣。
高中阶段涉及的数学定理难度颇高,知识点众多,解题思路千变万化。面对具有挑战性的茫茫题海,如何快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是关键。
如何构建有效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快速定位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再在脑中激活相应的定义、定理或公式,并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
我结合四道数学题,具体讨论如何使用洞察关联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形成解题思路。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题型巧用关联法
不等式的基本考点多为相对简单的不等式求解集,但也有灵活变通的题型。如果注意洞察题与题之间的关联,解题效率会大大提高。
题1:不等式-2x2 x 3<0的解集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求解思路为:将-2x2 x 3=0求解得出等式的根,再结合该等式对应的抛物线在坐标图中的开口方向(如下图),进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1}。
题2:不等式ax2 5x-2>0的解集是{x|■0的解集是_________。
解析:该题属于灵活变通类题型,题眼在于求出a的数值。如果求出a后,把a的数值代入ax2-5x a2-1>0后,则解题套路与题1一模一样。而在求a的数值时可逆向運用题1的解题思路。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解:由不等式的抛物线特性及第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知,a<0,且■、2是方程ax2 5x-2=0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解得a=-2。所以可将ax2-5x a2-1>0化为2x2 5x-3<0,即(2x-1)(x 3)<0,类比题1的解题方法,易解得﹣3 二、等比/等差数列题型巧用关联法
等比/等差数列对学生而言一直都是难点,但当学会运用关联法,洞察到题与题的本质联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题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解法一:本题的直观解法为使用求和公式(易知公比不是1,可使用求和公式):
■=48 ①
根据已知条件
■=60 ②
通过②÷①得:1 qn=■,即qn=■ ③
③代入①得■=64
∴S3n=■(1-q3n)=64(1-■)=63
解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即:■=■=q。代入Sn、S2n值,可得S3n=63。
本题考点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其应用。解法一套用求和公式解答。解法二则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答,该解法简洁省时,更巧妙。在本题的基础上,请观察下题。
题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Sn=6,S2n=21,求S3n。
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Sn,S2n-Sn,S3n-S2n仍成等差数列,即(S3n-S2n )-(S2n-Sn)=(S2n-Sn)-Sn=d。代入Sn、S2n值,可得S3n=45。
题4与题3同属数列题,因此也可直接运用数列的性质求解。题4直接运用数列性质求解,更省时省力。
在数学题海中,很多题目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能洞察其中的关联,就相当于一眼识破了其中的解题秘密,这样就能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拓展出新的解题思路。
“洞察关联,拓展思维”,这是我们学好数学应牢记的心法正道。
高中阶段涉及的数学定理难度颇高,知识点众多,解题思路千变万化。面对具有挑战性的茫茫题海,如何快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是关键。
如何构建有效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快速定位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再在脑中激活相应的定义、定理或公式,并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
我结合四道数学题,具体讨论如何使用洞察关联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形成解题思路。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题型巧用关联法
不等式的基本考点多为相对简单的不等式求解集,但也有灵活变通的题型。如果注意洞察题与题之间的关联,解题效率会大大提高。
题1:不等式-2x2 x 3<0的解集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求解思路为:将-2x2 x 3=0求解得出等式的根,再结合该等式对应的抛物线在坐标图中的开口方向(如下图),进而得出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1}。
题2:不等式ax2 5x-2>0的解集是{x|■
解析:该题属于灵活变通类题型,题眼在于求出a的数值。如果求出a后,把a的数值代入ax2-5x a2-1>0后,则解题套路与题1一模一样。而在求a的数值时可逆向運用题1的解题思路。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解:由不等式的抛物线特性及第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知,a<0,且■、2是方程ax2 5x-2=0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解得a=-2。所以可将ax2-5x a2-1>0化为2x2 5x-3<0,即(2x-1)(x 3)<0,类比题1的解题方法,易解得﹣3
等比/等差数列对学生而言一直都是难点,但当学会运用关联法,洞察到题与题的本质联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题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解法一:本题的直观解法为使用求和公式(易知公比不是1,可使用求和公式):
■=48 ①
根据已知条件
■=60 ②
通过②÷①得:1 qn=■,即qn=■ ③
③代入①得■=64
∴S3n=■(1-q3n)=64(1-■)=63
解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即:■=■=q。代入Sn、S2n值,可得S3n=63。
本题考点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其应用。解法一套用求和公式解答。解法二则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答,该解法简洁省时,更巧妙。在本题的基础上,请观察下题。
题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Sn=6,S2n=21,求S3n。
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Sn,S2n-Sn,S3n-S2n仍成等差数列,即(S3n-S2n )-(S2n-Sn)=(S2n-Sn)-Sn=d。代入Sn、S2n值,可得S3n=45。
题4与题3同属数列题,因此也可直接运用数列的性质求解。题4直接运用数列性质求解,更省时省力。
在数学题海中,很多题目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能洞察其中的关联,就相当于一眼识破了其中的解题秘密,这样就能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拓展出新的解题思路。
“洞察关联,拓展思维”,这是我们学好数学应牢记的心法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