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之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了。我和赘肉代表的命运有过抗争,但更多是妥协,一次次迁就
  心灰意冷。十二月,上帝还把一只鸣蝉塞进我的耳朵,虽然还小
  虽然,它只停于右侧,只是生活所用的钝刀子的一种。
  它是叫抑郁的病,還是杞人的病?哪一年,它会被我养大,并且占据
  并且,长成繁殖的骨头?……
  一年了,我平静生活,却品尝着较之以前更多的炎凉、耻辱和痛苦
  我所携带的假面型号略小,和他们的不同。
  思想是一剂毒药,悲悯也是,恐惧更是,麻木已经管辖了我的舌头
  但我所携带的假面型号略小,仅遮住一半儿,妻子说
  “你比以前更爱哭了。也更容易,在墙角处愤怒。”
  一年了,我还在书写,在电脑前发呆,把懒惰与勤奋粘成粗糙的镍币
  一年了,我也还在玩“暗黑破坏神”的旧版游戏——之所以
  将它们并提,是因为二者消耗的时间基本一样,更重要的,
  是另外的相似:
  我在重犯刚犯的错误,仿佛被某人的大手扼住脖颈
  向上的瓶口让人窒息。“我是否的确缺乏才能?我呆板的存在
  是否会像另一层沙,在时间的风口注定虚无?”
  “我不怕失败,只是……”怎么会,我怕,这得承认,尽管不甘
  我怕失败于平庸,它已经取走半生,接下来,依然是
  我怕失败于平庸,反抗它,只是证明了它的强大,以及自欺的荒谬
  一年来,我在患失和可能之间荡着秋千,不敢轻易松手
  一年来,我将自己分开,分成儿子、父亲、丈夫、下属、读者和诗人
  然后,我再给它们分配定语,按照规则需要的配比:
  将狂妄的部分交给火焰,将热情和痛苦交给僵硬的颈椎
  向父亲和他们低头,向儿子和他们让步,躲避黑暗也躲避光
  包括一切有力量的事物。当然,这一年
  我也在暗中,和父亲他们争吵,承担虚拟的罪与真实的罚
  把蛇芯上的汁液一次次吐出,又一次次吞回到腹中
  这一年,软壳蜗牛的习性进一步发挥,背负的房子并不阻挡暗箭
  而是,更多地接受。时间的车轮总那么快,宽大而厚重
  即使我有过试图——
  这一年,我曾幻想转折,幻想过蜜蜂的蜜而不是尾部的刺,
  幻想狐狸丢下多余的坚果,雾霾下的冬天并不太冷。
  这一年,我面对不同的水流,它湿到了鞋子但没有将我冲走。
  这一年,我还在收拢星光和灰烬,保持着
  虚荣的虚荣、虚荣的天真和虚荣的自尊
  在新的一年里,它可能,依然是我可依靠的支撑。这一年
  我还未能攀到树上,脚趾,却已被树皮硌得生疼……
其他文献
杨桦 广西融水县人,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2015年开始学习小小说写作,有小小说在《百花园》《金山》《三月三》《柳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小小说人选《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和《活字纪2016年佳作选》。小小说《斗马》获“靖江王城杯”第十届广西小小说奖优秀作品奖。  四爷的金牙  最近,四爷又镶了颗金牙。  如今,就是有钱人,都不时兴镶金牙了。四爷不但不算有钱人,还比较穷,至少从表面看是这样的,但他偏就喜
期刊
于淼淼 笔名原非。沈阳人,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士,法国INSEAD工商管理硕士。现居新加坡,就职于金融机构,业余码字爱好者。获新加坡STCLA文学奖诗歌三等奖(2001),新加坡国家金笔奖诗歌二等奖(2015),短篇小说《消失的钟》获新加坡国家金笔奖小说一等奖(2017)。《鸟记》中英文收录于诗集《From Walden to Woodlands》。与先生共同举办《Meandering with
期刊
穿过那条斑驳的青石板小路,若是雨天不小心踩到一块松动的石板,便会有浑浊的污水从地底溅起,似乎是抱怨,又似乎是出人头地的喜悦。巷子两边的旧式楼房在附近是很常见的,大约是上世纪末的老房子。传统的木窗,一眼便能看到几扇没了玻璃却也捂得严严实实、花花绿绿的窗口。向左拐进小巷的另一端,进一个旧旧的楼道,没有感应灯,微弱的光亮在这样一个阴雨天匍匐瑟缩着,显得凄怆又黯淡。楼道的每个角落都堆满了杂物,甚至一瞥眼就
期刊
这段白露河南岸是起伏的黃土丘,这个村却叫着白岗。岗的土是黄色,岗的高坡低洼林密草茂,叫白岗,也只有一户姓白的人家。白家没有了父亲,母亲像专来世上煎熬病痛的,骨瘦如柴,裹在一件大破袄子里。憨子是白家唯一的孩子,也是能出门跑腿办事的孩子。比如他知道什么时候到村卫生室给母亲拾药,站在卫生室门口,不说话,也不进去,医生忙完了,才抬起头看看他:憨子,你妈药又吃完了?憨子傻笑笑,算是回答了。  村里只有一个男
期刊
自从和老王相識后,我开始喊他王叔。  那是个星期天,我带孩子到小区后面的公园里玩。远远地,从公园的一角传来一阵阵悲悲切切的拉唱声,唱的是现代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的“哭坟”片段。  不知为何,年过四十的我突然对家乡戏迷恋起来,一个人独自做家务事或散步时,都会哼唱两句。还记得年前的一天傍晚,在我居住的前一排的房子里,忽然响起一阵板胡的声音。他拉的是河南豫剧,我料定他一定是家乡人。虽然他(她)拉得断
期刊
郑老先生家的供桌上,供奉的是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两拃长,一拃宽,青澄澄的,五面粗糙,一面打磨得平坦光滑。就在这朝上平坦光滑的一面正中央,凹下一个图形。神圣全在这图形里。郑老先生说深更半夜,这图形里能蹦出一团火来,忽闪忽闪地跳着。  村里没有人相信郑老先生的话。有人想看看这神奇的景象,在他家守过几个夜晚,啥也没看着,只说这老郑骗人。老郑问:你夜里打盹没?打了。那东西神着呢,就那一会呢,小鸟打你头上
期刊
老王因为当兵留在这个城市。后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后来因为儿子结婚,居住不便,分开另过;再后来因为儿子有了儿子,儿子的儿子缺人照料,在儿子的要求下,老王又跟儿子住在一起。  这时的老王刚刚退休,家务和孩子多由老伴照看,老王闲得无聊,就买了把弦子,在家里咿咿呀呀地拉起来。年轻时的老王也算个文艺青年,尤其在部队时经常参加演出。后来转到地方工作,一忙,这个爱好就丢了,一丢几十年,再捡起来,才发现不是一般
期刊
火水灯  在我老家,人们把煤油喊作火水。这很贴切,燃火的水,火水火水,就叫火水。如此,煤油灯也喊作火水灯。  先前,老家跟许多地方一样,没通电,夜晚看东西,除了星月清辉,就得点火水灯了。因此,火水也是各家日用品。大人让顽童握两瓶去打烧酒和火水,出门再三叮嘱:“记住,一斤烧酒二斤火水!”顽童怕忘记,一路念叨“一斤烧酒二斤火水”“一斤两斤”,结果就买回一斤火水二斤烧酒。火水大多用于照明,有时灶里的柴不
期刊
李亚强 甘肃通渭人,大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美文》《星星诗刊》《青年作家》《草原》《山东文学》《延河》《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鹿鸣》《小品文选刊》等刊物,作品入选《2010年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等,曾获第二届河北散文大赛三等奖。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胃里的故乡  我在包头的城中村落脚的时
期刊
他们都知道这属于毁灭,一种慢性的,毁灭,像潮水,  像缓缓扩散着的癌……只有我的母亲后知后觉。只有我  和她一起积聚无效的沙子。我们用它来建筑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当然还有树桩,水泥,疲劳,以及在我们的时间里  已经被融化的那些物质。  他们都知道这是无效的,但却施以援手,递给我们贝壳的锁链,  仿佛有另一个西西弗斯的诞生,哦,她具有了新的母性。  母亲的双腿沉陷在幻觉的海水里。它在生锈,牡蛎撕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