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从整体上把握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要素进行优化升级,以增强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提高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82-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应立足我国文化背景以及高职特点,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和提高就业质量策略,深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高职院校的新发展创造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要素构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对这四个要素进行优化升级,方可增强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为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开辟新路。
一、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关键是要打造专兼结合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专业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基础,更是提高学校就业教师质量的基础。必须保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稳定,在稳定中实现队伍更新,形成合理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保持活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式下,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课教师。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建设。一是发挥本校师资力量的优势,聘请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阅历丰富的政工人员对本校辅导员、专职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相关培训,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二是从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选拔就业指导教师,或从学校辅导员中选拔有志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年轻教师,送至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进行培训。虽然,这些人员是半路出家,但是其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加上与学生们业已建立的感情基础,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是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直接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到本校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四是通过聘请优秀企业经营者、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为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为本校学生提供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而应该在本校师资队伍基础上,走出校门,走进其他兄弟院校,走进广阔的社会天地,努力寻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才。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局限于组建一支具有过硬技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科研队伍,时刻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和学生就业质量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
二、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者,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作用的对象,也是学校就业质量的直接参加者和受益者。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体的接受程度。只有他们乐意接受和善于接受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职业生涯教育,认同新形势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缺乏或者不能有效塑造乐于和善于接受教育价值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地加以引导和激励。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把远大的职业生涯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分成在不同时间内完成的目标,激励他们在具体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这些经过细分之后的目标,促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来,逐渐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纠正思想上的认识偏差,从而促进职业生涯工作的发展,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有效引导和激发高职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必须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实施的过程中,领会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并在社会交往行为上有所体现。
三、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双方传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成效如何,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与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分不开。
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这既包括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又包括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只有把完善的内容和良好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质量插上有力的翅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这需要增强学校主管领导对该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该课程,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需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告别目前该课程被边缘化的状况,要尽快明确该课程的学科属性。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教学要求》的规定,安排不少于38学时的课程,并充分发挥每个学时的最大效能。 其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必须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教学改革。在新的课堂教学形势下,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变迁实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双向交流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自身择业、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再次,构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而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能影响学生的成长。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成长阶段,自制力不强,但可塑性很大。这就需要有效、可行的行为规范作为约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引导和激励。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学生发展素质测评制度,对高职学生实行科学全面的目标管理,在客观、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测评制度下,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学生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丰富学生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多种活动,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和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讲座、演讲、座谈等,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组织多样化、系统化、规模化的职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设计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和把握职业的需求,反思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职业的认识和就业观念。
四、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环境,是能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和客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就是要不断完善和拓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
首先,应推进和深化职业指导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这是完善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的基础,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师资力量、生源条件和硬件设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职业指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指导制度体系,使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特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也更具实效。
其次,应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组织机构良性设置。良性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机构是完善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的重要条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组织保障。必须明确设立相关组织机构的目标,明确这些组织机构的职能。
最后,应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一是吸取国内本科高校职业规划理论的合理因素。借鉴国内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二是吸取西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优秀成分,把握其思维逻辑,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通过培养科研人才,逐渐形成适合本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际的理论。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范畴的因子,以此来改造和革新由西方传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直接为社会输送一线人才的重镇,其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身处社会转型洪流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必须时刻把就业质量放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首位。可以说,探索提高就业质量的新途径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身立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必然与就业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深深扎根于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构,才能为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赵杰民(1982-),男,广西大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王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提高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82-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应立足我国文化背景以及高职特点,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和提高就业质量策略,深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高职院校的新发展创造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要素构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对这四个要素进行优化升级,方可增强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为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开辟新路。
一、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主要是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关键是要打造专兼结合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专业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基础,更是提高学校就业教师质量的基础。必须保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稳定,在稳定中实现队伍更新,形成合理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保持活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式下,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课教师。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建设。一是发挥本校师资力量的优势,聘请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阅历丰富的政工人员对本校辅导员、专职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相关培训,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二是从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选拔就业指导教师,或从学校辅导员中选拔有志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年轻教师,送至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进行培训。虽然,这些人员是半路出家,但是其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加上与学生们业已建立的感情基础,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是通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直接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到本校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四是通过聘请优秀企业经营者、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为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为本校学生提供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而应该在本校师资队伍基础上,走出校门,走进其他兄弟院校,走进广阔的社会天地,努力寻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才。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局限于组建一支具有过硬技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科研队伍,时刻为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和学生就业质量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
二、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者,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作用的对象,也是学校就业质量的直接参加者和受益者。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体的接受程度。只有他们乐意接受和善于接受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职业生涯教育,认同新形势下的职业生涯教育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缺乏或者不能有效塑造乐于和善于接受教育价值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体,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地加以引导和激励。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把远大的职业生涯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分成在不同时间内完成的目标,激励他们在具体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这些经过细分之后的目标,促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来,逐渐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纠正思想上的认识偏差,从而促进职业生涯工作的发展,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有效引导和激发高职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必须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实施的过程中,领会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并在社会交往行为上有所体现。
三、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双方传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成效如何,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与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分不开。
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体。这既包括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又包括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只有把完善的内容和良好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质量插上有力的翅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这需要增强学校主管领导对该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该课程,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需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告别目前该课程被边缘化的状况,要尽快明确该课程的学科属性。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教学要求》的规定,安排不少于38学时的课程,并充分发挥每个学时的最大效能。 其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必须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教学改革。在新的课堂教学形势下,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变迁实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双向交流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自身择业、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再次,构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而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能影响学生的成长。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成长阶段,自制力不强,但可塑性很大。这就需要有效、可行的行为规范作为约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引导和激励。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学生发展素质测评制度,对高职学生实行科学全面的目标管理,在客观、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测评制度下,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学生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丰富学生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多种活动,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和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讲座、演讲、座谈等,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组织多样化、系统化、规模化的职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设计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和把握职业的需求,反思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职业的认识和就业观念。
四、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环境,是能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和客体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就是要不断完善和拓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
首先,应推进和深化职业指导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这是完善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的基础,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师资力量、生源条件和硬件设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职业指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指导制度体系,使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特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也更具实效。
其次,应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组织机构良性设置。良性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机构是完善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体的重要条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组织保障。必须明确设立相关组织机构的目标,明确这些组织机构的职能。
最后,应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一是吸取国内本科高校职业规划理论的合理因素。借鉴国内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的题中之义。二是吸取西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优秀成分,把握其思维逻辑,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通过培养科研人才,逐渐形成适合本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际的理论。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范畴的因子,以此来改造和革新由西方传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直接为社会输送一线人才的重镇,其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身处社会转型洪流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必须时刻把就业质量放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首位。可以说,探索提高就业质量的新途径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身立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必然与就业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深深扎根于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构,才能为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赵杰民(1982-),男,广西大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