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指的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沉积下的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及历史性的遗留物件或者古迹,其必须是由人类生产制造,且参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并不可能重新对其进行创造。所以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及艺术价值,那么这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以便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下文就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具有的影响产生论述。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
文物能够反映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能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进行展示,所以对文物的研究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那么想要开展文物研究,就必须对文物进行保护,文物所处环境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文物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于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
一、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之间的联系
首先,文物只有依靠环境才能够得以保存,比如秦陵兵马俑,其建立在秦始皇的墓穴之中,也正是因为墓穴的封闭性及隐匿性,才导致兵马俑能够历经千年,风韵犹存。其次,环境对文物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文物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若是处于露天环境下,必然受到风吹雨打的侵蚀,导致文物自身受到损伤,若是处于深海之中,还会受到海中生物及水中氧气等物质的影响,导致文物产生氧化反应,若是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文物损坏,比如当前文明的文物狮身人面像,就因为被炮轰导致鼻子受到损伤[1]。
二、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具有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
1、大气环境
空气雖然看不见、摸不着,其在日常生活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气中存在多种复杂的物质,其包裹在文物的四周,会对文物造成全面的影响。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空气中所包含的硫化物质及氮氧化物的数量都不断增加,其一旦与水相融合,就会导致酸雨的出现,酸雨会对文物造成不可修复性的影响,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酸雨不仅会对暴露在地表的文物造成损伤,还会对地下的文物造成损伤,酸雨下落后会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直接腐蚀地下文物。
2、水文环境
古代人大都傍水而居,所以大多数文物也存在于江河湖海之中,且随着山川地形的转变,大量文物也沉积在海底,河流的流速长期对文物进行冲刷,从而导致文物缺损现象的出现。若是水势较急,则会导致文物沉入河底,或者将文物冲走,严重影响文物的完整性。且水质在下渗的过程中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影响,导致文物受到破坏,减少文物的寿命[2]。
3、紫外线环境
紫外线能够与空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机醛,其数量的不断增多加剧文物老化的速率,导致文物丧失本身价值。
4、其他环境
水土流失、地震、火灾、水灾、雷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人文环境
人类是文物的制造者,同样也是对文物造成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人们生产活动数量的增多,直接对历史文物产生了直接的损害。
1、建筑损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追求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建筑建设的不断增加,在进行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物古迹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对各种古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人们在建筑高楼大厦的同时,拆迁了各种古迹建筑,导致城墙被损毁,古老院落被霸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经济指标,会对历史文物进行转移和拆除,从而导致大量文物古迹灭失[3]。
2、复古风的影响
当前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建筑逐渐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人们认为对文物进行修护,对古建筑进行重建,能够有效的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文物,还直接降低了文物自身的价值,人们复古过程中对文物古迹造成的影响,是对历史发展的不尊重,也给后代了解历史发展造成了误区。
三、如何将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相结合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对文物所处的位置划定相应的保护线,以便提供安全可靠的自然环境;其次,需要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并不能舍本逐末,在建筑过程中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坏;再次,政府需要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在掌握文物所处位置的基础上,对文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规划保护,并对有意损毁文物的人员进行惩罚;最后,所有人民都需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需要学习与文物保护相关的知识,从保护环境做起,减少追名逐利的心理,以保护我国历史遗产为主要目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减少复古情节,对文物保护有正确的认识[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文物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或者考古人员的责任,更是我们所有人应尽的义务,由于文物环境会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需要从保护自然环境入手,减少自然灾害,尊重历史遗产,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减少对我国文物古迹的破坏,以便从根本上保护好我国的文物古迹,传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探究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可见善待文物,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以便造福国家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楚云.文物影响评价的法治化路径——解释论和立法论的双线视角[J].学术交流,2017(2):109-114.
[2]郑喜淑.民族文物整理的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藏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2(1):106-109.
[3]张哲,宋朋龙,贺沅平,等.多介质耦合环境下的遗址文物原位保护[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50(11):150-156.
[4]安程,吕宁.故宫内外不可移动文物赋存环境的比较性分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2):147-153.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
文物能够反映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能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进行展示,所以对文物的研究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那么想要开展文物研究,就必须对文物进行保护,文物所处环境对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文物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于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
一、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之间的联系
首先,文物只有依靠环境才能够得以保存,比如秦陵兵马俑,其建立在秦始皇的墓穴之中,也正是因为墓穴的封闭性及隐匿性,才导致兵马俑能够历经千年,风韵犹存。其次,环境对文物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文物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若是处于露天环境下,必然受到风吹雨打的侵蚀,导致文物自身受到损伤,若是处于深海之中,还会受到海中生物及水中氧气等物质的影响,导致文物产生氧化反应,若是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文物损坏,比如当前文明的文物狮身人面像,就因为被炮轰导致鼻子受到损伤[1]。
二、文物环境对文物保护具有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
1、大气环境
空气雖然看不见、摸不着,其在日常生活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气中存在多种复杂的物质,其包裹在文物的四周,会对文物造成全面的影响。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空气中所包含的硫化物质及氮氧化物的数量都不断增加,其一旦与水相融合,就会导致酸雨的出现,酸雨会对文物造成不可修复性的影响,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酸雨不仅会对暴露在地表的文物造成损伤,还会对地下的文物造成损伤,酸雨下落后会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直接腐蚀地下文物。
2、水文环境
古代人大都傍水而居,所以大多数文物也存在于江河湖海之中,且随着山川地形的转变,大量文物也沉积在海底,河流的流速长期对文物进行冲刷,从而导致文物缺损现象的出现。若是水势较急,则会导致文物沉入河底,或者将文物冲走,严重影响文物的完整性。且水质在下渗的过程中会对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影响,导致文物受到破坏,减少文物的寿命[2]。
3、紫外线环境
紫外线能够与空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机醛,其数量的不断增多加剧文物老化的速率,导致文物丧失本身价值。
4、其他环境
水土流失、地震、火灾、水灾、雷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人文环境
人类是文物的制造者,同样也是对文物造成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人们生产活动数量的增多,直接对历史文物产生了直接的损害。
1、建筑损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追求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建筑建设的不断增加,在进行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物古迹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对各种古迹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人们在建筑高楼大厦的同时,拆迁了各种古迹建筑,导致城墙被损毁,古老院落被霸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经济指标,会对历史文物进行转移和拆除,从而导致大量文物古迹灭失[3]。
2、复古风的影响
当前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建筑逐渐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人们认为对文物进行修护,对古建筑进行重建,能够有效的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文物,还直接降低了文物自身的价值,人们复古过程中对文物古迹造成的影响,是对历史发展的不尊重,也给后代了解历史发展造成了误区。
三、如何将文物环境与文物保护相结合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对文物所处的位置划定相应的保护线,以便提供安全可靠的自然环境;其次,需要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并不能舍本逐末,在建筑过程中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坏;再次,政府需要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在掌握文物所处位置的基础上,对文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规划保护,并对有意损毁文物的人员进行惩罚;最后,所有人民都需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需要学习与文物保护相关的知识,从保护环境做起,减少追名逐利的心理,以保护我国历史遗产为主要目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减少复古情节,对文物保护有正确的认识[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文物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府或者考古人员的责任,更是我们所有人应尽的义务,由于文物环境会对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需要从保护自然环境入手,减少自然灾害,尊重历史遗产,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减少对我国文物古迹的破坏,以便从根本上保护好我国的文物古迹,传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探究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可见善待文物,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以便造福国家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楚云.文物影响评价的法治化路径——解释论和立法论的双线视角[J].学术交流,2017(2):109-114.
[2]郑喜淑.民族文物整理的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藏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12(1):106-109.
[3]张哲,宋朋龙,贺沅平,等.多介质耦合环境下的遗址文物原位保护[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50(11):150-156.
[4]安程,吕宁.故宫内外不可移动文物赋存环境的比较性分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2):147-153.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