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谊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年轻时在万木草堂受业于康有为(1858—1927),从他那里接受了今文经学的启蒙教育,懂得了变法图存的改良主义的救国之道,康有为是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梁启超曾回忆当年求学时的情景说:“启超年十三,与其友陈千秋同学于学海堂……越三年,而康有为以布衣上书被放归,举国目为怪;千秋、启超好奇,相将谒之,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共请康开馆讲学,则所谓万木草堂是也。”民国建立后,康有为仍然充当保皇派,图谋清室复辟,梁启超在政治上即与康有为分道扬镳。但是,当康有为逝世后,梁启超尽管在天津已经辗转病榻,还是扶病及时赶到北京,为康有为设祭,并在著作中高度评价康有为的学术成就。当然,他很注意实事求是,并无谀词。其实,早在康有为还健在时,梁启超即写道:“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所以自成家数、崛起一时者以此,其所以不能立健实之基础者亦以此;读《新学伪经考》而可见也。”真可谓知康有为者梁启超也。
  梁启超与自己弟子的情谊,同样是很深厚的。蔡锷(1882—1916)是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担任主讲时的学生,梁启超说他在四十名学生中,“称高才生焉”。后来蔡锷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擢云南三十七协协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1913年,袁世凯(1858—1916)将他调至北京,授将军,不久又委以经界局督办,但暗中却加以监视。袁世凯称帝的图谋日益公开化后,梁启超曾冒着很大风险,与蔡锷“密议倒袁”,后来精心策划蔡锷逃出北京,改名换姓,取道越南回云南。抵昆明的第二天,就出任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总司令;而梁启超则秘密去广西,说服陆荣廷起义,并自称总参谋。在反袁斗争中,梁启超、蔡锷师生,患难与共,舍生忘死。蔡锷病逝日本后,梁启超备感哀痛,著文纪念,并在著述中多次写到蔡锷。直到蔡锷逝世十周年时,仍亲自至北海公园参加纪念活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学家,成为近代第二代史学家中的中坚。如陈守实(1894—1974)教授,即为他的高足之一。陈守实先生对梁启超十分崇敬,把梁氏所辑明遗民、海外孤忠朱舜水(1600—1682)联语“气恒夺而不靡,志恒苦而不弛”当作座右铭,潜心史学,刻苦钻研。由他亲自指导守实先生完成的毕业论文《明史稿考证》,以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书是万斯同的心血之作,而为王鸿绪剽窃、改篡。梁氏仔细审读了这篇文章后,在文稿封面写下评语:“此公案前贤虽已略发其覆,然率皆微词,未究全谳。得此文发奸伏,贞文先生(万斯同死后,门人私谥曰贞文先生)可瞑于九泉矣。然因此益令人切齿于原稿之淹没,其罪与杀人灭尸者同科也。十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启超阅竟记。”梁氏与陈先生情谊深厚。陈先生在研究院求学期内写的日记中,曾惊叹“任师天资英发,在不可思议间,非学力所关也”。后来,梁氏因患便血病到协和医院治疗及随后在天津家中休养期间,陈先生都曾数次前往探视,聆听教诲,见梁病状,忧心如焚。梁氏在病中嘱陈先生办的事,他都尽力完成。
  如王国维(1877—1927)在昆明湖自沉后,陈先生受梁氏之托,与其他弟子一起向研究院导师募捐,陈寅恪(1890—1969)等都积极响应,筹足一大笔钱,给王国维立碑。陈先生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去天津南开中学任教,也是由梁氏亲自安排的。梁氏还在病中书赠守实先生对联,集自温飞卿的《更漏子》、苏长公的《念奴娇》、牛希济的《生查子》、辛稼轩的《汉宫春》。全文是:“漱石仁弟乞写旧集词句: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丁卯浴佛日梁启超。”此联现存,已成珍贵文物。
  又如梁氏的另一位高足明清史专家谢国桢(1901—1982)教授,在清华期内,常常得到梁氏的指导。1926年,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结业后,即应邀随梁氏至其天津家中,担任其子女梁思达、梁思懿等人的家庭教师,同时继续从梁氏问学。他们同桌吃饭,茶前饭后,经常听梁氏论学。后来,他回忆梁氏对他的隆情高谊时说:
  1927年夏,桢在清华大学研究院结业之后,即馆于天津梁任公师家中……先生著述之暇,尚有余兴,即引桢等而进之,授以古今名著。先生立而讲,有时吸纸烟徐徐而行,桢与思达等坐而谈。先生朗诵董仲舒《天人三策》,逐句讲解,一字不遗。余叹先生记忆力之强,起而问之。先生笑曰:“余不能背诵《天人三策》,又安能上万言书乎!”……先生健于谈,喜于教诲……每饭余茶后,茗碗之间,为桢讲研究历史之方法,及明末清初甲乙之际史迹,桢辄引笔记之。桢之所以略知史部簿录之学,纂辑《晚明史籍考》,研治明季“奴变”,清初东南沿海迁界,江南园林建筑,以及南明史迹,粗有辑著,皆由先生启迪之也。
  梁启超是近代明清之际史学的开山祖师,谢国桢先生在他的亲炙下,予以发扬光大,成果累累,对彼此来说,都是幸何如也!谢先生曾吟哦“忆昔梁门空立雪,白头愧煞老门生”的诗句,那是过谦了。其实,应当说,若非梁门曾立雪,焉能中外传盛名?
  国学大师章太炎(1868—1936)对本师、学侣、弟子的厚谊,也足为世人风范。
  他的本师是清末朴学大师俞樾。俞氏是德清人,三十岁成进士,进了翰林院,旋放河南学政,两年后被罢官。归田后,他埋首学术,主攻朴学,旁及艺文。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尤为博大精深。他在著述之余,主讲西湖诂经精舍,培育英才。太炎受业于诂经精舍七载之久,亲炙良师,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他对俞樾非常尊敬,至老不渝。俞氏卒后,他亲撰《俞先生传》,盛赞本师的学问成就。但是,太炎对俞樾并不盲从。俞樾对太炎的游历台湾,鼓吹反满,都很不满,太炎对此当然绝对不能苟同,特地写了一篇《谢本师》,针对俞樾说他“宣传革命是不忠,远去父母之邦是不孝;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驳斥道:“弟子以治经侍先生,今之经学,渊源在顾宁人,顾公为此,正欲使人推寻国性,识汉虏之别耳,岂以刘殷、崔浩期后生也?”这正是“师无道,即叛之”古训的体现。但尽管如此,并未影响太炎对本师的崇敬之情。   太炎一生交友甚多,鱼龙混杂,也极自负,但对亦师亦友的学问家,仍是很尊重的,与他们切磋学问,友谊匪浅。如:黄以周(1828—1899)是《周礼》专家,所著《礼书通考》达百卷之多,蔚为大观。太炎盛赞此书“与杜氏通典比隆,其校核异义过之,诸先儒不决之义尽明之矣”。孙诒让(1848—1908),浙江瑞安人。所著《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皆传世之作。太炎对他很佩服,说:“诒让学术,盖龙有金榜、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四家,其明大义,钩深穷高过之。”宋衡(1863—1911),平阳人,又名宋恕,通经学,讲仁爱,更精研佛学,太炎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说:“炳麟少治经,交平子始知佛藏……梵方之学,知微者莫如平子,视天台、华严诸家深远。”字里行间,洋溢着太炎对这几位师友的深情。
  胡适的学生很多,无论是在早年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担任校长,还是后来主持北京大学,他对学生的厚爱,殷殷教诲,都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其中一些人成为名满中外的大学者,对他始终怀着感激之情。如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他发起古史辨运动是受胡适讲课启发的结果。民国六年(1917)七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归国,九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他讲授《中国哲学史》,所编讲义第一章是“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从《诗经》开始,将唐、虞、夏、商抛在一边,直接从周宣王之后讲起,使学生耳目一新。顾颉刚在其所编《古史辨》第一册的序文中,回忆道:
  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胡先生讲得的确不差,他有眼光,有胆量,有断制,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历史家。他的议论处处合于我的理性,都是我想说而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的。……我的上古史靠不住的观念在读了《改制考》之后又经过这样地一温。……从此以后,我们对于适之先生非常信服。
  顾颉刚在1919年1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读胡适之先生之《周秦诸子进化论》,我佩服极了。我方知我年来研究儒先言命的东西,就是中国的进化学说。”1920年,胡适给顾颉刚写信,让他标点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并借给他知不足斋本作为底本。并予以指点:“我主张,宁可疑而过,不可信而过。”这对顾颉刚来说,无疑是进一步的启示。当然,胡适嘱顾颉刚标点此书,也是知道他生活比较困难,好拿一笔稿费,贴补家用。此后,胡适与顾颉刚、俞平伯不断通信讨论《红楼梦》,或赞同,或驳难,一方面,成就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改定稿》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加深了师生情、学友情。另一方面,顾颉刚再次感受到学习胡适治学方法的重要性。他曾经写道:“我从曹家的故事和《红楼梦》的本子里,又深感到史实与传说的变迁情状的复杂。”凡此,对顾颉刚后来的学术成就,是有深刻影响的。
  罗尔纲教授是饮誉中外的太平天国史专家,他严谨的学风,对史料的考证辨析功夫,受到史学界的一致好评。在他青年时代,胡适几乎是耳提面命的恩师。抗战期间,他著有《师门五年记》(原名《师门辱教记》),追述他三十年代初期住在北京胡适家中边工作、边问学的情景。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看了这本书后,说:“深感此书不但示人何以为学,亦且示人何以为师,实为近数十年来之一奇书。”罗尔纲在此书的序中写道:“我这部小书,不是含笑的回忆录,而是一本带着羞惭的自白。其中所表现的不是我这个渺小的人生,而是一个平实慈祥的学者的教训,与他的那一颗爱护青年人的又慈悲又热诚的心。”胡适很重视这本书,在给罗尔纲的信中,曾说这部自传给他的光荣,比他得到三十五个荣誉博士还大。他在这本书的序中深情地写道:
  我的朋友罗尔纲先生曾在我家里住过几年,帮助我做了许多事,其中最繁重的一件工作是抄写整理我父亲铁花先生的遗著。他绝对不肯收受报酬,每年还从他家中寄钱来供给他零用。他是我的助手,又是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但他总觉得他是在我家里做“徒弟”,除吃饭住房之外,不应该再受报酬了。……如果我有什么帮助他的地方,我不过随时唤醒他特别注意:这种不苟且的习惯是需要自觉的监督的。……所谓科学方法,不过是不苟且的工作习惯,加上自觉的批评与督责。……我的批评,无论是口头,是书面,尔纲都记录下来。有些话是颇严厉的,他也很虚心地接受。有他那样一点一画不敢苟且的精神,加上虚心,加上他那无比的勤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会有良好的学术成绩。……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书,很使我怀念那几年的朋友乐趣。……从来没有人这样坦白详细地描写他做学问经验,从来也没有人留下这样亲切的一幅师友切磋乐趣的图画。
  胡适、罗尔纲师徒充满感情色彩的话,令人感动,但并无半点夸张。胡适是名流,家中常有贵客临门。每当罗尔纲遇到这些客人,胡适给客人介绍时,总要随口夸奖一两句,既是鼓励,更是安慰;有时家中有特别的宴会,胡适便预先通知他的堂弟胡成之,接罗尔纲去做客一天:罗尔纲回广西探亲返京,胡适一天两次亲自去火车站迎接;有时一天给罗尔纲写两封信,指导他的学业;甚至因病住在医院,仍然在深夜伏案给罗尔纲写信,具体指导他研究湘军志,并逐条列出十个要点;如此等等。胡适对罗尔纲的关怀,从学业到生活,都是无微不至的。
  (选自《读书文摘》)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和学生问答。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问答,都是在进行语言交流。语言稍纵即逝,停留的时间短暂,这势必强化了板书在语文课堂上运用。  一、板书的前世今生  《后汉书·礼仪志中》:“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皁囊,送西陛。”这里的“板书”意思是在笏板上书写奏章,其主要用途是记下须呈报的事项,也是君臣相见的一种礼节,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初中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中实验探究作为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为学生能构互动式、实践性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思考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验参与的过程中自主性讨论与探索,实现学生思考、实践、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网格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如何构建轻松的问题教学氛围呢?我们不妨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揣摩学生的心理,教师与学生形成共鸣,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一、换位思考,让学生做问题的提出者  课堂问题的提出者只能是教师吗?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早已不该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想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学得好。学生想知道什么?这是教师进行教
[摘 要:家庭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家庭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复习课堂知识、拓宽知识面,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作为农村英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仔细分析留守儿童不能有效完成家庭作业的成因,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通过整改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全方位提升家庭作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农村;家庭作业;成因;策略]  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
夕阳染红了窗棂,窗外的梧桐树在风中低声悄语,每当这时,我总会放下手中的笔,任思念将我带回到那熟悉的地方,回到您的身边。  春始,新桐初乳。嫩黄的小芽在虬枝上探头探脑,跃跃欲试。那时的我,最喜欢看您在梧桐树下和别人下象棋。棋子时而进,时而退,在棋盘上跳跃,最后棋局常常是以您的一声“将军——”来结束。斑斓的夕阳照在您的脸上,您就像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我央求道:“姥姥,姥姥,您教我下象棋好不好。”“好
一、幽默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奋剂  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就像一支兴奋剂,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正如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学会幽默,你便拥有了受大家欢迎的第一大资本!”  教学《独坐敬亭山》时,在学生理解了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后,我发问了:“同学们,鸟儿飞走了,云儿也飘远了,李白还一个人傻乎乎地留在山上干嘛?”学生一阵大笑后,马上就反驳
【活动意图】  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生以单元为单位学习文言文的开始,需要学习自晋代以来的9位大家和10位诗人的作品。但从这些诗文的学习来看,仍然缺乏整体感。借学期末完成“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的契机,我设计了“我们眼中文人的梦”主题阅读活动。通过系列诗文的学习,既初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又使同学们对古代的文化现象也能有所了解,这是我设计这次活动的初衷。引导学生从独立篇去学习整体类,由课内到课外拓展,从
[摘 要: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很重要,而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包括对词语、句子、段落、古诗的记忆,也不只是遣词造句和写作文,小学语文还需要进行朗读。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背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语文教师也积极探寻各种方法来加强语文朗读教学。笔者在总结前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
近日,一位家长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自述文章在微博上引爆热议——《你担心孩子被学校教坏吗?》该文中提到,学校里教师要求小学生3分钟内完成100道口算题,下课除了上厕所不准走出教室,一天上厕所不准超过三次,所有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笔尖都一样粗细。  这是教育吗?这样的教育就是反教育。  早在春秋战国,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也一直坚持着以学
[摘 要:古典小说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虽然古典小说导读的价值显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和处理。如何上好古典小说导读课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记录了古典小说《水浒传》节选《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课例。  关键词: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策略]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部